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0-12-17敬子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入路股骨头斑块

敬子洋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本文对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98例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8例,女50例;行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实施下肢动脉介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脑血管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32、29、37例;单侧46例,双侧52例;逆行50例,顺行48例。

排除准则:具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女性。

1.2 方法

1.2.1 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

患者行股动脉穿刺前,采用7.5MHz的线性数组超声波探头,该组超声探头型号为iu22,PHILIPS,对患者实施股动脉纵向、轴向扫描,以高分辨率超声波图像判定患者的股动脉解剖方向、分叉位置与动脉硬化状态,并且对患者股动脉与股骨头的解剖关系进行确定[1]。

98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于股动脉分叉上方进针,经局部麻醉后,实施单壁动脉穿刺。具体操作:医师以11号手术刀进行小切口,穿刺针刺入皮下组织,于超声监视下控制针尖朝向,向股动脉前壁逐步推进,确定最佳进针点:股骨头正上方股动脉,应避免穿刺到患者的股深动脉。如果临床医师经超声对患者血管前壁进行观察发现其有动脉硬化斑块存在,可引导针尖回避斑块后再穿刺。针尖刺入且针内出现回血后,拖入套管针,将内套针芯取出,在保障喷血后,使用0.035英寸的J型特氟龙涂层导丝进行交换,置入血管鞘。若经超声检测穿侧针刺入股动脉血管腔内为穿刺成功。穿刺针进入皮肤至穿刺结束为成功置入血管鞘。

1.2.2 血管穿刺点的闭合

术后进行血管穿刺点闭合处理。其中68例患者使用常规的血管闭合器,常用闭合器为ProGlide或者Angio seal,剩余的30例患者在术后采取手压迫止血方式。

1.2.3 术后用药

若患者导丝穿过较为狭窄,或者处于闭塞状态时,患者应接受抗凝治疗。首次,应采取静脉注射方式,注射80g/kg低分子肝素,随后每1h,注射18g/kg。为避免患者随后出现动脉闭塞问题,在术后应采取常规的抗凝治疗方案。具体内容如下:服用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123115,75mg/d),1疗程为6个月;并且患者应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61023343;规格:50mg×48片)。

1.3 观察指标

观察98例患者均治疗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98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动脉穿刺,穿刺获得全部成功。临床医师平均操作时间在(2.78±0.33)min。另外在进行术后观察时,2例患者产生腹股沟穿刺部位小血肿,并没有出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穿刺部位狭窄闭塞等并发症。

3 讨论

作为绝大多数介入治疗的入路,股动脉穿刺入路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股动脉穿刺是常用措施为“盲穿”,主要为医师在手指触诊,确定股动脉搏与穿刺位置后进行穿刺,虽大部分情况均可成功,但盲穿依据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且该措施实施后并发症较多,如穿刺点位置较高,直接穿刺到患者的髂外动脉,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盆腔出血,这主要是因为患者髂外动脉后方缺少股骨头的支撑,因此无法进行充分压迫止血。若临床医师在进行股动脉穿刺位置较低,极易造成患者并发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问题。而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未能及时回避患者血管前壁的斑块,极可能造成穿刺失败,或导致患者术后出现狭窄、闭塞问题[2]。

穿刺时,虽触诊式操作较为简单,但因患者股动脉分叉前有一定的长度变化,故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进行测量之后,在98例患者之中,其通路安全区的平均长度大约为1.4cm,即95%置信区间,1.1~1.7,而变化的范围则在0.5~2.6cm左右,就文献报道可知,当CFA的分叉较高时,尤其是在进行CFA以及SFA选择性插管穿刺时,其难度较高。若以传统触诊引导,其穿刺失败率高达5%,同时股深动脉发生率为10%,其应用效果不佳。而在超声引导下,行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可保障医师快速准确的进入患者股动脉,利用路线图血管造影指导,对患者的股动脉进行插管。使用超声引导下的股动脉穿刺,临床医师更易控制,并且其针刺技术会更为精准化。查询以往国内外文献研究可知,于患者股骨头中央部位触及股动脉针入口,可有效保障98%的病例患者,在股动脉分叉点上1cm左右处穿刺[3]。但在超声引导过程中,股骨头中心的初始定位,并不是穿刺的关键所在,主要是因超声检查中,患者底层动脉解剖结构可视。

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使用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在术后恢复中,仅有2例患者有小血肿。经分析,患者出现该症状与长时间服用华法林有关。在进行手压迫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都在10min左右,但以患者凝血功能较差,造成手压迫时并未进行延长,故造成患者术后出现小血肿。因此患者若有凝血功能障碍,在术后进行压迫的时间应从传统的10min延长到30min适宜。

因此不难看出,使用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相较于传统的操作方式而言,使用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其主要优势在于,穿刺成功率比较高,临床医师可以保障穿刺位置正确,能够有效避开斑块等位置,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率[4]。但是其依旧存在部分的缺点,即临床医师需要经过相应的培训,对血管超声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且该院需要有完善先进的设备[5]。但是部分的医院并不具备该条件,因此在进行推广时,依旧存在较多的困难。因本次研究存在局限性,在研究对象选取上,不具备随机性,仅为单中心研究,且研究例数较少,时间较短,故无法进行较为严格的统计对比。在后期进行研究完善时,应加大选取样本数量,延长研究分析时间,证实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对患者有积极指导作用[6-9]。

综上所述,使用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安全性比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入路股骨头斑块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