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环境下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探究
2020-12-18福建省福州市鳌峰中学
福建省福州市鳌峰中学 林 岳
智慧校园是拥有以物联网为基础、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为主导的多功能校园环境,集校园学习、生活、休息、娱乐为一体的多种功能性服务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系统为载体,为学生使用和校方管理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手段,使传统教学管理工作逐渐向网络数字化管理转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基于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学相长的实施途径展开了论述,探讨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策略及途径。
一、智慧校园环境下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变革,信息技术素养是当今时代下跨领域、多维度、思维性以及不断深化的意识概念,相对于其他理论模型和框架,信息技术素养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无论是互联网技术、网络社交软件、新媒体文化产业还是先进的科研设备和电子产品,个人信息技术素养决定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教育教学融合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校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重视学生个人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提升。智慧学习环境下,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必须发生转变,不论是集门禁、读书卡、零钱包、准考证为一体的校园“一卡通”,还是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客观发展已经趋于完善。因此,必须从学生主体入手,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一)教学创新过程中的挑战
包括多媒体教学手段、数字化学习资源、人工智能等多种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内的应用都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弱项和缺陷进行完善的。在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新旧教学体系在管理和运用过程中都必须明确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认知。如果学生学习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怠惰、懒散,思维僵化,疲于思考。
(二)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挑战
随着通信技术的卓越发展,学生接触和了解外部信息和思想文化的途径多样化,有些内容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影响,有些内容则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可能会对智慧校园环境中的部分规则与限制产生抵触和抗拒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性格和心理发展来说,如果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干预指导,不加强情感教育,不仅会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对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使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素养的认知有失偏颇。
(三)家校联合的挑战
家校联合是现如今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意味着必须要经常接触数字化、电子化设备产品,如果家长对于这一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合理看待相关的教学工作,对于智慧校园环境建设的工作来说无疑是逆向而行。再者,家长是否有能力辅助和指导学生使用相关设备和软件,决定了家长对于学生的监督范围,如果家长信息技术素养不足,对于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充分,那么会出现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缺乏自律意识与自控能力的学生一旦脱离掌控,便无法保证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也就成为无稽之谈。
二、智慧校园环境下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
智慧校园环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整体来说是一个功能拓展和服务提升的优化途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节约学习时间,省去复杂烦琐的流程,而且对学生休闲娱乐生活质量水平也有极大的提升,使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更加有计划性。诸如教师的多样化教学、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线上自主学习、教学通知学科作业的消息提醒以及基于学生个性化需求定制的多项功能,无一不体现物尽其用。教师要在各个服务和职能中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素养对于自身生活和学习来说意味着什么,体现在哪里。因此,学校需要开展多项措施,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一)构建校园信息技术素养标准
有了具体的标准才能够让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具象化,让学生清楚地感知自身不足,明确发展和进步的方向。校园信息技术素养标准是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能力、信息技术实践的理论指导。结合办学理念、学生水平,吸收经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学生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计划。学校可以定期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度,设置专项技能比赛。比如,学校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知识竞答比赛、电子报刊制作比赛、短视频Flash 动画制作比赛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让学生自发组织游戏比赛,提升整体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热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多种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整体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在无形中构建信息技术素养标准。
(二)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相关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素养是一种综合性教育,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为一体的学科教育,从知识检索到编程教学、计算机实践、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能够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和掌握提供相应的模板,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断积累信息知识储备,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是一种高效、专项、系统的培养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形式制作机器人比赛、编程考试、Flash 动画制作等纪录片或科普片的教学题材,通过课堂导入优化教学,构建趣味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比如在七年级下册“Word 的高级编辑技巧”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纯文字的Word 文档作为范例,让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如何进行排版、装饰、布局设计。根据学生所提及的内容,就艺术字选用、图片插入、段落格式、页面布局等内容进行讲解和专项教学。在学生实践和应用相关知识内容后,教师将提前设计好的精美文档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其操作流程,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三)加强渗透教学,与教学深度融合
现代教学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知识体系,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得以体现。在常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比如让学生在课前自行查找文献资料,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知识案例和学习资源;在课后利用PPT 模板总结学习成果,梳理知识体系等。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素养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中的“编辑Excel 数据表”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预设让学生明白Excel 数据表的类型分为数值型和文本型。在针对数值型数据编辑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平均值、求和等公式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手动计算和Excel 表格统计的差别,熟练运用相关操作技巧。
(四)搭建桥梁,深化家校联合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和指导,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习手册,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构建家庭与学校的桥梁,让教师与家长携手共同关注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成长和意识养成,积极肯定与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进行学习。带领学生参加文献信息知识等相关专家讲座、座谈会,参观科技博览会,鼓励学生参加线下计算机编程、机器人制作等比赛。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获取和掌握更加广泛的信息技术知识,对其有更深入更专业的认识,从而不断增强个体对信息的强烈需求,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融合了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校园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思想的重要场所,是帮助学生个体发展、增强学生对未来社会环境适应性而提供的教学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了解和培养信息技术素养。在智慧校园视域下,信息技术素养是学生决定未来发展话语权的核心主导,是增强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机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