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2020-12-18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

亚太教育 2020年20期
关键词:工匠岗位汽车

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 王 禄

汽车专业课程包括汽车维护保养、汽车维修等各方面技术性的教学,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理实一体化项目引导产教融合等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因此,工匠精神的渗透也可以借助这些教学模式,将其融入日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学生逐渐树立道德观念和职责素养,重视创新发展,认识到汽车岗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合理地规划自身的发展目标。而职业院校也需要根据工匠精神的特点和汽车专业的需求,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的创新。

一、工匠精神渗透到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基本需求

工匠精神充分体现了对职业素养的极致追求,将工匠精神渗透汽车专业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同时,认识到岗位的具体需求以及汽车行业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日常的学习中,践行工匠精神,按照自己的理解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严格遵守专业的相关规定,落实每一项操作,提高作业的精确度。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基本需求。

(二)是汽车岗位和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近些年来,汽车行业面临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汽车需求量不断增大。目前来说,在我国汽车市场中,日系、美系、德系等汽车占据了主要的竞争优势,与之相比,国产汽车的质量和创新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提升我国国产汽车的品质,获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同,汽车行业就需要努力发展和创新重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汽车岗位和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成为职业教育中必须要重视的教育内容。

(三)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汽车专业的毕业生面临十分严峻的就业竞争。在这一竞争过程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主要的竞争优势,尤其是他们的工匠精神。带有工匠精神的员工,能够得到现代企业的认可,满足现代企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汽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二、工匠精神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一)加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工匠精神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它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较高的契合度,为了提高工匠精神的培养效率,做好在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工作,首先需要加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实现工匠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通过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内涵。无论是单纯的工匠精神宣传,还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文化建设,都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充分了解工匠精神。

例如,可以要求汽车专业的教师针对工匠文化创办相关的文化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汽车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特色,拍摄相关的视频,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工匠精神。或者学校利用网站宣传,定期发表关于工匠精神的文章视频,讲述汽车专业中的工匠精神。也可以邀请企业的一些专家或者领导,为学生讲解一些真实的案例,以及在岗位中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谈一谈自己多年来对于工匠精神的一个坚持。

(二)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实现工匠精神内化

工匠精神在汽车专业中的渗透,对汽车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高效培养。目前,在职业教育中,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开展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真实的岗位工作中正确理解工匠精神,认识到汽车行业不同岗位对于工匠精神的要求。这些内容和经验都会成为教师非常宝贵的教学工具,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引导,还是实践课程的锻炼,教师都能根据内容的特点来讲解工匠精神,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领悟工匠精神,掌握工匠精神的具体要求,实现工匠精神的内化。

例如,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学生要认知汽车底盘的各主要总成并学会拆装、调整乃至最终实现掌握独立诊断汽车底盘故障并排除的能力。然而在这样一个能力不断迁移并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和挑战是相当高的。在过去相当长时间,教师往往只是将理论课本中的内容机械地讲述。而由于底盘内容较为繁杂,且底盘中各总成运行较为抽象,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其工作原理。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学生不认识实训设备工具、实训设备和书本上对应不上、操作方法和教师讲授脱节等问题。而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以及教育教学方法不得当。

(三)加强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综合实力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加强企业合作,可以实现产教融合,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训基地和真实的岗位环境,由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教学指导,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例如,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教学中,学校和多个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了企业一些优秀的检测与维修技术人员,和学校的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教学任务。企业的技术人员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岗位环境,设置任务:如果制动时出现摩擦噪音、刹车片磨损、指示灯闪烁等状况,请判断汽车的故障问题,并选择维修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之间针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工具设备实现自己的想法,每个小组都需要做好记录工作提交总结报告。而企业的指导教师则做好观察工作以及最后的质量检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估,尤其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通过指导教师给予的评价,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认识到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工匠精神的迫切需求。

(四)开发校本课程,融入工匠精神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以及汽车专业岗位的具体需求,开发校本课程。首先,需要做好市场的调查工作,通过校企合作,了解企业的岗位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选择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并注重工匠精神的渗透。其次,需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认识到汽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新教师的思想,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需要关注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建设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分设多个不同的学习模块,将工匠精神融入多个学习模块中,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的内容时,了解其中的工匠精神特色。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得汽车专业工匠精神培养具有独特的魅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也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总而言之,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优良品质,是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精神品质。职业教育应当提高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在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校本课程产教融合等途径进行渗透。做好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实践指导中,利用自身的操作和思想来影响学生,实现工匠精神的内化。利用产教融合,使得学生真正认识到岗位中对工匠精神的需求。当然,学校还应当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汽车专业的需求,设计出彰显工匠精神的教学资源,创新汽车专业的课程,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社会输送更多职业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岗位汽车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工匠赞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