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体系下课程评价机制建立研究

2020-12-18杨兆李涵武纪峻岭赵雨旸

大学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评价过程性评价专业认证

杨兆 李涵武 纪峻岭 赵雨旸

[摘 要]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和课程评价等都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课程评价作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有效支撑,是最基础的内部评价。高校应建立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机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定量和定性转定量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的形成性有效数据进行合理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有利于进行教学效果持续改进,打造“金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专业认证;课程评价;过程性评价;机制建立;毕业要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12-0189-05

截至2019年底,我国超过250所高等学校的1500个专业通过了专业认证,分布于土木、机械、计算机、测绘、电气和地矿等20多个专业类别。同时,师范类三级认证工作已经顺利开展,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和药学类的认证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成熟。除此之外,理、农、人文社科等专业的认证试点工作也已经在多所院校开展,高等学校专业认证工作正在逐步完善,具有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认证体系和架构已经形成[1]。

在认证标准中,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均要建立内外部评价机制,确保实现有效的持续改进。在评价体系中,课程评价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核心部分,毕业要求达成是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支撑[2-3]。为此,课程达成评价在评价体系中起到基座和支撑作用。针对课程评价,要摆脱以往以考代评、评师不评教等方式,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建立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機制。

课题组以课程评价为研究内容,依据过程性评价机制,明确课程评价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的有效支撑,持续改进课程教学效果,实现一流课程打造,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评价机制的建立

课程评价作为内部评价的核心部分,直接、有效支撑了毕业指标点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学校可进行课程建设持续改进,形成课程建设内部闭环。在课程评价中,需确定评价对象、机构、周期和方法,实施全过程评估,应用合理、有效的评估数据分析得出定量和定性的评估结果,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

(一)评价对象

衡量某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是否达成,应以修读该课程的所有学生作为评价对象。

(二)评价周期

评价周期一般情况设置为1年,即在本课程教学过程结束后,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一般在该门课程结束后即可进行评价。

(三)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制订原则是必须保证获取的评价数据与课程评价有足够的关联度,对课程教学环节和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依据进行采集和量化。评价方法包括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以直接评价为主,间接评价作为补充[4],具体如下:

1.转换定量形式课程达成算法

转换定量形式达成计算方法是直接评价的主要手段。计算过程需要将学生的可直接定量描述项目(如卷面考试成绩,可定量评价的作业、实验等)数据和不能直接进行定量描述需转化为定量描述的项目(如讨论、平时表现、主观作业、实验报告、设计、论文等)数据作为支撑课程评估数据,进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评价值定量计算。通过定量计算,能够用数据形式分析课程达成情况,并能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进行可衡量支撑。单个学生某项教学目标达成评价值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2.定性转定量评分表分析法

式1中,可定量描述评价依据直接采取相应分值即可。对于无法采取定量计算评价值的考核成果,可采用评分表分析法进行定性转定量评价。评分表中的评价指标要可表述、可衡量,根据评价指标对评价内容设置对应层级。通过判断达成程度给出每位同学对应评价指标的量化分数,从而计算出达成度评价结果[5-6],即式1中[Ai]和[Bi]值分别为:

式2中:[Ck]——单个学生教学目标第[k]个不可定量评价转定量评价评估值(获的等级值);

[Dk]——单个学生教学目标第[k]个不可定量评估项目标值(等级最高值)。

式2将不可定量表示的评估项转换成可定量评估项,带入式1可求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评价值。

3.其他方法

对于一些无法描述的数据,可采用间接评价的其他方法,如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获取学生对课程达成情况的主观意见,可以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维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需进行定性分析,按照评分表分析法方式将定性评价转化成定量评价。

(四)课程达成评价

课程评价是在给予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每门课程多个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赋予每项教学目标相应权重,最终课程达成评价值应为每项教学目标与权重的加权求和,具体算法如下:

二、过程性评价机制建立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7]。此评价更多的是强调过程,在教学整个过程中,留下相关评估数据用于整个过程的评价,用以支撑毕业要求的最终评价。为进行课程达成评价,针对过程性评价机制的建立需要完成如下工作:

(一)确定需要采集的过程性评价数据

过程性评价的数据信息要明确支撑课程的相关考核项,记录整个教学环节和过程中相关考核项的定量和定性评估值,如讨论、作业、实验、设计和最终的卷面考试及问卷分析等。

(二)数据来源与收集过程

根据评价机制,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根据评价需要调整评价方法,或是补充采用其他的评价方法。数据主要来源如下:

1.直接数据。课程达成评价要计算相关的可量化数据。按照过程性考核方式的不同,并结合教学环节的过程性评价材料,包括作业、实验及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支撑课程达成获得的所有数据,用定量的方式或者能够进行定性转可衡量的定量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2.间接数据。间接数据指通过问卷调查法或者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或者教师评价等方式获得的支撑课程达成的相关定性转定量数据。

(三)过程性评价结果应用与反馈

课程达成评价不设定达成理想目标值,仅对达成值与最高目标值进行比较,最终采取定量分析的形式进行结果判断。要发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其最终目的是要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形成问题反馈机制,有助于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一流课程”打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8]。同时,教师针对评价结果的短板,确定改进方法,结果将作为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的依据和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依据。

三、课程过程性评价过程实例

本研究以汽车电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为例。该课程有7个教学目标,其中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3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强支撑本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1-5和毕业要求指标点3-3,其他5个教学目标弱支撑其他毕业要求指标点,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5种考核方式,分别为考试、作业、专项训练、讨论和实验报告及其他,通过对以上5种考核方式的过程性评价,实现对课程的达成评价。根据教育环节和教学内容,给出5种考核方式所占的总体比重。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及权重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根据式1、式2计算每个教学目标达成评价值,代入式3,即可计算课程达成评价值。其中,考核方式中试卷按直接定量计算,其他4种方式,采用定性转定量方式来计算。下面以课程教学目标1达成计算为例,计算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值,在此基础上计算课程达成评价值。具体评价过程如下:

1.评价对象

以某专业2014级2班修读汽车电器课程的全体学生作为评价对象,分析、计算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课程达成度评价值。

2.评价分析过程

(1)评价依据合理性确认

在进行课程达成评价分析计算之前,依据课程大纲中课程达成评价定量分析表填写《课程评价依据合理性确认表》,内容主要包含考核方式及权重、考核内容及评价方法,并明确对教学目标的支持内容与权重。评价小组要针对确认表内容进行评价,并给出合理性的意见。举例如表2所示。

(2)计算课程达成评价值

某专业2014级2班汽车电器教学环节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支撑教学目标1的评价目标值为35分,考核方式为作业和试卷。通过表1、表2可见,作业目标值总分10分,支撑教学目标1分值为5分,采取评分表法,作业评价标准如表3所示,学生作业得分情况如表4所示。试卷卷面体现100分,折合成60分支撑课程达成评价值;支撑课程目标1的试卷百分制體现50分,折合分数为30分,通过式1、式2计算课程教学目标评价值。

根据表1和表3,带入式2,可求得考核项作业对课程目标1的支撑的评价值,如表4所示。单个学生评价值(如程某某同学)如下:

带入公式1,求得单个学生(如程某某同学)课程教学目标1评价值,计算结果如下:

计算出所有学生课程目标1的达成值如表5所示,利用平均值认定为汽车电器课程目标1达成度评价值,计算结果为0.80。

(3)计算课程达成评价结果

汇总各课程教学目标对应的课程支撑评价值,将各教学目标与支撑权重加权求和,求得课程达成评价值,汽车电器课程7个教学目标评价值与权重分别如表6所示,按公式3,计算课程达成评价结果为0.80。计算过程如下:

(4)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

将教学目标达成评价值和课程达成评价值直接作用如下:

①评价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效果,用于持续改进;

②教学指标点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直接有效评价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情况,并为毕业要求达成提供数据支持;

③用于课程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通过过程性评价过程和结果,分析学生学习效果,完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以此提高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四、结论

课程达成评价是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和毕业要求达成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合理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建立合理的评级机制,以获取有效的评价结果,合理用于持续改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详细结论如下:

(1)评价必须建立有效机制,确定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周期等;

(2)评价建立在有效评价依据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评价依据进行合理分析,得到有效结果;

(3)评价结果能够用于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和毕业要求达成,并能用于课程持续改进;

(4)持续改进是建立“一流课程”的核心所在,通过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和课程优化,最终实现“一流课程”的建设。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关于发布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名单的通告[EB/OL].(2020-07-21)[2019-08-19].http://www.pgzx.edu.cn/modules/wenjianfabu_d.jsp?id=216067.

[2] 高海涛,韩亚丽,欧盖宝,等.《控制工程基础》目标达成度分析与教学质量评价尝试[J].科技创新导报,2017(36):234-236.

[3] 孙晓娟.专业认证视角下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以E大学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6.

[4] 杨兆,付百学,李涵武,等.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8(1):62-67.

[5] 舒双宝,夏豪杰,刘文文,等.测控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8,2(8):55-57.

[6] 王晚香,李季涛.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8):85-87+97.

[7] 吴均.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速读(上旬),2019,2(8):205-206.

[8] 叶益信,方根显,邓居智,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189-191.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课程评价过程性评价专业认证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