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让幼儿园区域游戏更精彩

2020-12-17

好家长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设幼儿园区域

文 倪 霞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指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安排。区域活动创设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以促进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大胆探索。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他认为游戏具有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能使脑筋敏锐、为休息之灵丹四方面的价值。可见,在幼儿园开展班级区域游戏意义非凡。

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融入区域游戏,需要教师为幼儿创建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选取合适的材料,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不断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让课程游戏化与区域相结合

(一)创设理想的活动环境

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还要对幼儿的不同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幼儿学习、情感体验的不断增强,让其在自主思考、自主感悟中获得发展。同时,要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具有层次性、灵活性的教育方案,满足区域活动与游戏化课程开展的各项要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班内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多放置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区域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增强对事物的理解,促进其认知能力不断提升。例如,在角色游戏中提供纱巾作为游戏材料,幼儿既可以将其当作娃娃的被子,也可以当作洗碗的抹布,还可以当作新娘的头纱等,一物多玩,使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都有所提升。

(二)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

教师应结合幼儿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情况,对一日活动进行不断优化,构建良好的活动氛围。在一日活动中,首先,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游戏化课程,引导幼儿将所学内容准确、灵活地应用到区域活动中,增强活动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提炼,组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游戏化课程,让幼儿对活动有更准确的认识。

(三)创设有效的动态环境

创设有效的动态环境,即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活动环境,是保证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重要教育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等区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也给幼儿提供了实践探索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探索区里,投放天平、量杯、地球仪、放大镜等物件,为幼儿了解自然、认识世界提供了有效的操作器材。在操作中,幼儿学会了“感知平衡”“比较重量”“找支点”等内容,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他们集中注意力。因此,扩大和丰富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可以激发幼儿幼小心灵中的智慧火花。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为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如将泡沫、碎布、贝壳、树叶、空瓶、纸盒等废旧材料投放到操作区。幼儿们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导下,使用灵巧的小手转眼间就能制作出娃娃、汽车、蝴蝶、螃蟹等玩具,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二、让幼儿具备规则意识

(一)立规矩,筑“围墙”

活动中,必要的规则是保证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在区域游戏中也不例外,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规则意识,有益于幼儿自律、坚持等良好品质的形成。“自由”和“规则”是对立统一的,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遵守规则并开展游戏,既能确保幼儿的自主性,也能确保游戏有序进行。

(二)循规律,巧引导

教师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尊重幼儿天性的基础上进行规则教育的引导,并让幼儿参与其中,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规则,这不仅能够促使幼儿遵守规则,也有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充分展现墙面的教育功能,让幼儿自主协商后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并将规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粘贴在墙面上,这样能够时刻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充分体现出“墙面说话”的教育价值。

(三)多观察,善沟通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教师不要直接指出,而要启发引导,让幼儿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以往,教师常以纪律约束者、游戏指挥者的身份发起互动,缺少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和等待,幼儿也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意愿活动,游戏行为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不妨多观察,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在沟通的过程中,让幼儿自己完善规则,推动游戏更加合理地发展,这样幼儿也能够愉快地接受规则并能在活动中自觉遵守规则。

三、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活动能力

区域游戏是需要幼儿自主探索的一种实践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心理特征通过图示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例如,在科学区,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自制不倒翁、陀螺等玩具的步骤示意图,让幼儿看图思考制作方法。在益智区,为幼儿提供各种美丽序列的瓷砖、项链等图片,让幼儿自主设计序列、拼摆瓷砖、串项链等。在建构区,向幼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建筑、桥梁等图片,让幼儿自主发挥想象去设计图纸,自主搭建。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的创意作品图,如风筝、脸谱等,让幼儿在欣赏之后,自主选择材料创作作品。通过这样的图示暗示,我们为幼儿创造了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幼儿潜在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幼儿的游戏更加自主、灵活。

四、通过科学规划让材料摆放更有序

有研究证实,儿童的本性是有序的。所以,我们要注重教具摆放所形成的秩序感,在摆放每一个教具时都要有固定的位置。幼儿园要关注教室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教具的有序摆放,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受益。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将整理能力的养成与区域游戏相融合,会对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整理建构区玩具,教师可以在活动前先教会幼儿如何分类和整理,让幼儿记清楚每件玩具的固定摆放位置,并让幼儿练习分类和整理,游戏结束后,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看看哪组收拾得既快又整齐,并及时给予评价;也可以通过暗示的方式,如贴上相应的标志,引导幼儿在收拾整理时一一对应摆放,提示幼儿物品所应摆放的位置等。这些隐性规则,可以让幼儿的收拾、整理环节更为有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意识和操作习惯,保证区域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

五、利用家园配合让区域游戏更显生活化

我们的游戏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一切学习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将来也要应用到生活中去。为了吸引更多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区域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将游戏与生活相结合,既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激发幼儿观察生活的意识,也要加强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尽可能多地为其创造了解生活的机会,以此来全面调动幼儿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感受到成长中的乐趣。

大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低结构材料,使用低结构材料可以让幼儿更加自主地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赋予材料特殊的意义。所以,幼儿园在选择材料时要以低结构游戏材料为主,这就需要幼儿、家长、教师共同配合,收集并整理自然生活中的低结构材料,将它们投放到区域游戏环境中,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六、通过付诸情感让材料更具互动性

我们倡导以幼儿的积极情绪来不断推动认知学习,这是由于快乐的情绪与记忆对幼儿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材料是幼儿活动的主要载体,新颖、多样的游戏材料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出幼儿的探究兴趣。所以,教师将材料设置在背景中时,要让物化的环境体现出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幼儿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科学区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生活材料,如硬币、碎布、纽扣、螺丝等,装饰在自制小船的船帆上面,然后引导幼儿手拿磁铁进行“谁能够吸得动小船”的游戏,这样能够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又如在益智区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好朋友的照片,让幼儿进行“比高矮”“设计美丽项链”的游戏。在生活区中,教师可以提供班级女生的证件照,让幼儿为自己的朋友设计发型等。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班级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恰当的材料投放都很重要,都有助于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猜你喜欢

创设幼儿园区域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