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2020-12-18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王鹏程
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 王鹏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虽然想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但是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信心受挫。这也就导致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个人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改革并未基于历史教学现状,也未基于新时期的教学原则。对此,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目前的历史教学,学生对教材内容不感兴趣,甚至一些学生学习观念不正确,以反教材为荣,彰显自身个性。教师在教学时也过度谨慎,局限于教材,并未开阔学生的思路。此外,历史内容零散且抽象,学生和教师缺乏对图文以及史料的有效应用,对历史知识一知半解,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自然无法提升。学生的历史观念不正确,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也是导致学生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培养的主要原因。
二、初中历史教学原则
在进行历史思辨能力培养时,教师应该遵从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普遍性,即适用于大部分学生;二是层次性,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三是实践性,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实施;四是启发性,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理解历史的价值以及内涵;五是创新性,即打破现有局限,鼓励学生多方迁移,拓展学生思维。本文基于以上原则,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三、初中生历史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一)结合问题引入内容,开阔学生思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学生对历史还是有一定兴趣的,但是教材内容多且死板、零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又缺少正确的引导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便对历史学习丧失了兴趣。而在历史学科中,若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应该结合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可以首先结合学生熟悉的内容,循序渐进,开阔学生的思路。
例如,在讲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想必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那你们知道三国局势是如何形成的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讨论,师生之间进行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告知学生《三国演义》是小说,基于史实,但并不完全是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三国演义》的历史错误,比如诸葛亮并没有摆空城计,这是借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萧承之的空城计;赵子龙的七进七出是借鉴魏晋南北朝时期邓羌张蚝的四进四出。教师通过相关的知识拓展,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这段混乱时期如果从174年开始算,那么到280 年,三方外交、战争一共百余年,为什么还没有统一呢?”教师和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当时的历史趋势,比如,告知学生当时的历史趋势就是士族与皇帝共治,而九品中正制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所以晋朝才会统一。通过结合问题进行讲述,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二)设置历史辨析主题,鼓励学生探究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设置辨析主题是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在讲述历史内容时,适当提出问题,由历史问题设置辨析点,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借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应因材施教,向学生讲述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讲解“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一课时,提问:“我们经常说强汉盛唐,唐朝强盛但自安史之乱之后,快速衰落,原因是什么?”学生纷纷从政治、经济、人才等角度进行分析,一些学生回答宦官专权。教师可以趁此设置辨析主题:宦官专权是否是唐朝衰落的原因?师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是宦官导致朝政混乱,而是皇帝导致,宦官所做的一切都是皇帝授意,而为什么允许宦官专权,因为皇帝想解决眼前问题。但在解决上一问题的政策施行后,他认为带来的新问题比现在的问题要好。安史之乱结束的初期,唐朝宦官没多少兵权,真正开始有兵权是唐德宗时期。一开始唐德宗是既镇压藩镇,又打压宦官,所以唐德宗的做法导致了泾源之乱。当时只有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随行(“泾师之乱,帝召禁军御贼,志贞召集无素,是时并无至者,唯文场、仙鸣率诸宦者及亲王左右从行。”语出《新唐书》),皇帝意识到只有宦官是真正效忠自己,于是重用宦官,将兵权交给宦官。而且在经过泾源之乱后,唐德宗也意识到,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战争胜负,所以开始大肆敛财,就是维护统治。而到了唐顺宗时期,皇帝不愿意宦官权力过大,于是打压宦官,也打压藩镇,这样宦官才会逼他退位。(导火索是二王八司马的改革,教师可以结合语文知识进行讲述,实现跨学科教学)顺宗的嫡长子唐宪宗即位之后,将此前所有不依附他的宦官全部铲除。也就是说,宦官之所以敢逼顺宗皇帝退位,是得到了宪宗支持的。唐宪宗的儿子唐穆宗李恒,在即位之后,也除掉了所有不依附他的宦官,其中就包括唐宪宗时期的权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拥有兵权的宦官也不过是有了能够参与皇家内部斗争的权力,但绝对不可能独立于皇权存在。”而且从唐穆宗到唐武宗,四位皇帝都是郭氏子孙。所以我们或许可以猜测,真正主导废立皇帝的是外戚势力,而不是宦官。通过设置辨析主题,学生知晓了学习历史的方法,要善思考、懂迁移,多方联系。
(三)结合地图史料分析,培养思辨能力
历史由于年代久远,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小,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不足,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地图进行分析,结合地图创设学习情境,向学生展示历史细节。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适当融合历史史料,加以佐证,采用史料和地图两者融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及史料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述“画地图,讲历史”一课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地图的重要性,地图是将较为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可以结合地图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范围以及这一概念的含义是什么,还可以综合20 世纪80 年代日本的燕行计划和中国前不久签订的RCEP 进行讲述。教师还可以结合地图进行分析,讲述我国的地理位置,讲解西藏、新疆对我国的重要性,可以结合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进行讲述。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融合史料进行分析,将地图与史料相互融合。比如,向学生提问:“秦在统一中国时,为何先灭韩赵魏,然后攻楚燕?”教师可以结合《战国策》顿弱的战略规划以及历史地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应的历史细节;还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以及史料实证意识。
(四)结合当下实际讲述,培养历史素养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时,应该注意使学生知晓所有的历史其实都是当代史。所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当下的事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向学生讲述历史究竟是什么、历史的内涵以及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
例如,教师在讲述“机遇和挑战”一课时,可以对经济全球化进行分析,结合之前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述。教师可以讲解2008 年的次贷危机,告诉学生这是全球经济危机,比20世纪30 年代的经济危机还要严重。而2008 年次贷危机,首先由房贷引起。一开始美国银行根据每个人的信用,划分等级,给予贷款,赚取利息,之后干脆不设门槛,房屋公司也开始从原来首付30%降到5%,甚至0 首付,大量人口去买房,房屋抢售一空,房价突飞猛涨;银行还允许用贷款所得物继续作为抵押物再贷款,人们开始疯狂地贷款,如此循环往复,陷入了次贷危机。这就跟我们熟知的某集团的高杠杆一样,借助30 亿向外借贷3600 亿。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可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历史,历史是前人的经验、当下的训诫、日后的教训;也使学生知晓所有的历史其实都是当代史。通过教学以及对事件的分析,能使学生理解历史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若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应结合问题开阔学生的思路,在课堂上设置辨析主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此外,还应该结合地图史料分析培养思辨能力,注意结合当下实际讲述,培养历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