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球技能有效应用的教学设计

2020-12-16伍书春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传接球技战术队员

伍书春

孙喜和在话题研讨中提供了黛布勒对球类传球动作的理解,即:“一个球类的传球动作(开放式运动)的正确动作就是:传球人和接球人2人在意识上的高度统一、在行动上对对手威胁最大,而队友又能及时完成的动作,才是正确的技术动作。”它揭示了足球教学设计要基于有效应用的基本理念,即练习的目的是将技术动作应用到复杂的比赛情境中。话题研讨所提供的2个案例切中了当下中小学在足球教学领域的要害,展现了2种不同的足球教学理念。案例1仅限于单个动作的识记性学习,所学动作无法合理运用到比赛中,队员对足球练习的兴趣较低;而案例2贴近真实比赛情境,技术动作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虽然个别技术动作粗糙,但队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足球练习的兴趣较高,这在研讨中已基本达成共识。

在研讨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对于足球教学设计的有效应用性也存在一些忧虑或者疑惑,如,贴近比赛情境下的足球教学设计如何与队员年龄特点相吻合、如何兼顾到学生的原有足球水平等,笔者结合研讨和自身教学实践,认为提高足球技能有效应用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符合不同年龄段对足球教学的不同要求

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依据《中国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教程(试行)》,在足球教学中,笔者将中小学生分为4个阶段:7~9岁儿童阶段、9~11岁发育前阶段、11~13岁发育阶段、13~16岁发育趋稳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其发展特点不同,队员对足球的学习需求也有所不同(表1)。

足球教学设计不能为了贴近真实比赛情境而忽略年龄特点,教学设计要抓住应用情境和技战术进行设计,要将适合学生年龄需求的技战术内容放在适宜情境中充分练习。如,在小年龄段的教学设计中必须将比赛情境简单化、趣味化,所设计的内容以运球、近距离传接球等球性练习为主,并且经常以足球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将练习区域由小变大、配合人数由少变多、规则由简变繁、对抗由低变高,逐步提高足球练习的专业性。如,案例2的传接球内容,如果在小学一年级可以设计为:学生运球快速到达“袋鼠岛”“猴山”等区域,每到达1个区域都与区域内同颜色背心学生进行1次传接球,然后再运球到下1个区域,教师通过播放儿歌渲染练习氛围,同时控制练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足球技术的提高,可以扩大练习区域,也可以增加一定的防守队员,并提出规则要求,最终过渡到在比赛情境中逐步提高足球传接球水平。

二、依据学生原有足球水平进行设计

学生的足球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依据学生原有的足球水平设计贴近于真实比赛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设计要注重分层设计,针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设计,并确保队员的有效练习时间。

1.留一定的拓展空间

教学设计要在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的基础上,少数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更高发挥的空间,做到兜底不封顶。如,案例2的练习3中,2名学生在跑动中传接球,水平较低的学生可慢跑传接球,并多次调整后射门。而水平较高的学生完全可尝试不停球“2过1”配合,再进行无调整射门。如果需要增加防守,那么在场地中间放置一些标志桶,水平较低的队员要求传接球过程中不得碰到标志桶。水平较高的队员可采用2名学生进攻1名学生防守,或者2名学生进攻2名学生防守,防守者可以依据进攻者的水平采用从单脚跳防守到正常跑动防守,也可以将防守区域进行限制并逐步扩大。

2.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强化练习

在进行足球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技战术能力的整体性,要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练习,以求练习有效应用的整体性提高。如,停高空球技术是许多学生的弱项,教师可以经常设计安排诸如以下专项练习:某学生在停高空球的同时,20m外的一名学生(防守)加速跑向该生面前进行进攻,该生要在防守者到达前停好球,并完成后续动作,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防守距离将逐步缩短。

3.尽可能保持练习的相对持续性

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原有的水平,要尽可能让学生保持有效连续性练习,不能过于碎片化。如,在比赛常见的对抗情境中,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在对抗的状态下可以从无到有、对抗的人数从少到多、对抗的强度从低到高、对抗的场地从小到大、对抗的场景从简单到复杂。如果对抗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则在对抗状态下学生较难进行必要的思考、判断和做出合理技术动作,队员可能将大量时间用于捡球,足球课就会变成体能训练课,练习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

三、设计基于比赛情境下的组合式练习

在话题研讨中,部分教师认为,足球教学分单个技术动作教学和技战术应用教学,二者是分开的。其实不然,在现代足球教学理念中,更加强调二者的融合教学,即单个技术动作教学要融入到整体技战术教学中,在贴近比赛的情境下进行多个组合动作练习,并不断提高技术动作的运用水平,强调动作的实用性、合理性。如,案例1中的传接球教学把传接球练习与其他动作分离,看似强化了传接球动作的重难点,实质上把练习推向了“真空状态”,比赛情境中所有的合理跑动、必要对抗、提前预判、及时调整等都不存在了,而当这些必要因素一旦出现在队员身边时,队员自然无法适应。因此教师设计足球练习时必须以至少3个以上动作组成的1个相对完整的比赛情境进行练习,需要重点学习的技术动作仅是这个整体性练习中的一部分而已。如,案例1的重点是学习脚内侧传接球,但设计者将传接球前的跑动与传接球后的迅速推进,甚至射门相结合,使得练习有效应用性更强。

组合式练习的教学设计同样关注技术动作的选取和应用情境2个关键因素,教师既可以直接从比赛情境中截取一段,也可以抽取几个技术动作并放在特定的应用情境中,练习时以整体连贯性应用为基础要求,个别重点技术可以提出专门要求。组合式练习同样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组合练习中要有难度技术也要有一般技术,要有技术要求也要有意识要求,要有进攻情境也要有防守情境,要有技战术要求也要有身体素质要求。

四、重视基础身体素质的锻炼

足球比赛是一项需要一定身体素质作为基础的运动项目,没有基础性身体素质,学生无法体验高速度、强对抗状态下的足球比赛感受,学生在足球有效应用能力的提高则会受到影响,学生在足球练习的过程中也更加容易受伤。小学阶段是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黄金年龄,错过这一阶段将无法挽回,在设计足球练习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耐力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和协调性等基础素质。

在基础素质练习的设计上分外加式和内嵌式2种。所谓外加式是将基础素质练习独立于足球技战术练习之外,通过无球跑、跳等方式进行练习;所谓内嵌式是将基础素质练习融入到有球技战术练习中,在提高足球技战术的同时提高基础素质。在教学设计时如果足球技战术本身难度较大则一般采用外加式,也就是待足球技战术练习完成之后,可单独组织体能练习;如果技战术本身要求一般则建议采用内嵌式,通过时间和距离对队员提出一定的要求。

特别强调的是,在足球教学设计中尤其要重视队员协调性训练,协调性是足球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许多著名足球教练都认为协调性是决定1名足球队员能否成为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关键因素。一般说来协调性练习分为基础协调练习和专项协调练习。基础协调练习是指特定的肌肉运动,即各种方式跑以及上下肢的分解、左右侧的分解、整体平衡;专项协调练习是指结合球的专项练习,专项协调练习需要重视支持脚的积极跑动。依据《中国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教程(试行)》,8~13岁是青少年发展协调性的最佳时间,在小年龄主要以基础协调练习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专项协调练习将逐渐提升所占比重(表2)。

基础协调练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可適当提高专项协调练习的比重,经常将2种协调练习交替进行,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人体生理学编写组.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曾丹,邓世俊,耿建.中国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教程(试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传接球技战术队员
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与实战研究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提升传接球射门技术训练四则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探究
NBA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