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有效渗透

2020-12-18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赵羽中

亚太教育 2020年20期
关键词:节奏感节奏初中生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赵羽中

节奏教学并不是统一的,而是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初中音乐教学不仅是单纯的音乐教学,而是通过音乐教学对学生有效地渗透情感素质等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衔接的骨架,初中生只有在熟练掌握节奏的基础上,才能通过想象去感知音乐,通过五感去表达。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情感素质教育,加强彼此间的互动交流与理解。

一、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作用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部分音乐教师对节奏的讲解并不十分透彻,仅仅是将歌曲的节拍告诉学生,并没有针对这首歌的节奏进行深入的讲解,如节拍在这首音乐中表现出的具体作用等。而新课改后,音乐节奏教学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节奏教学成了重点教学内容。通过人体的五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引入乐器能加强学生的节奏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使学生在音乐中放松心情、抒发情感,通过音乐释放压力、陶冶情操。

节奏为音乐赋予了血肉,音乐中的节奏能够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你想传递的情感。之所以说音乐没有国界种族之分,主要是因为节奏能够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隔阂,使人们从深层次体会音乐带来的奇妙感受。通过音乐,学生也能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开阔视野,促进自身的全面综合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和世界都充满了好奇,求知欲也十分旺盛,喜欢挑战新鲜的事物,追求美好的东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制订生动有趣的节奏教学方案,全面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有效的节奏教学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营造良好的教学沟通氛围,从而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听觉”加强节奏教学

音乐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感,这是因为他们在胎儿时期就感受着母亲心脏的搏动节奏。因此,小孩子对各种声音的节奏尤其敏感。虽然对于初中生来说,胎儿时期已经是比较久远的阶段,但教师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引导,挖掘他们的音乐节奏感。例如,找一些节奏较为强烈的音乐,一边听一边进行讲解,然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反复聆听,放大自己的听觉感官,放空自己的大脑,通过想象放大对音乐的感知,真切地感受音乐节拍强弱的变化。

音乐中的节奏无处不在,只要心中有音乐、眼中有学生,教师在节奏教学的过程中就一定会找到自己与学生的切合点,用自己对音乐的热情感染学生对音乐的渴望,有效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为中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基础。在教授歌曲时,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心路历程,试着感受歌曲中高低起伏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尝试融入作者的感情去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洗礼。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例如,在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探讨下自己对“战士情怀”的理解,先完整播放一遍歌曲,感受其中的典型节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随着节奏的强弱进行律动,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学们听着豪迈激情的音乐,切实感受身为军人以苦为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与果敢、自信的坚强性格,有利于情感品德的升华。

(二)通过“唱、舞”加强节奏教学

“舞”顾名思义指的是跳舞,“唱”指的是唱歌,二者都是以音乐为媒介,通过不同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唱歌和跳舞能使音乐的情感表达更加立体形象化,丰富音乐的表达形式,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兴趣,给音乐教学增添乐趣。例如,在学习《银杯》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和短调民歌的特点,随着音乐的节奏指导学生做出“倒酒、敬天地”等动作。边唱边跳可以加深初中生对蒙古族酒歌的理解,进而引发对歌曲的理解和思考,提升教学效果。

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是演唱歌曲的前提,同时也可以通过演唱的方式找到歌曲的节奏。在掌握歌唱技巧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初中生对歌词有一定的了解,先通过朗读的形式,初步对歌词的句意、停顿处进行了解熟悉,在教师的带领下感受歌词节奏的强弱变化。然后,教师再播放歌曲,学生把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听完后再让教师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以演唱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例如,《龙的传人》中的歌词“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在朗读和演唱的过程中体会音乐内容中的旋律,感受歌曲的强弱节奏变化。

(三)通过“拍”加强节奏教学

“拍”指的是手的动作,属于身体律动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打节奏的方式,是在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节奏感之后,随着其节奏变化进行拍手。通过动作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比如,《龙的传人》这首歌的节奏感是非常强的,为4/4 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边听边用拍手或晃动手臂的方式来表现其节奏感,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

初中生根据自己对音乐旋律的节奏感知不自觉地进行手脚的拍打和晃动,有利于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教师还可以选择同一个音乐作品的不同部分,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中节奏的变化。例如,《春节序曲》这部管弦乐作品,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不断紧缩的节奏和舒展的节奏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更美好明天的憧憬。

传统简单的拍手、读谱等模式已经无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进教学互动。

(四)创建节奏训练情境,提升节奏教学效果

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初中教师经常会采取听、唱、跳、拍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节奏教学训练,这种形式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教师结合当前多媒体技术,创建节奏训练情境,学生学习音乐的效果会更进一步。利用多媒体对歌曲进行情景再现,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增强其想象力。教师在开课前要对歌曲的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将以听觉为主的音乐搭配上视频动画,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Memory》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在开课前与学生了解音乐剧《猫》的剧情和主要的猫儿角色,让学生对这首歌曲的背景有初步的了解,开阔其眼界,然后再以多媒体视频的形式进行播放,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在音乐剧中的两次演唱,之后通过聆听和想象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以更好地表现音乐。

音乐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时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去感受,可以在听过音乐之后让学生试着模仿简单的伴奏,在模仿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增进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节奏感。例如,在学习《拍手拍手》时,这首歌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动感富有活力,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一人准备两个空瓶,然后在空瓶里装一些砂砾,上课时让学生随着歌曲的节奏进行撞击拍打或摇晃。这种方式能够快速地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为后期的音乐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欣赏《卡门序曲》时,可让学生通过晃动钥匙模仿木管乐器的颤音奏法,通过敲击金属材质的水杯外壁模仿三角铁的音色,体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学生在兴趣浓厚地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很快记住乐曲的主题,感受音乐所描绘刻画的场景。

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节奏教学具有其必要性。教师可以通过听、拍、跳、唱等方式加强节奏教学,从而提升音乐教学效果。节奏训练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初中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多种节奏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进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为全面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节奏感节奏初中生
花有自己的节奏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YOUNG·节奏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