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视角下地方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体系研究
2020-12-18邱竹张根华钱斌
邱竹 张根华 钱斌
[摘 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正处于由外延扩张发展转向依托质量、结构、效益为主的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以OBE理念为价值核心的地方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为加强应用型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应用型人才培養质量找到了“着力点”。本研究分别从设计目标、设计原则、标准体系、标准内涵4个方面阐释标准构建设计过程,为科学制订专业建设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OBE;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12-0017-03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终极目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从注重量的增加转向注重质的提升,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已经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应当优化结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以促进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2]。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正处于由外延扩张发展转向依托质量、结构、效益为主的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3],在其改革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如何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加强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等疑惑。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构建专业建设标准为提升专业内涵发展找到了着力点[4]。
一、概念解析
(一)OBE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强调以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为核心,关注教育的结果和产出[5],考核“教育产出”(学生学到什么),而非“教育输入”(教师教什么)。学生的评价方式、课程体系的安排、教师的配备、每个老师应当承担的责任、资源的投入等都要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来设计[6]。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
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众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7年5月31日,我国1243所普通本科高校中,地方本科院校共1127所,其中702所(含独立院校)是1999年以来新建的。
(三)专业建设标准
专业建设标准指以一定文本形式制订的、指导专业规范建设的、衡量专业建设水平或质量的准则。地方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是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使专业建设更有章可循、有规可遵、有序开展,为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更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二、问题剖析及研究意义
(一)传统专业建设标准存在的问题
1. 专业建设标准针对性不强,在高校分类管理背景下,不能体现不同类型、层次学校的专业发展内涵和特色。
2. 标准指标重资源输入条件判断。标准指标重视投入、条件和过程,轻视产出、利用和培养结果,标准指标全面但关联性不强。
3. 标准指标缺乏核心价值引领。专业建设标准缺乏核心理念和价值引领,缺乏统筹专业建设全过程的设计理念。
(二)构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的必要性
基于OBE教育理念,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情,系统甄别与建构专业建设标准的框架维度,厘清体系标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实现专业内部建设与外部评估的有机衔接,从而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管理背景下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构建专业建设标准的根本要义。
三、专业建设标准体系的设计
(一)设计目标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克服同质化倾向。引导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更符合应用型、地方性、开放性的办学定位,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设计原则
1. 价值取向一致性
专业建设标准构建的关键在于高等学校选取何种价值取向统筹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价值取向决定专业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对整个专业建设标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整套专业建设标准,以OBE(成果导向)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通过专业这个载体培养的学生学到什么(“教育产出”),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评价等都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来进行整体设计。
2. 结构维度系统性
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评估性专业建设标准为参照,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进行内涵解读,通过理论研究、行业调研、经验总结、专家论证,完成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操作层面的专业建设标准结构维度设计。
3. 标准内容有效性
专业建设标准的条目、指标、内容清晰,定性描述和定量要求相结合,专业性指标针对性强,职业性指标应用性强,定量化指标执行性强,体现专业建设的持续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标准的有效性。
(三)指标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8版)》等,对专业建设标准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进行细化甄别(见表1)。
(四)指标内涵
这一套标准包括7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52个观测点,各指标的内涵如下:
1. 专业定位
重新审视并回答“为什么办专业”“办什么样的专业” “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学生的主要竞争力和差距,梳理专业发展定位和专业特色,明确专业发展规划,加大与本学科、本专业同行(特别是知名专家、行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找准发展定位,突出专业特色。
2. 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OBE理念整体逻辑架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强调能力培养,但不是要弱化理论基础,将培养的各个环节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基本思路进行一体化设计和优化整合。通过细化毕业要求,建立“毕业要求与课程及教学活动关联矩阵”,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所规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落实到各具体的教学环节,明确每一门课程、每一组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外环节)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具体贡献,形成一体化设计。
专业培养目标:在教育部专业规范或专业评估通用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定位、优势与特色、服务面向等,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有相关地方机构、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专业毕业要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即专业的人才毕业要求,将培养目标的要求细化为毕业要求(可借鉴工程教育认证对毕业生通用标准的描述)。定期评价毕业要求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毕业要求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有相关地方机构、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课程体系:按照OBE理念,一体化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将课程、课程群和课外教学环节均纳入其中。通过画出框图、鱼骨图等形式,给出课程间关联性和课程群的直观描述。强调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的结合;强调厘清每一门课程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强调多环节、多层次培养实践能力;强调校地合作的培养路径,制订切实可行的企业培养计划(企业培养计划可包括:企业课程实施计划、企业课程实施周历、合作企业或基地及合作内容、校内工程背景教师队伍建设、企业专家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与安全保障措施等);强调将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就业与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等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以市场需求、利益相关者调研分析为依据,动态优化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
3. 课程实施
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将知识、能力、素质的毕业要求细化分解到每一门课程之中,狠抓课程教学的落实,注重课程组的集体备课和教学团队建设。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模式,引入项目式、案例式、交互式、问题式、辩论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提高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重视选用教材与专业培养标准实现的复合度,能根据区域地方、产业、专业最新需求自编教材、讲义,与地方机构、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建设校本特色教材。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4.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应与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统筹规划,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注重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教学艺术、工程能力、行业经验、国际化背景的培养,包括学历提高、课程进修、参加学术和教学交流会议、校内岗位培训、出国考察学习、走访企业、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工程项目研究和到工程现场实践等方式。要建立“双师结构型”的师资队伍。
5. 教学条件
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保障,各专业分期分批进行、不断建设,并制订相应的建设规划。应注重实验室建设与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能力大綱实现的一致性。
6. 教学管理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顶层设计和严格执行,关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规范管理和闭环运行,提供更加聚焦学生中心的制度环境。
7. 学生发展
考量整体学生的情况,特别强调全体获得学士学位学生的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
我们应关注学生从入口到出口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新生入口、出口各项指标的发展趋势;还要逐步从“教师、教材、教室”的“老三中心”逐步转化为“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的教学范式革新。
[ 参 考 文 献 ]
[1] 袁兴国. 建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评估考核标准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38-40.
[2] 伍霞,朱睿.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评价体系的构建[J]. 亚太教育,2015(30):113.
[3] 田友清,丁平,刘德军,等.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标准制定策略探讨[J]. 职教论坛,2014(21):62-65.
[4] 陈锦宣,袁斓. 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1):18-22.
[5] Spady W G.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Z].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
[6] 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 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