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探讨

2020-12-18张碧洪

小学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分率倍数应用题

◇张碧洪

【作者单位:云霄县陈岱中心小学福建】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呈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几倍数、一倍数、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知道了“一倍数× 倍数=几倍数”及相互间的数量关系,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前,已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打下了基础。学好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将来百分数的学习提供坚实的知识保障。

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实际上是求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就是求分率,可以用“比较量÷ 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必须从题目中有关数量关系的语句中弄清什么是单位“1”的量,所求问题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也就是要明确所求问题的对应分率是多少。数量关系是:单位“1”的量× 对应分率=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要让学生明确求的这个数就是单位“1”的量,所以要从题中的数学信息中明确单位“1”的量,而且要找出比较量以及比较量的对应分率,数量关系是:比较量÷ 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由此可见,分数乘除法的三类应用题,都必须从反映两个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语句入手,进行分析,先要找出单位“1”的量,再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要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加强单位“1”的判断,提高学生“认”的能力

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解决之所以难,是因为很多学生对于单位“1”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至于判断错误,导致整个题目的出错。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有一个训练的过程,并且帮助学生找到判断的方法,为今后的乘除法应用题的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判断并圈出题目中单位“1”的量。

1.女职工占全厂职工的-。2.第二天生产的是第一天的-。3.四月份比三月份增加-。4.今年产量比去年减少—。5.水结成冰,体积增加—。6.冰化成水,体积减小—。第1、2题的判断比较简单,只要清楚地说出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第3、4题要让学生认清楚被比的量为单位“1”;第5题要让学生明白是把水结成冰,所以把水作单位“1”;第6题要让学生判断出是把冰化成水,所以要把冰看作单位“1”。通过阶梯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单位“1”量的判断的重要性,并且掌握判断的方法,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对比训练,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到解题的规律

通过对比,找相同与不同,才能把握住知识的特点,对知识有清楚的认识,可以使知识更精细化。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中,如果没有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进行归类,大部分学生往往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混淆,是选择用乘法来列式,还是用除法来列式,是用单位“1”的量去加还是减,学生不能很准确地选择。所以,有必要把容易混淆的知识列举出来,进行有效的对比,让学生有清晰的认识。例如:

1.张水家有鸡120只,鸭比鸡多-,鸭有几只?——120×(1+--)

2.张水家有鸡120只,鸭比鸡少-,鸭有几只?——120×(1---)

3.张水家有鸡120只,比鸭多-,鸭有几只?——120÷(1+--)

4.张水家有鸡120只,比鸭少-,鸭有几只?——120÷(1--)

通过对比第1、2 题,学生明白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的是比较量,应该用乘法来解答。通过对比第3、4题,学生明白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来解答。通过对比第1、3题,学生明白比单位“1”的量多,对应分率是(1+-);通过第2、4题对比,学生明白经历对比的过程,学生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一般类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于出现的问题不会束手无策了。

三、利用“转化”,突破解题的难点

在解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过程中,利用“转化”,效果显著。特别是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利用转化单位“1”的方法,可以得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触类旁通,找到解题的规律。例如:“工人修路,已经修的是未修的-,如果再修210米,已经修的是未修的-,这条公路有多长?”这道题虽然两个分率的单位“1”的量都是未修的米数,但前后未修的数量是不同的,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要利用转化的思想,把单位“1”的量进行转化。由已经信息可知,已经修的数量和未修的数量都是在变的,只有这段路的总长是一个不变的量,所以要把这段路的总米数看作单位“1”,把已修的是未修的-转化成已修的是总长的——,把已修的是未修的-转化成已修的总长的——,这样就可以得到210 米的对应分率是(—— - ——),从而用210÷(—— - ——)=1200(米),求得单位“1”的量,也就是这段路的总长。引导学生解题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判断两个已知的分率不能相加减,因为单位“1”是在变化的,从而从给出的信息中理解出公路的总长是不变的量,要把不变的量(总长)看作单位“1”,用“比较量÷ 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从而得到正确的解法。又例如:“在排球馆里,女生占全馆人数的-,后来又有两名女生进来,这时女生占全馆人数的—。排球馆里原来有多少人?”根据题里的信息分析:全馆人数前后有变化,不能把它看作单位“1”来解答,女生人数也变化,也不能把它看作单位“1”来解答,只有男生人数是不变量,要把它看作单位“1”。通过“转化”,找出了解题的关键,得到解题的方法:1÷(1-)=……(原来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1- —)=—……(后来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 - —)=20(人)……(单位“1”的量,也就是男生人数)20×-=36(人)……(原来的人数)。比单位“1”的量少,对应分率是用(1--)。

猜你喜欢

分率倍数应用题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应用题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利用Aspen Plus模拟分离乙醇-水体系的研究
解分数问题例谈
分数应用题常见错例剖析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利用分率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