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放飞快乐
——谈幼儿音乐游戏教育
2020-12-18江苏省宜兴市进修幼儿园张桔叶
江苏省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张桔叶
幼儿阶段是音乐教育启蒙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有效开展音乐游戏教学不仅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教学方针要求,更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客观需要。音乐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音乐感受力的重要教学途径之一。音乐游戏能够使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陶冶幼儿的情操,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提升其内在修养。
一、开展幼儿音乐游戏的教学价值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游戏之于幼儿成长有哪些意义呢?
(一)加深旋律认知,促进舞蹈发展
美好的旋律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之处,对于幼儿的感知能力而言,虽然幼儿暂时还不具备完善的感知音乐旋律美妙的素质,但至少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个旋律,而这便是幼儿对音乐的原始感知力。这也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出发点,作为幼儿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天性中潜质的开发和培养。
通过音乐游戏深化幼儿对音乐旋律美感和节奏的认知,挖掘幼儿内心世界对音乐的潜能,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力,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表现力。肢体语言是丰富的音乐情感世界的表达形式之一,当幼儿能够随音乐而“舞蹈”,则说明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获得了进步,对音乐有了基础的理解,并懂得通过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达自我内心感受。比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可以播放《摇啊摇》这首音乐,其中妈妈哄娃娃睡觉的场景可以让幼儿扮演。当幼儿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抱着娃娃唱着摇篮曲“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时,脸上表现出跨越年龄的神情。随着音乐,幼儿有节奏地拍打着怀中的“宝宝”,似乎宝宝真的都睡着了……
(二)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在幼儿教学中,怎样发挥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每个幼儿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笔者倾向于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的开展过程中,真正实现个性的释放和发展,而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跟从。每个幼儿都是独具特色的“小精灵”,幼儿教师在音乐游戏教学中起着适时引导、和谐帮衬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幼儿自由的心灵。
比如,一次音乐游戏中,笔者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让每个幼儿都种下“音乐智慧树”,它会随着音乐旋律和幼儿各自的表现快乐成长。表现积极活跃的幼儿种下的音乐智慧树会成长得更快,反之则会较慢。幼儿不甘落后的心理促使他们积极踊跃地参与游戏,并向教师表达想法与建议。如此,幼儿的个性在“音乐智慧树”作用的促进下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幼儿阶段是幼儿社会心理、能力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时期,借助音乐游戏的开展,在幼儿的心灵中播下团队合作精神的种子,对其以后的人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价值。
幼儿游戏类型繁多,笔者经常会在角色扮演或者手工制作等游戏中设计团队合作环节。比如,完成一件手工艺品或者一幅画,在选择游戏背景音乐的情境中确定某个主题。然后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放飞想象的翅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契合主题和心意的作品。或者是在音乐游戏角色扮演活动中,根据音乐情景剧角色安排,分小组扮演相关角色。活动还可以邀请家长作为观众,共同体验与感受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快乐。幼儿在角色扮演活动过程中,对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有了潜移默化的认知。
二、开展有教学价值的音乐游戏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怎样开展有教学价值的音乐游戏?又怎样让幼儿都喜欢音乐游戏呢?
(一)注重幼儿兴趣和能力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在音乐游戏开展过程中,关于音乐游戏的创设内容和细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年龄层次和兴趣发展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层次上的适度延伸。这样,当幼儿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游戏目标时,心理上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学习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加,而这恰是幼儿教学中“跳跳脚摘葡萄”的教育思路。
如在音乐游戏“拉拉钩”开展过程中,笔者不仅引导幼儿进行音乐角色的扮演,还鼓励幼儿模仿音乐情境表演对唱。这样幼儿不仅对歌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拓宽了对音乐的表现形式,激发了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升了音乐游戏教学效果。
(二)音乐游戏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
音乐游戏离不开音乐,而音乐教学同样是以音乐欣赏和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这两者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互补互存性。在幼儿游戏教学中巧妙地将音乐游戏与教学相结合,能够使幼儿教学活动获得“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首先,利用音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每一种音乐都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这是音乐的特征,也是教师根据游戏内容选择音乐的依据。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寓教于乐,同时实现音乐教学的意义。其次,利用角色游戏深入理解感受音乐情感。角色扮演游戏与音乐情境角色相结合,幼儿在音乐角色扮演中,对音乐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喜欢上了音乐。不同的音乐角色会有不同的肢体语言表达,更是促进了幼儿音乐感知力和表演能力的发展。再次,借助听觉游戏丰富音乐教学。音乐通过听觉产生效用,音乐教学与听觉游戏相结合同样是开展音乐游戏的佳径。
如在学习《一个雨天》这首音乐时,教师可以选择在下雨天带领幼儿聆听雨滴滴落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响,然后再感受不同音乐塑造的雨滴声响。幼儿会因为音乐感受到下雨天的趣味和美感,从而体会到聆听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三)拓展幼儿表达能力
幼儿自由活动空间是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平台。在音乐游戏教学开展过程中,相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心理情绪感受,而鼓励幼儿抒发情感可以在游戏自由空间环节实现。这也是拓展幼儿自由表达能力、深化音乐理解的关键。
比如,在“猴子爬树”的音乐游戏中可以增设“猴爸爸”“猴妈妈”的角色扮演。幼儿对原本的游戏情节已经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增设新的人物和情节,幼儿自然又会感到新奇,引发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自编自创音乐游戏,如增添“猴爸爸”“猴妈妈”后,有的小朋友还提议可以增添“小猴儿睡觉”“小猴儿吃饭”等表演情节。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强幼儿音乐感知力
多媒体教学如今已成为现代化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活动中恰当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提升音乐的表现力。从幼儿接受能力角度来说,具有视觉和听觉震撼力的音乐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而延伸幼儿对音乐情感的感悟。
如《神奇音乐谷》是大班幼儿音乐活动的经典音乐剧。对于这种较大型的音乐活动,主题音乐的选择是影响音乐活动成效的关键。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大班幼儿对音乐欣赏已经有了基础的认知力,但仍脱离不了幼儿喜欢欢快喜悦音乐氛围的心理特性。因此,可以将《小松鼠进行曲》和《小小碰钟》两首较有特点又契合活动整体氛围的音乐作为音乐剧《神奇音乐谷》的主题音乐。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掌握并具有一定的演奏和打击相关乐器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彰显了独特的优势。首先,笔者为幼儿播放了现成的音乐课件“马戏团”,引导幼儿对以往所学乐器知识进行回顾。一些幼儿会忍不住手舞足蹈进行模仿,这时笔者鼓励幼儿进行实物鼓的演奏,有的幼儿兴高采烈玩起了iPad 上的虚拟鼓,并演奏出多彩的音乐旋律。幼儿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再一次认识了各种鼓的类型,接着笔者巧妙地加入音乐视频课件“打地鼠”,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进行演奏。当幼儿对音乐器材、发音类型及音乐演奏技巧的掌握有了初步基础,笔者借助多个iPad 开展小组演奏比赛,个性化地演奏和练习音乐《小小碰钟》。多媒体技术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巧妙运用将抽象化的音乐表现得生动形象。幼儿通过视听、探究和练习,拓展了音乐活动的学习空间,有效提升了音乐感知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开展模式,开展有教学价值的音乐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阶段的教育尤其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因为幼儿对外界的感知都建立在感官上。幼儿感知到快乐,自然就会开心,对接触的事情也乐于学习,这是幼儿教育有效开展的捷径。
综上所述,音乐游戏教育的意义是让幼儿快乐。而这个快乐不仅仅是幼儿的情绪需求或是一些任性要求得到满足的快乐,这个快乐是教师通过音乐游戏的引导,使幼儿在身心得以成长并能够良好感知音乐美感的过程中,身心体验到的具有成长意义的快乐。因此,音乐游戏是幼儿音乐教育中发展幼儿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与音乐相结合的深远教学价值,使音乐游戏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催化剂”,让每个幼儿获得快乐的同时,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