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0-12-18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纪秀宏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 纪秀宏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满足自身成长发展、社会建设需求的相关能力和道德素质。具体到高中物理课程,其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高中生参与物理课堂学习阶段形成的物理思维模式、物理问题处理能力、敢于思考勇于创新能力等。高中物理教师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物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授,同时也需要加强物理学科素养、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力度。当前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仍然以学生成绩作为最终评判标准,缺乏对学生能力、思维等方面培养的重视。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为了更好地在新课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结合生活现象,树立物理理念
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都蕴藏着诸多的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师为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将生活现象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从生活现象分析物理本质,引导学生逐渐树立物理化的思维意识。转变学生的思想理念,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并不只是存在课本中,而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物理理论知识生活实践化,运用物理思维意识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基本现象,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借助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坐火车时,火车在笔直轨道的运动状态,即静止状态—启动加速—达到最高速度—刹车减速—恢复静止状态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辨别火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阶段,有的学生认为:火车从静止启动到加速行驶至最大速度的过程,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状态。有的学生认为:火车从最高速减速至刹车静止的状态也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状态。为了让学生深度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本质,教师可让学生先明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特点,即“加速度不变”“直线运动”等。随后学生根据概念的理解,对火车运动状态重新判断。与此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如自由落体运动、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等,促使学生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通过将生活现象融入新课教学,让学生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了对物理思维理念的树立,有利于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意识,提高物理课程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主动参与
高中物理新课教学,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形式,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物理课堂学习,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情境,继而实现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系统培养。教师可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的学习形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框架以及学习经验构建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物理知识理论框架。随后,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环节采取问题提问或者知识交流等形式,判断学生创设的知识理论框架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如果发现学生构建的知识框架存在问题或者偏差,教师要及时引导其进行改正,最终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模型,进而更好地主动参与物理课程的学习,逐渐形成物理学科思想。
例如,学习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时,物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可预先按照班级座位进行学习小组的合理划分。每个小组自由组合,人数控制在5 至6 人。当学习小组确定之后,教师则可向每个小组提出问题。如“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否正确?”“亚里士多德观点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汽车在启动或者加速时,车上人员身体为什么向后倾?”等。当问题布置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鼓励每个小组自我分工,学生自主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知识点。学生根据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与学习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交流讨论,形成一致答案并在课堂中向教师进行汇报。教师则根据每个学习小组的答案,判断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理解程度,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理论框架。教师采取学习小组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频率,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进而更好地参与物理课程学习,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三、借助实验探究,树立探究意识
基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物理教师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开展物理实验探究的频率相对较低。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以便教授更多的物理理论知识,实验形式通常是教师在讲台单独演示实验,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相关物理实验视频。尽管最终学生能够利用上述学习形式初步掌握实验的具体流程,但是学生缺乏实验的参与性,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大大降低,不利于保障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物理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其核心素养,教师在新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物理实验教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实验参与的条件,促使学生通过实际的物理实验操作,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属性,积极探究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塑造科学的探究意识,继而完成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化培养。
例如,学习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和加速度”知识点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测量物理加速度的物理实验。教师可预先向学生讲解运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的实验原理,利用逐差法求得各路段位移相互比差算出每一阶段的加速度,最后取求得各个路段加速度的平均值。为了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效率,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全面了解实验的各个步骤,明确小车、钩码、纸袋等器材在实验中的运用情况,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利用口述的方式将测量加速度物理实验流程进行讲述,提醒学生注重实验细节,最后带领学生实际操作测量加速度的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意识,物理教师可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拓展,比如利用图像法、直方图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加速度的测量计算。学生通过不同的实验测量方法判断同样条件下小车的加速度数值是否一致,找到影响小车加速度的影响因素,实现对测量物体加速度物理实验的深度探究。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保障高中物理课堂实验的开展频率,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学习,掌握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的相互转变。通过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培养高中生物理课程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利用新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形成物理学科素养、塑造探究意识有着积极作用。物理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借助生活常见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基于物理实验的探究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可为学生举办物理学科系列讲座,不断拓展学生的“物理视野”。总之,物理教师通过新课教学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