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教学
2020-12-18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王惠玲
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 王惠玲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能力为重、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的构建是基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围绕教材内容并结合真实情境或时政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进行了探究。
一、基于立德树人背景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的重要性
(一)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它重视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发展、综合能力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基于立德树人视角开展活动课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也有助于凸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德育渗透。与此同时,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因此,基于立德树人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通过师生共情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基于立德树人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建构,通过自己的智慧去获取知识。在活动课程上,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对于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也有了更深层的体会。相较于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学习,学生在活动课上获得了更为良好的体验,这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有着重要意义。
(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而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有文化素养,更要做到知行合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中学生知道父母不易,要感恩父母,懂得的道理很多,但是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依然顶撞甚至反抗父母。应基于立德树人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引导学生辨别真善美,践行真善美,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基于立德树人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是推动家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初中生是一个感性的群体,对他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教育和知识理解上,还要唤醒他们的情感,让他们感同身受,这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使课堂充满生活化气息,从而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在学习“深深浅浅话友谊”这节课时,笔者抓住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沉迷于手机这一现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关系非常好的两位同学小龙和小明,疫情期间小龙迷上了网络游戏,学习不认真。复课后,小龙因为周末通宵玩游戏,周一早晨上学起不来,让小明假冒他的家长帮自己向老师请病假,当老师找小明了解情况时……”在创设好情境后,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对后续情节进行创编并以情景剧的方式进行展示。学生的编排表演非常精彩,呈现出不同版本的剧情:为了不让好朋友被批评,小明撒谎了;小明没有说谎,如实告诉老师情况;小明因为纠结选择了沉默,等等。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这几种剧情对“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展开讨论分析,在讨论分析中澄清了对友谊的认识误区,加深了学生对教学主题“友谊需要忠诚与信任、关心与帮助、理解与宽容,友谊是有原则的”的理解
(二)讨论分析,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核心素养理念也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公共参与意识等。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提升教学实效性,教师可以通过新闻热点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
在学习“凝聚价值追求”这节课时,笔者联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政热点,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视频之后,引导学生回顾了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点滴瞬间,疫情的发展态势和影响、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疫、中国抗击疫情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颁奖典礼讨论以下问题。(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有逆行武汉的钟南山,有驰援武汉的各地医护人员,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从他们的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2)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特征?(3)民族精神在此次抗击疫情中起着怎样的作用?(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疫情抗击事实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构建一个气氛热烈的活动课。在讨论分析中,学生不仅对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有了正确认识,也对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此同时,透过党中央在抗击疫情中的领导作用,引导学生从中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路线的正确性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得到了有效培养,也更加坚定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坚定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三)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文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法治思想、道德思想等深刻内涵,这些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以历史故事、经典著作、知识链接等方式呈现出来。此外,课本中的很多主题就是传统美德,如诚信、友爱、团结等。可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相互渗透。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理念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教师可以引进与教学主旨相关的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以此提升学生人文内涵与综合素养。
在学习“以礼待人”这节课时,笔者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以礼待人”的文学资料,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活动课,请学生诵读收集的经典文化。学生引经据典,分别从《礼记》《周礼》《论语》等著作中收集经典句子在课堂上诵读演绎,还有一些学生收集了《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关于“礼”的趣味经典故事。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由全体学生担任评委,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朗诵者。在活动课上,学生沉浸于传统文化之中,不断接受心灵的洗礼。最后,笔者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学生踊跃发言,比如“食不语,寝不言”“非礼勿听,非礼勿看”……这样的活动课既加深了学生对“以礼待人”主题的理解,又弘扬了传统文化,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开展辩论,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初中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利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通过辩论活动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升华主题,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印象,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在学习“依法履行义务”这节课时,笔者就地取材,结合学校门前一条距离不到100 米的马路新设置的6 组红绿灯的实际情况,选定了“6 组红绿灯的设置合不合理,撤还是不撤”的辩题。由于取材贴近学生生活,引发了学生强烈共鸣。遵循自由选择的原则,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班级形成正反方两个辩论小组。然后,笔者进行辩论前指导,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整理观点。为了收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有的小组成员向上下学途经该路段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并分析统计问卷结果;有的小组成员实地采访、调查、记录,并结合学过的“权利”知识,准备通过市人大代表向交通管理部门对此路段红绿灯设置提出改进建议……课堂开展辩论赛,正反双方争辩激烈,各方代表摆事实、讲道理,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在阐述和激辩中进一步厘清课本知识体系,也增强了自身的思辨意识。与此同时,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与品质也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活动课教学,营造和谐、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富有个性化的知识、能力、道德情感培养和内化过程。加深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并明确自身的道德追求,充分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