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学习情境
2020-12-17江西省高安市黄沙岗镇松林小学黄忠新
江西省高安市黄沙岗镇松林小学 黄忠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对计算技巧和基础数学概念的讲解,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实现对数学方法的掌握,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知识点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实现对知识点的实际运用,从而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加强对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创设有效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将抽象问题具象化,使学生在情境中对数学概念有具体的认识。教师通过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加快对于数学知识的吸收速度,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运用能力,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情境教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情境可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在情境探索时需要对情境的内容进行思考,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境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在小学数学中创设有效生活情境的途径
1.教师对情境进行精心设计,启发学生思想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多进行启发式提问,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逐步思考,实现对数学思维的启发。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充分利用情境教学丰富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发展造成影响。教师还可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层,对于问题的设置采取逻辑递进式,使得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实现思维能力的启发。
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还需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由于能力不同导致思维能力发展有差异,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对情境进行合理选择,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难度,对于情境问题的设置也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从而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具象的了解。例如在学习《三视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搭建具体的图形帮助学生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够对三视图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为后续的三视图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学生对数学情境大胆质询,鼓励进行设问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因此需要学生能够对创设的情境进行质询,鼓励学生通过设问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索,实现自身数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鼓励学生通过问题表现思考的过程,通过设问的形式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究,从而实现情境教学的目的。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动手实现对数学概念的证明,充分理解数学公式。例如在教授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让学生通过在纸上画出一个梯形后,将梯形裁剪下来,通过折叠剪裁将梯形转变为长方形,再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得到答案。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而设问的形式则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提升自我探索的效率,在情境中实现对数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还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既实现对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又实现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通过数学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世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相关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能力的运用。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是学生掌握不扎实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提升应用题解题能力。教师在进行数学运算练习时,可以将运算题目放在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能够在计算时对等量关系有所认识。教师还可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例如求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就可以将其与学校的花坛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计算花坛周长对校园进行大体的认识,提升数学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常识,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
创设生活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运用,使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教师应当给予其充分的重视,通过进行引导式提问启发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出质疑,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等多种途径,实现对教学情境的生动、科学、合理创设,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