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0-12-18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实验小学肖秀珍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实验小学 肖秀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相较于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的分数成绩,当今的教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和教师主导课堂的教育模式正逐渐被取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因此,如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许多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被提出,类比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它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类比,或者将生活实例与书本上的知识类比,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模型,便于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所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类比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支点”,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学习。
一、类比教学法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的学科性质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困难。学生对于晦涩、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往往难以理解,以至于出现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不懂、学不会等问题,而类比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的这一学习困难。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类比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运用类比教学法,以学过的知识或者某一有趣问题为开头,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分析发现不同,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随后再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将新知识与导入内容进行类比与分析,逐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主动建构,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分散的,有意注意尚未发展成熟,较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因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且必要的,教师可以巧妙利用类比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供知识理解平台
运用类比教学法进行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阔的“学习域”。教师通过将相同事物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可以为新知识添加更多的“注脚”,从而达到扩充学生学习材料的目的。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教材上所呈现的知识材料是十分有限的,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往往会为学生扩充知识材料。类比教学法能够将同一范围内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学生更快地理解与吸收知识。
二、类比教学法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从已有知识出发进行类比
当今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只有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称之为有意义的学习,否则则是机械的、被动的学习。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建立了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在其知识体系中包含着学生以往获得的大量经验,类比教学就是以学生已有的这些经验为出发点,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例如,在进行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这一节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对“除法”这一定义较为陌生,且学生先前学过“表内乘法”,因此,笔者便以“表内乘法”的内容作类比,来引导学生进行除法的学习。首先,笔者以“4×3”为例,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乘法的知识,回忆起“4×3”即是3 个4 相加的和。其次,让学生进行乘法运算,根据所学知识计算“4×3”等于多少。在学生得出正确结果后,笔者以“4×3=12”为基础,进行“12÷4=3”的讲解,告诉学生3 个4相加的和为12,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为12 是由3 个4 组成的,这样的关系就可以表示为“12÷4=3”。通过将除法与先前学过的乘法作对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除法的含义,能够较快地吸收所学知识,并且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
学生先前获得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收和建构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要注意到先前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利用类比教学法促使学生回忆起以往的相关内容,从旧知识出发,消化、吸收新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应熟练掌握教材,能够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清楚知识体系的关联逻辑,唯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类比教学。
(二)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类比
教育实践表明,学生不是空着大脑走进教室的,在他们以往的生活实践中,他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条件,正是这些经验使得学生的学习成为可能。因此,教学不能同生活实际分开,不能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开。在学生已有的这些经验中,有些会对今后的学习起促进作用,而有些错误的经验则会阻碍学生学习。教师在以生活中的事物对学生进行类比教学时,应明确分辨哪些经验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哪些经验会对学生学习起反作用。
例如,笔者在进行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的教学时,列举了许多生活中与小数有关的例子。笔者先是使学生明确我们经常学习的数字,如1、2、3、4 等都属于“整数”这一范畴,以往学过的各种运算,如1+2、4×5 等都属于整数的运算。在学生明确了“整数”这一概念后,笔者便举了生活中的一个与小数有关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一幅超市货物价格图片,指着图中一袋薯片的价格说,这袋薯片的价格为3.5 元,这个“3.5”就属于小数。紧接着又向学生展示一幅温度计的图片,指着图中的“36.5 摄氏度”说,这个“36.5”也是小数。最后,笔者在大屏幕中播放了另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找出这些图片上的小数。等到学生将所有的小数都找出来之后,笔者以“4.2”为例,对学生讲明“4”属于“4.2”的整数部分,“0.2”则是“4.2”的小数部分,并且将先前提到过的小数作类比。基于此,学生初步掌握了小数的概念,并且能够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忽视学生已有经验的教育无异于在空中搭建楼阁,是行不通的。在进行类比教学时,教师要尤为重视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联系,这样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化新知识。
(三)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利用类比教学的方法教授学生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类比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类比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更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近些年来,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质。基于此,教师应当利用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养成自动联系相关知识、整合知识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的教学时,由于五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且“小数”与“除法”都是先前学过的内容,因此笔者向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让他们回忆先前所学的整数除法的运算步骤,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同时,将班级内的学生分组,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集思广益、发散思维、大胆尝试。在学生自主探索小数的除法运算时,笔者在旁加以指导,先是让他们列出先前所学过的与小数除法相关的资料,并从这些资料中进行类比与整合。随后让学生就罗列出的资料大胆创新,开动脑筋寻求小数除法的解题思路,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在学生罗列分析资料、寻求解题方法的过程中,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慢慢地养成了运用类比、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师应明确类比教学的最终目的,并在类比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类比分析的方法,鼓励学生多去尝试、多去运用。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基础,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切忌陵节而施。
综上所述,类比教学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新兴的教学方法,有着其独特的意义与作用。类比教学能够呈现给学生逻辑关联性较强的学习资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新知识,还能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连,使学生学会运用类比、分析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明确类比教学的实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使其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