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及护理操作的研究现状分析
——艾灸及联合不同中医药治疗的效果对比及作用机制
2020-12-20何秋瑶
何秋瑶
(英国考文垂大学 Coventry,WestMidlands,CV1 5FB)
1 艾灸联合疗法治疗痛经的研究现况
1.1 中药敷贴联合艾灸法
朱茜[5]把由莪术(比例为2)、三棱(比例为2)、制南星(比例为2)、冰片(比例为0.5)配置成粉末,用甘油调和成大小约为1.5cm*1.5cm,厚度约为2mm的中成膏药进行贴敷加艾灸关元、中极、气海穴。月经前7天进行,每天1次,每次6-8小时,于月经来后第4天停止使用,1个疗程为4个月经周期,她的研究结果表明此法能调节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子宫的收缩作用下降,松弛子宫,发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临床有效率达到90.00%,效果值得肯定。林唐唐等[6]以肉桂、小茴香、玄胡、乌药、当归、川穹、失笑散各等份研末,密封保存,使用时取上30g药粉加入人工麝香1g搅拌均匀,平铺在10cm*15cm的棉布袋内缝制成型,固定外敷于神阙穴、关元、中极处。再选用清艾条隔药袋对以上三个穴位进行温和灸。每次15min,2次/d,其总有效率为86.7%。多种药物合在一起再外敷于任脉要穴,再用温灸之火辅之,不仅有散寒之功效,暖子宫,而且能够增强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两法合用,散寒祛瘀、活血畅经、通络止痛,值得推广应用,而且上述所提到的4个穴位都为人们所熟知,一般患者在家里都可以用到,只是中药敷贴的普及率并没有那么广泛,也不是每家医院都有这个膏方可以现配现做,因此患者的使用率和接受率,我们不得而知是微乎其微的。只是作者提出他们的研究观点,临床可以往这个方向去发展,但是还是得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性的采纳和选取。
1.2 穴位药物注射联合艾灸疗法
胡天敏等[7]以复方当归注射液4ml交替注射肾腧(双侧)、刺髎穴、(双侧),得气后缓慢注入,同时配合艾灸神阙、关元穴,总有效率为96.7%。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并配合艾灸的方法,达到了舒筋活络、温经散寒、解除子宫平滑肌痉挛,调节前列素的分泌,从而减轻了疼痛感,中医“辩证施护”的观点认为,此种方法适合于寒湿凝滞型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的推广,由于患者没有医学基础的知识,所以注射的方法并不适用于家庭及个人的自我护理。边晓东等[8]采用隔姜灸关元、子宫穴(双侧),同时在被誉为“妇女之友”的三阴交处选择维生素K3进行注射,总有效率为95%。Vk3具有解痉、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多种平滑肌引起的痉挛性疼痛。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由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具有补脾肾,舒肝气的功效,在此处注射,能够逊舒经活血,并且使药物作用增强,在短时间内达到效果。上述研究由于注射进入腧穴的均为常温下的药液,而“不通则痛”“血遇寒则凝”的观点笔者建议研
究者以及各位同仁们是不是可以根据保持不同的药液温度对其疼痛的治疗率上再进入深一步的探讨?
1.3 中药汤剂联合艾灸疗法
王春艳[9]予以温经止汤配合艾灸治疗,其药方主要由蔡氏妇科家传方“温经止痛方”加减,基本组成有当归、川穹、白芍、大生地、制香附、怀牛膝、艾叶、桂枝、吴茱萸、小茴香、炒延胡、炮姜。临床有效率为88.6%,主要用于寒凝血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司晴[10]将口服痛消饮(经验方)并配合艾灸疗法,药用:乌药、小茴香、肉桂、丹参、蒲黄(包煎)、苍术、黄柏、干姜、巴戟天、延胡索、当归、白芍、五灵脂、土茯苓、炒苡仁并配合艾灸疗法,有效率高达100%;王秀霞[11]运用少腹逐瘀汤并予以艾灸神阙、关元、子宫穴(双侧),出自《医林改错》卷下,主要功能为活血祛瘀,温经止痛,常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治疗,药用:小茴香、肉桂、炮姜、五灵脂、蒲黄、延胡索、当归、川穹、枳实、木香,治疗有效率为90.6%;王中锐[12]用生姜红糖水和艾灸的方式对寒湿血凝型痛经患者进行了干预研究,治疗方法为生姜100g,红糖100g,50度白酒250ml,再分别灸以神阙和关元穴,治疗率96%;生姜红糖水的研究给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方子提供了一个契机,这让研究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且如果研究者能够从生姜红糖水的药用价值上深入探讨将会更有力度。张菲[13]采用随身灸配合维生素B6的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并根据轻中重度给予不同量的VB6,再配合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中极等穴位;VB6的验证,让患者们免于受中药的苦味,这让汤剂更有效的被广大患者所接纳,且是有医学依据的。何爱姣[14]的研究中,加味生化汤加减联合艾灸的治疗其有效率为84.6%。联合诸多的中药汤剂只是在临床效果上给以了一定的说明,如果都能够继续在采用时间,以及采用量,次,频率、作用机制上做一深入探讨会更加的有说服力。
1.4 毫针针刺配合艾灸疗法
李亚男[15]将毫针针刺血海、地机、三阴交穴位进行均提插,捻转志酸麻重胀感,并艾灸关元穴,总有效率高达100%;比单独采用某一种疗法,作用更为全面,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由于该种方法的局限性,只能由取得医师执照的医生或者康复师进行采用,当下在患者间的普及率不会太高?由于这种方式是穿刺性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专业性。
2 艾灸作用机制研究
2.1 艾灸与静息态功能的关系
宋云鹅[16]的研究结果显示,艾灸关元穴可以引起多个与疼痛相关脑区的ALFF值改变,临床上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症状,可能正是通过这些疼痛相关脑区的功能调节起作用的,为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枢镇痛机制提供了可能的影像学依据。但是以上研究由于本身经络的传感速度快,设置的艾灸时间仅为5min,也许这中间时间和脑回区感受存在一定的误差。艾灸的不同批次,不同手法,不同部位都可能成为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
2.2 艾灸与血清中PGF2a的关系
任秀丽[17]用治疗组给予艾灸关元穴、三阴交双侧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PGF2a含量较艾灸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由于原发性痛经的不同种分型,在艾灸时所需要的时间长短,热度效应等都不尽相同[18],且根据不同程度的疼痛分级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会观察到更多的所需指标。
3 艾灸疗法治疗痛经效果的对比研究现况
3.1 针上灸与温针灸治疗痛经的对比研究
方晨晔[19]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针上灸(有效率为94.44%)与温针灸(有效率为82.86%)临床疗效确切,但前者温热效应更快捷,可控性更好;可以充分发挥艾灸时艾油的作用;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患者被烫伤和烧坏床单的事故,能使患者放以轻松的体态和心态接受治疗,达到“两神合一”的最佳治疗效果。由于在选择样本时,采用问卷填写的方式和直接询问的方式获取样本,大多数同学虽然来自于医学院校,但是在辨证方面仍有缺陷,所以样本准确性上不如有临床的辨证诊疗结果最终确认为寒凝血滞型原发性痛经的结果,其次在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上面并不够全面,客观因素大大增多从而影响研究结果。
3.2 灸关元穴与灸三阴交治疗痛经的对比研究
黄海燕[20]针对关元穴和三阴交两种穴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穴位艾灸对痛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且艾灸关元穴(有效率100%)的作用要显于三阴交(有效率93.3%)。这对于指导临床准确取穴具有明确的建议,但是样本数量过于少,且仅限于学生人群,且没有相应的实验室指标,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大实验方面的探讨,并尽可能的扩大人群,将不可控的因素影响结果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随着艾灸治疗多元化的深入日常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工作诊疗中来,其治疗的有效率也是根据不同中医药的配伍方式有所不一的。针对近五年来关于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来说,仍然存在以下几点值得护理研究者们去探讨的问题。由于不同艾灸方式、不同取穴等的不同,在治疗的效果上都有明显差异,但是并没有一个准确性的定义和明确的指导性研究及精准确的干预方法。针对以上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