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中职物流专业教学管理

2020-12-18福建省三明市职业中专学校

亚太教育 2020年20期
关键词:工学工匠物流

福建省三明市职业中专学校 林 珑

工学结合背景下,中职物流教学管理要具有综合性效能,要根据工学结合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形成系统性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笔者认为,第一要进行专业化定位,深化相关教学工作的合作价值;第二要进行本土化探索,以工学结合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第三要进行项目化教学,结合中职物流教学的专业课程,创新学习举措;第四要结合校企双方共同价值,实现双赢目标;第五要进行工学结合的创新性管理,以“工匠精神”引领工学结合的再发展。

一、专业化定位,深化合作价值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中职物流教学要对专业属性进行专业化定位,深化合作价值要回归到工学结合的发展属性上,必须紧紧围绕相关发展要求,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的工学结合之路。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方面要综合自身师资力量,制订切实可行的工学结合方案,以专业化的管理发展为根本,推进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专业化发展。

例如,工学结合必须要建立以人才战略发展为导向的模式,结合市场需求环境深化合作价值。笔者认为,物流市场主要需求三种人才类型:操作型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而操作型人才、物流基层岗位和一线工作人员,正是各中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培养的对象。因此,我校在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中,重点关注了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并结合党和国家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严格按照“五育”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学校在“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中心”的办学方针指导下,结合党和国家关于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对准专业市场深化与企业合作办学的价值体系,严格按照“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育模式,实现了职业素养过硬、技能素养过硬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另外,学校持续将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需要紧密结合,使课堂教学职业化、技能培养工作化,增强学生的有效技能与职业素养,营造氛围,实现由单纯学生身份向“职业人”身份的转变。

二、本土化探索,推动产教融合

工学结合的核心在于既要下厂实习也要课堂学习,因此工学结合必须要注重本土化融合的发展效能,结合当地产业形势与追求,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学校方面在制订工学结合方案时,要结合当地实际环境探索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及政策要求的工学结合之路,既要保障当地产业的稳定发展,也要保障学生技术能力的稳定提升。

例如,本土化探索要求要结合当地物流产业的实际发展进行工学结合,以工学结合模式推进当地产业发展,从而保障当地物流产业的集成化发展。产教融合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对接产业发展为先导,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为基础,强化实践教育,打破藩篱分割,开展合作育人。产教融合是校企双向互动与整合的结果,校企交往由单向自发走向双向自觉,具有较高的交融性和稳定性特点,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学校方面在选择相应的实习场所时,可以选择符合党和国家物流专业要求的企业,在学生入场实习过程中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笔者认为,工学结合与产教融合的总体发展要紧紧围绕学生职业素养及企业发展两个目标推进,其中重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及物流专业要求的技能素养。企业发展方面则主要由企业进行管理,如可签订“订单协议”,订单班上的学生在进行工学结合时必须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课程进行学习,且学生毕业后直接参与企业工作,期间由企业负责学生的一切教学活动,但这一点需要学校做担保,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项目化教学,创新学习举措

项目化教学是提升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效率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教育管理中,学校方面可与企业方面进行融合教学并设置相关项目目标,由学校方面制定理论知识目标、企业方面制定实践目标,并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评价。笔者认为,利用项目化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技能素养,创新工学结合学习举措,推进学生技能素养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实施可结合相应的知识条件展开。如中职现代物流基础教材分为现代物流概述、物流的基本业务、现代物流技术与设备、现代物流的基本模式、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六个章节,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不同。因此,相关任课教师以及企业可根据教材目录设置六个项目教学,每个项目教学根据本章章节设置小项目,既降低了教学难度,也提升了教学深度。产教融合平台能够让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且不断进步与发展。项目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在网络时代能够让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密切,而且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合作,其在形式上更加直接与深入。项目完成后,任课教师要安排相关汇报工作,听取企业专业人员的建议,完善项目教育评价。

四、精细化结合,把握双赢目标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但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中更要赋予其新的时代效能,因此学校和企业必须要积极做到“整合创新、优化校企合作”的新追求。可从学校师资力量的发展以及企业效益价值双向角度出发,“欲治兵者,必先选将”,拓展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力量需要学校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教师在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时,自己必须也要具有“工匠精神”。“工匠之师”是培育“工匠学生”的前提与基础,“匠心”是两者的核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素质,这是第一要素。

例如,学校方面可以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可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可采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由教师和学生共同与相关实训单位结合,学校方面可派出骨干教师深入物流企业进行学习,从而加强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通过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全职下企业顶岗工作,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体验职业精神,培育教师匠心。企业方面要加大企业物流管理相关技能的研发力度,可与学校方面成立共同学习小组,由企业专业人员负责与教师对接,共同研究适合企业发展的物流改进方案,既保证物流企业工作收益,也保证学校“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笔者认为,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考虑学校与教师个人,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企业效益。只有教师拥有了“匠心”,学生的“工匠精神”才能全面发展,也只有企业收益增加,双方的合作才会更有发展价值。

五、创新性管理,落实“工匠精神”

创新性管理是保障物流专业工学结合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方面要结合党和国家先进教育理念创新工学结合管理模式,以“工匠精神”为引领,让工学结合更有机制性。在实际教育管理中,学校方面可融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知行合一”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要通过工学结合的实际内容,营造企业、学校共同发展的良好文化环境。

例如,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可构建特殊的物流文化氛围。物流文化氛围的熏陶可以辅助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文化培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强调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等行为准则,同物流专业人才所必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相吻合。在培育物流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学校需要确定“工匠精神”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根据物流专业教学知识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结构内容。如物流专业相应的历史文化传承,学校方面可根据物流专业相关技术,推举名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深化培育“匠心”的目标。同时,创新性管理要具备创新性发展思路,物流专业涉及面极其广泛,学校方面可引导教师进行拓展教学。如拓展电子商务相关教学,引领学生学习更多的物流专业相关知识,拓展更多的专业技能,既帮助企业发展,也提高自身认知与能力。学校与企业方面也要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的融合,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准则,推动“工匠精神”的落地生根。

总之,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动向。中职物流专业应注重把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内涵,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展开教学,同时注重整合企业的力量,通过政府主管部门搭桥铺路,使校企合作发挥更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工学工匠物流
90后大工匠
盐工学人
工匠风采
盐工学人
——沈 妉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工匠神形
盐工学人
——李 琦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