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奖惩理念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2020-12-18甘肃省兰州新区第六小学雒宝庆

亚太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奖惩班级班主任

甘肃省兰州新区第六小学 雒宝庆

奖惩理念指的是教师通过奖励学生良好行为和批评学生不良行为来组织学生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的一种基本教学思想。有效的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效的班级管理也必然是建立在奖惩艺术的科学运用上。从经验出发,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适当地运用奖惩艺术,做到原则上奖惩分明、操作上公平公正、目标上激发动力、效果上及时反思,以此来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一、原则上奖惩分明

在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中,许多教师都在运用奖励制度,但由于对学生的各种期望很高,对学生的有限成功并不能满足,因此经常会在及时奖励学生之后提出更多的的要求或者批评,这样的批评很容易让学生从高兴转为沮丧,奖励的效果明显打折。这类似我们说了很多赞美人的话,却用一个“但是”作了转折,而且“但是”之后的话语往往伤害人心,会让人因此而忽视“但是”之前的赞美。这是奖惩不分明的管理做法,不但无法让学生产生受奖励的积极感受,反而还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灰心、失落的情绪,这样就背离了奖惩的初衷。例如在一次学校活动中,某班学生的总分拿到了全年级第一。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及时做出了总结分析,并且充分地表扬了学生的成绩,全班的学生都非常高兴,但是班主任这时却又煞风景地说道:“你们虽然体育成绩非常好,得到了全年级第一,但是有些同学在学习方面却不用心,成绩一直不好,几乎都是垫底……”班主任的话都没说完,很多学生霎时就变了脸色,高涨的情绪很快就被班主任的言语给击碎了。活动得第一,这本来是一件让大家都高兴的事情,如果班主任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激励学生的士气,就可以更好地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这对未来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班主任的奖惩不分明,容易导致在今后的班级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日渐减弱。教师完全可以把批评的话语留在其他适当的时候,而在庆祝的时候把纯粹的肯定和奖励给予学生,这是顺应学生心理、顺应教育规律的更有意义的做法。现实中奖惩变异的做法有很多,大多都会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利。教师只有充分熟悉和理解奖惩分明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发挥奖惩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奖励的时候,应该遵循奖惩分明的原则,优化思路,软化言语,在具体的班级事务处理上切忌奖励和责备相互纠缠,甚至本末倒置。教师往往像学生父母一样爱生心切,也很容易因此求全责备。父母的奖惩不明,在孩子看来是不讲理的唠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是越说越不听话。情同此理,教师奖惩不明,只能带给学生无理唠叨纠缠的感觉。所以,运用好奖惩的艺术,首先要奖惩分明,这是一个很细节的问题,但又是很重要的。

二、操作上公平公正

部分教师唯成绩至上,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却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管不顾,甚至在发生一件不好的事时,对喜爱的学生只是轻微地责问几句,却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做出严厉的批评。这是一种常见的惯性思维和情绪化的偏见。这样非常容易伤害学生,也容易助长班级内的不正之风,因此教师在处理班级事务时,一定要公平公正,奖惩分明。例如某班班长在认真地做作业,另一位学生在旁边捣乱,用笔在班长的书上乱画。班长告诫了他两句,可是这位学生不听,这时班长就无法忍受,用笔戳了一下这位同学,没想到不小心用力过度,笔尖直接把他的手戳破了皮。班主任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班长坐在那里流眼泪,被戳破手的同学反而在安慰班长。此时班主任本来是想直接责备另一位学生的,但是注意到其他学生都在围观,就意识到不能这样做,不能让奖惩失去公平性。所以班主任对于班长和另一位同学做出了一致的处罚,班上其他学生看到最受班主任喜爱的班长在犯错误的时候都要受责罚,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就会更加懂得遵守班级纪律,从而提升教师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所以,情感和原则之间的尺度在实施奖惩之时是要用心拿捏的。有个著名的故事,两个学生上课睡觉,教师说一个差学生“一拿上书就睡觉”,而另一个好学生是“睡觉还拿着书”,这反映的正是教师对于“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差别对待,读来只觉得是一个笑话。故事中教师的能言善辩不失为一种能力,但没有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是要批判的。而事实上,在一些学校、一些班级,这样有失公平的差别对待理念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领导和教师不自觉地将心力和资源都滑向眼中的好班级、好学生,以锦上添花为乐趣,这样所谓的差班级、差学生的心理状况可想而知。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最基本理念之一,理应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应有的体现和渗透。公平公正也反映了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本质的根本认识。教育教学中的奖惩是最需要公平公正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公平公正,奖惩就毫无意义。首先要有公正公平的意识,并在具体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工作中落实到细节,贯彻到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奖惩行为中。这都需要教师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出于好心的奖惩更理性,这对于改善学校的教育生态很有意义。

三、目标上激发动力

这是关于奖惩什么的问题。在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奖惩的对象和目标不只是为了成绩。对于目前以成绩为标准的奖惩制度,要反思、要改变。在绝大多数的学校和班级中,各种奖惩的衡量标准都出于成绩,站在领奖台上的是成绩好的学生,站在教室后的是成绩差的学生。而事实上,并没有完美的学生,学生各自都有闪光点。教师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要运用奖惩的艺术,通过奖惩激发学生的各种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要重视奖励他们的闪光点,同时对他们犯的错适当进行惩罚。因为事实证明,奖励闪光点是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步的好方法。学校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成绩好与成绩差学生之间的分化,由此也带来了各种问题,这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不利,而更富有智慧的奖惩艺术,显然能解决不少这类问题。因此,现实中以成绩为标杆的奖惩制度应该反思和改变。学生在学校的各种学习活动中,那些非智力因素所起的正负作用都不可忽视,例如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些年来,总能看到一些发生在学校和教育教学中的消极事件甚至悲剧,其中有一些事件不乏与学校或教师的奖惩手段有直接关系。如果教师重视那些成绩之外的方面,运用奖惩艺术实现对非智力因素的正迁移,显然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于那些问题学生,奖惩更要用心,应结合他们的特殊性,应当多奖励、精惩罚,发挥出奖惩的作用。问题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突出,在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也许会更多。而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育教学中总会发现,那些问题学生其实也有正常的自尊,也有上进的心思,也有对奖励的渴望。如果只是把惩罚留给他们,显然是违背学生心理的简单粗暴的做法。再从学校和班级管理工作来说,处理好问题学生的问题,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事实验证,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多奖励、精惩罚,远比只惩罚、无奖励更有教育意义和效果。同时,在奖惩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实时效果,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奖惩应该是一个灵活的手段,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反应,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奖励和惩罚都没有先天的好坏和既定的效果,都是教育教学的手段。死板教条的认识和做法,势必会影响奖与惩的效果,甚至会带来有违教师教育教学初衷的问题。当然,把握这个尺度的经验应该来自日常的用心工作中。毕竟奖和惩都不是教师教学的目的,而是要通过这些方法,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而再去帮助他们学习,这样磨刀不误砍柴工,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产生更大的动力去进行学习。所以,奖惩艺术要运用到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细节之处,尤其是问题之处、关键之处。

四、效果上及时反思

判断奖惩的效果,应该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具体上看学生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可以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具体问题解决的奖惩手段就是有效的手段。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及时地反思奖惩做法的效果,目的是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这种反思应该包括教师在实施奖惩时的原因、目的、方式、过程、效果、预期等诸多方面。奖惩的原因要清晰,当奖则奖,当惩则惩,且要适当地多奖励;奖惩的目的要明确,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切忌导致更多的问题;奖惩的方式要灵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采用更有新意、更有效果的方式,一般会让学生更加认同教师奖惩做法的意义,而不至于对奖惩的做法适应麻木;奖惩的过程要完整,教师应该动态地看待奖惩的效果,从原因、目的、方法、评价等各方面做好必要的方案,避免过多的随意性;奖惩的预期和效果要比较,经过比较教师才能进一步发现问题,从而优化方式。如同教师对于授课所做的及时反思一样,对奖惩做法的反思也要及时,并且最好做出书面的反思材料。如果能进一步结合科学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理论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形成更有价值的理论成果,那么教师对奖惩艺术的认识和运用会更加理性和深入。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有益要求,从要求到手段,从手段到艺术,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自己的一贯要求。

五、结语

总之,对中小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奖惩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教学是一门艺术,奖惩也应该成为一门艺术。把握这门艺术的原则、端正这门艺术的目标、掌握这门艺术的技巧,教师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教师要适当地运用奖惩艺术,用心做到原则上奖惩分明、操作上公平公正、目标上激发动力、效果上及时反思,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奖惩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夸夸我的班主任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