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公民》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2020-12-17丁凤霞

好家长 2020年8期
关键词:园本公民建构

文 丁凤霞

幼儿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幼儿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幼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素养的综合体现,是每一个幼儿获得幸福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本文以《小公民》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为例,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与实施等策略,让幼儿的核心素养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逐步发展。

一、《小公民》园本课程的缘起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幼儿园周边的资源优势

2019 年10 月,我园所处的送桥镇成为高邮市唯一一个顺利通过江苏省发达镇验收的乡镇。我园借助周边的资源优势,与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园所周边的广场、医院、派出所、消防局、好人馆、名人馆、规划馆、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审批局、夏书章书房及大大小小的公园等场所,都成为我们园外的实践基地。通过教师带领和亲子活动的方式,让幼儿有机会能够亲临这些场所,丰富相关经验。

(三)幼儿园自身的条件优势

我园虽是一所新建幼儿园,却拥有一支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教职工队伍,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园级、县级、市级的骨干教师梯队,全园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园外的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建构方面的专题学习与培训,提升教师对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四)家庭的资源优势

我园位于送桥镇新城核心区,家长普遍都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大型企业上班,他们有较为先进的育儿理念,会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相关建议和资源。同时,他们对园所的教育质量、课程特色和办园理念也很关注,这对园所创建《小公民》课程及打造“小公民”品牌,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激励。

二、《小公民》园本课程实施的价值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获取相关经验。而《小公民》园本课程是以小公民三维核心素养“自信担当、表达探究、尚美创造”的培养为着眼点,让幼儿在游戏中成为小镇的主人,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完善。

三、《小公民》园本课程建构的理念与目标

(一)秉承“促进儿童主动学习”的理念架构课程

在《小公民》园本课程中,我们始终秉承的理念是:幼儿经验的获取建立在其亲身体验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的。“新幼小镇”所打造的社会型学习模式是让“小镇”的“居民们”在自我参与、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营的过程中激发起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二)以“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目标设计课程

21 世纪是信息时代,时代要求幼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能够应对一切新的变化并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小公民》园本课程的目标就是要让幼儿成为“快乐自主、明礼友善、自信勇敢、守信担当”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经历真体验、真过程、真生活。

四、《小公民》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具体策略

(一)《小公民》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了课程对资源的依赖,没有资源就没有真正的活动。《小公民》课程资源开发主要分为两部分:园内资源和园外资源。

1.园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利用园内资源设施开发课程资源

环境规划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园是2019 年9 月开办的新园,建筑面积大,可利用面积多,园所环境也很优美。这无疑为《小公民》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既能够直观地向幼儿展示课程内容,又能解决一些由于受现实条件限制而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能加强教师与外界的联系,方便教师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

2.园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的发展是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综合教育的结果。因此,除了要开发和利用园内资源,也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

(1)利用家长资源

家长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者,也是重要的资源提供者。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也将为《小公民》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

(2)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社会资源包括幼儿园四周的环境设施、人文氛围及人群结构等。我园开发并利用社会资源,让小公民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如走进医院、广场等公共场所,引导他们从更多的渠道获取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同时,“小公民”们通过与社会的充分接触,了解社会中各岗位的分工与合作和成人劳动的艰辛,增进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了解。

(3)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自然教育是《小公民》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大自然中蕴含丰厚的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探究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小公民》园本课程资源的建设

建立线下课程资源室。课程资源室可以收集课程资源,整理课程资源,加工课程资源,存放课程资源以及传递课程资源。

1.建立园本课程线上资源数据库

展开教育资源调查,积累课程资源资料。对本园附近的单位或家庭进行教育资源的相关调查,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机制,以便于搜集课程资源的原始材料和资料。

2.建立幼儿课程资源数据库

在幼儿园管理与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注重课程资源的收集,形成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幼儿教育资源库。组织教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读和思考,整理成课程资源,建立具有区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课程资源数据库。

3.加大投入,提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条件

结合《小公民》课程以及幼儿的特点和能力,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独特的网络资源收集、开发利用与管理服务平台。

(三)《小公民》园本课程实施的行径路径

1.整合资源,拓展场域

幼儿对待身边人、事、物都有着自己的视角与发现,在我们成人的视角中,有用的才是资源,但对于幼儿来说,只要是好玩的、新奇的,都可以作为资源。因此,《小公民》园本课程是站在幼儿的视角去看待资源、挖掘资源和利用资源,将“真体验、真过程、真生活”贯彻始终,帮助幼儿构建起对生活的感性经验。同时,结合“小镇场馆”的打造,将发生在“新幼小镇”里的生活故事与小公民游戏进行融合,从而逐步实现课程目标。如以“新区影院”为例,我们通过“内容商定、实地走访、环境建构、现场开展、不断调整”的过程,在了解幼儿真实需求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去亲身走访,体验经历,自主构建,分工合作。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观察捕捉、适时跟进。

2.改变课程实施的路径

将传统的课程切割成一系列既具有独特性又相互关联的项目或活动。通过项目式活动的推进,形成以幼儿为本位的协商式的、讨论式的师幼互动氛围。

3.统整课程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统整课程与环境的关系,让幼儿直接参与环境创设,并在不限制幼儿游戏的同时,按照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推进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如影随形地进行调控和跟进。如在游戏中关注幼儿的行为与表现,关注游戏中问题的梳理与解决等。

我园基于对幼儿核心素养的思考,构建与实施了《小公民》园本课程,希望未来通过不断深入探究课程,让幼儿在真实体验中逐步积累社会经验,将游戏与生活有效融合,最终达成“今天,我是新幼小主人;未来,我是社会好公民”的教育愿景。

猜你喜欢

园本公民建构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