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学本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020-12-19王梦茜通讯员杨学松

教育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学本能力课堂

文|王梦茜 通讯员|杨学松

“通过‘县管校聘’,教师动起来了。但若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光靠教师肯定不够,还必须让学生也动起来。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业水平便能很快提升。”中方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中方一中”)校长曾永勤口中的“让学生也动起来”直指中方县的学本课堂改革。

中方一中作为中方县学本课堂改革的试点校,从2017年在中央教科院教授韩立福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学本课堂改革,当时学校面临哪些挑战?历时近四年,师生发生了哪些改变?我们与校长曾永勤、教科室主任曾令耀、办公室主任杨杰、英语学科带头人杨柳、英语教师向海梨、化学教师曾华亮探讨了这些问题。

《教育家》:2017年,中方县进行学本课堂改革,刚开始遭遇了哪些阻力和挑战?

曾永勤:第一年的学本课堂改革主要针对高三,我们希望从高三突破,体现学本课堂的魅力。2017年7月开始,我们从教师团队建设、学生团队建设到课堂课型开发,对高三教师进行全面培训。第二年,我们兼顾了高一和高二,但重心还是放在高三。传统的课堂,教师占主导地位,从课前设计、课堂导入到知识点讲授,每一步都是由教师在推进。现在的学本课堂,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探究,更多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因为学校对教学有质量要求,有些教师就会不放心,疑惑这种模式下,学生到底能不能学好。我认为,学本课堂可能更考验教师的能力,虽然教师讲得少了,但是他们要通过观察和交流,去判断学生对现有课堂效果的吸收、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潜能激发、能力培养、思维发展等方面情况,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引领能力。

杨柳:从理念上讲,学本课堂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一开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不太能接受。挑战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因为学本课堂主要以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首先,学生要做好结构化预习,假如学生的预习能力跟不上,那第二天的课他很可能听不懂。其次,课堂上要通过小组讨论生成问题,假如学生没有思考,就无法生成问题,也就无法进行下一步。再次,教师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可能解答的只是疑难问题或共性问题,班上四五十个学生,每个学生的问题都有差别,可能有一些学生的问题没能得到及时解决。

曾令耀:中方县进行学本课堂改革,刚开始的阻力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家长群体。中方一中,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多年的教学生涯令绝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突然要在学本专家的指导下去上课,有种被否定的感觉,会有抵触心理;家长则主要担心孩子成为教学改革的实验品乃至牺牲品,不愿意接受这种变化。

《教育家》:学本课堂模式下,一节课是一个什么样的流程?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

向海梨:第一步是结构化预习。上课之前学生会把教材上的内容,通过“查”“划”“写”“记”“练”“思”,自己先过一遍并生成学习问题。第二步是合作讨论。一般在上课前,小组内会就每个人在结构化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每组分配到的展讲任务进行合作讨论探究。第三步是展示展评,部分生成问题的学生,向尚有疑虑的学生展示、分享策略和方法。第四步是归纳总结。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教师最后还要进行补充,比如有一个语法结构很重要,学生没有讲到,教师就需要着重提一下。这是我英语课的流程,从课前预习到课中合作探究、展示讲评、归纳总结,教师穿插其中,对学生没答对的地方、漏下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与扩展,把课堂内容与教学要点相衔接,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曾令耀:学本课堂兼顾课前、课中、课后,从物理学科来看,一节课可以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分享、总结评价、过关训练的几个或所有环节。教师通过导入问题及工具单的设计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明学习方向;通过小组“实验”来探讨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展示分享,实现了学生与教师思维的碰撞与提升;通过“物理模型”的建构及鼓励性的评价来巩固知识及物理学习的兴趣;通过拓展延伸,把物理理论和日常生活及科学研究加以联系,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一助学生自主学习、二助学生合作讨论、三助学生展示分享,一“展”课堂走向、二“展”积极细致的评价、三“展”知识延伸,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讨论能力、展示分享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课堂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进行调整?

曾令耀:课堂改革实践中,一开始把课堂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师群体,忽视了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变了,学生还像以前一样学,出现了部分学生不适应的现象。发现这个问题后,学校对教学研究方向进行了调整,从课程、教师、学生多方面入手,通过班级行政团队会议、学科团队会议,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及学生团队的建设,从而提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能力。学校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力,如通过“学长来帮我”“结构化预习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结构化预习的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

曾华亮:首先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学本课堂,教师就不用参与了。学本课堂本身并没有弱化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其要求教师以 “大同学”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虽居于幕后,但教师仍然是对一堂课运筹帷幄的人。尤其对于刚开始接触高中化学的学生来说,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如果教师一味地交给学生,必然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深挖其中的内涵,甚至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所以,在学习的初期,为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教师在课堂中要及时做好规范指导与总结提升。其次学本课堂与课程进度之间没有矛盾。怎样正确处理好学本教学和课程进度呢?我认为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学术助理和学科长的培训,让学生熟悉教学的流程和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智慧导学。例如:发现课堂的进程较慢时,可以通过写纸条的方式提示学术助理及时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下到各小组去做指导,提高组间展评的质量;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当学生的回答或者提问不够完整或准确时,教师可采用“小纸条”的方式进行引导,引发思维的碰撞,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教育家》:于教育教学而言,学本课堂有哪些优势?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教师、学生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杨杰: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我觉得学本课堂搭建了一个能让师生展开平等对话的平台。这里的“对话”,并不是否定传统教本课堂的师生互动关系,而是在实施学本课堂过程中,通过创建团队活动、高频次开展团队合作所形成的一种互信,这种互信为师生双方展开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师生之间所形成的默契感、认同感,使教育教学更为顺畅,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向海梨:通过三年学本课堂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积极、活跃,基本上每个人都“动”起来了,尤其是文科生,他们想表达的内容很多。另一个较大的感受是,我觉得学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每个人都会被安排任务,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对英语课也更加有自信心了。对学生来说,“我”不再是一味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点,而是“我”自己来表达“我”对这一知识点或题目的理解。

杨柳:传统课堂缺乏学生思考的过程,学本课堂就把学生思考的过程提前了。成绩差的孩子往往不会预习,所以我们就先教孩子怎样预习。还有,学生展讲的过程激发了孩子们的好胜心,他们希望自己成为这节课最闪亮的那颗星,所以他们会很努力地去准备。此外,教师成长得很快,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有大幅提升。

曾华亮:首先,学本课堂加强了学生的愿景教育,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源动力和自信心,不仅让学生习得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真正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其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力,如结构化预习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展示对话能力等,这些都是未来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再次,学生的社交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提升。最后,在学本课堂机制下,教师逐渐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猜你喜欢

学本能力课堂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整体·联系·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