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体化谈体育教师的发展促进与多元转变
2020-12-16于素梅
体育课程一体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体育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其在整体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将给广大体育教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及时转变观念,而且要把握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与专项水平要随之提升,否则,就难以抓住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新机遇,难以适应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新环境,难以跟上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步伐。
一、体育课程一体化对教师发展的促进
体育课程一体化提出了“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基本内涵[1],确定了“幼儿启蒙期游戏化、小学基础期趣味化、初中发展期多样化、高中提高期专项化和大学应用期自主化”的学段体育学习定位,探索了运动能力等级破解体育课程衔接的难题,提出了小学毕业达到专项运动能力二级、初中毕业达到专项运动能力四级的建议,并为未来体育课程一体化有效实施提出建构结构化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体育课程内容的构想等。这些有关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系列研究对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为体育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体育教师肩负的职业重任是教书育人,重点是开展好课程与教学工作,因此,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提高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如何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是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长期热议的话题。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体系建设,从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些新的突破口,如,“纵向衔接”能够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尤其是专项运动的学习更加系统和有实效;“横向一致”能够明确不同学段的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具体要求(小学达到专项运动能力二级,初中达到专项运动能力四级),能够使体育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目标感;“内在统一”提出了学生无论选择学习哪个运动专项,都要集中在知、能、行、健四个核心要素的达成上,使得运动专项的学习更加全面和系统;“形式联合”明确提出了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课内外、校内外联合,需要学、练、赛多种形式综合运用,需要适当引入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等,这些均为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一体化理念下要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可以对应查找以往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逐步将其完善,有针对性地改变现有状况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更大力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为体育教师专项运动能力提升明确了要求
体育教师在大学阶段基本上都已经通过体育专选和普修的学习达到了适应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具有“一专多能”的专业基础。专选阶段一般都熟练掌握了至少一个运动专项,即具有“一专”,如田径、体操、球类的某一个项目,或者武术、游泳等;普修课程有更多的运动项目都相对集中地学习过,基本上能达到“多能”。对于具有“一专多能”的体育教师而言,能够满足当前的体育教学工作,但面向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提出的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选项走班制教学,而选项走班与过去自然班级授课的主要区别是更加强调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尤其是对专项能力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其需要在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或者说要能够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提升自身的专项运动水平和专项施教能力。主要原因:一是体育课程一体化将田径、体操项目中的基本运动设定为必修必学课程内容,而非选择性内容,所以以前只有田径或体操专项的教师能够满足必修必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却难以在选项走班制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对于普及程度比较高、学生又喜爱的常见运动专项,如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等,如果体育教师缺乏对其中一个或多个运动专项的掌握,就很难适应未来选项走班制教学。因此,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意味着给部分体育教师专项运动能力提升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提前在运动专项的熟练掌握方面强化学练、提高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3.为体育教师课程教学研究选题提供了依据
对于体育课程教学,不仅专家学者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建构课程体系,指导教学实践,对于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而言,同样需要基于积累的经验和问题困惑等强化实践研究。但多年来,一些体育教师苦于选题难,面对研究工作常常望而却步,也就是说,不知道如何选题就难以开展比较有针对性的研究。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涉及面广,既有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课程核心要素的研究,也有影响因素、基本保障等的相关性研究,还涉及教材教法、教师等重要资源的发展研究。就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而言,体育教师无论从哪个点切入都可结合实践展开深入探讨。如,研究课程理念的落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中,依据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2-3],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确定了“健康第一”“享受乐趣”“以体化德”“人人受益”“终身体育”等基本理念,任何一条理念的落实都可以展开研究,且对落实理念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又如,就体育课程评价而言,一体化在课程评价方面提出了多元化评价机制,即学段评价聚焦“知、能、行、健”,课堂评价把握“乐、动、会”,运动能力评价包含基本运动能力评价和专项运动能力评价,且要突出“实景下的技能运用”等。体育教师研究评价问题,既可以结合实践中存在的突出现象或疑难问题对某个层面的评价展开研究,也可以就多元化评价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评价体系的应用性研究,通过评价了解课程教学实施质量,以及探寻进一步提升质量的有效策略等。总之,各学段的體育教师都可以将自己任教学段的特点、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或多年感到疑惑的问题等结合实践做有价值的研究。
二、体育教师对一体化改革的多种反应
从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启动课程体系建设,到研究过程中的综合探索,再到一体化实施推进性实验,体育教师的反应存在明显不同,有期待、有担忧、有观望、有尝试……总体而言,多种反应并存属正常现象,因为毕竟一体化对体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大的突破,也是呼声最强烈、难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1.期待:希望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早日实现
体育课程一体化尽管早已有专家学者展开相关研究,但时至今日却一直未能在改革实践中有大的进展。2018年,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启动了德育、体育、音乐、美术四个学科各自建构一体化课程,一些体育教师十分期待一体化改革早日实现,有的还积极地参与到了一体化研究之中。这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期待说明他们渴望更加全面而彻底的体育课程改革,而非某一方面的调整性变革。从大的方面来讲,这些体育教师已经深刻感悟到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将对体育学科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推动、体育课程有效实施等带来不可低估的作用和价值;从小的方面来看,对于长期不确定的哪个学段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将能找到相对理想的答案,因为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学段衔接以及“以体育人”的系统化和连贯性等问题。
2.担忧:认为体育课程一体化体系难以建成
教育改革基本上呈现每十年左右一个轮次的规律。体育教育改革也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体育课程改革是体育教育改革重中之重的工作,尽管体育课程改革未曾间断,但以往每个轮次的改革均未能引起太多人的担忧,而体育课程一体化因体系建构难度大、改革步子大,令一部分关心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人感到担忧。这些担忧恰恰显示出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难度非同一般。当然,这些担忧也不无道理,因为此前曾多次提出体育课程的一体化问题,但因为各种因素制约未能切实推进。这次启动建构一体化课程,是由更加权威的专门管理国家课程教材的机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提出,是希望能够彻底解决体育学科长期遗留的疑难问题。目前,建构一体化体系步入了“快车道”,但建构一体化体系确实并非易事,就如同一些专家所发出的担忧一样,确实要攻克层层难关,需要调动全国更多专家学者的力量,协同攻关,重视理论创新和实践检验,科学建构一体化体系。
3.观望:以旁观者身份观察一体化改革进程
面对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一些体育教师既没有表现出热切的希望,也并不担忧是否能够建成,而是持观望态度。他们往往未能直接参与研究体育课程一体化体系过程,可能会认为改也好、不改也罢,不会对其日常教学带来大的改变,更不会对其职业产生大的冲击。然而,在未来的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其必然会给体育教师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改革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就是说,面对新的一体化改革举措,体育教师如果不改变自己的观念,不提升自己的能力,就难以适应一体化改革的新要求,专业能力与专项水平发展就可能受到制约,自身职业发展也可能受阻。
4.尝试:积极主动投入一体化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三级管理的最关键一环,我国课程实施三级管理的制度要求,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无论国家课程多么权威、专业,地方课程多么有地方特色和方案明确,缺少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国家与地方课程就难以在学校更有效地实施和发挥更大的作用。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同时面临着三级课程管理的时代性变革,有的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校本课程开发对未来一体化改革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基于一体化的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之中,提前探索一体化在学校的开展。目前,已经有部分区域和学校提前启动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根据学校体育的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特色课程建设,结合体育课程一体化“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课程内涵,开发校本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体系,有的学校在研制具有衔接性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有的学校在尝试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等,这些提前所做的在一体化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不仅能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一体化新模式,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前研究问题解决策略,总之,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正式进入一体化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一體化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尝试是值得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体育教师适应一体化改革的新转变
体育课程一体化代表着体育学科的进步与课程体系的完善程度,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无论在改革过程中有多少存疑,都无法改变这一新趋势,因此,要能够在新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下发挥专业力量,更加胜任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多个转变并力求有所改观。
1.更新观念:提升思想水平与认识高度
任何一名体育教师,在面临新的改革之际,为更好、更快地适应改革新理念、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能够从思想上发生转变,尤其是对于新的理念需要了解和把握其内涵。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是从生命教育的高度重新梳理体育教育的价值,它能够使生命更有质量,因为体育有促进健康之功能;能够使生命更加有保障,因为体育能够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使生命更有意义,因为拥有体育精神能够使人的意志更加坚强,助力实现人生梦想等。在生命教育的高度上认识体育,对体育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更加强烈和富有激情。在此基础上重新看待学校体育工作的时候,就不会仅仅局限于将学校体育视作为终身体育奠基,而是能够从人生体育的远度重新把握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价值和意义。基于这样的思想与认识,要能够更加突出体育课程教学实施对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的服务功能和价值,要更加注重“以体育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等。
2.完善素养:优化专业素养与专项水平
课程改革的推动关键在教师,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也同样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项水平是能否推动体育课程改革,以及在多大范围内推进改革的关键因素。在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研究与推进之际,一方面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包括专业知识的丰富、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从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需要从一体化的角度进行逐步完善与优化。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低决定一体化改革的推进速度和方向把握的精准程度,因为,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不仅提出了“健康第一”“享受乐趣”“以体化德”“人人受益”“终身体育”的理念,还需要在实施中落到实处,而且,要真正实现一体化还要全面而深刻地把握“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内涵并有效实践,要成功推行一体化,一定程度上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起着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专项运动类型与专项化水平决定着在必修选学课程实施中的灵活驾驭与功能发挥程度,而且成正相关,即运动专项掌握得越多,专项化水平越高,越能尽快适应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基于此,体育教师应有的转变体现在运动专项上,对于那些原来是田径或体操专项的体育教师,还需要至少熟练掌握另外一个或多个运动专项,便于体育选项走班制实施中满足学生选项与运动专项学习需求;对于专业性不突出,尚未能熟练掌握必修选学中的任何一个运动专项的体育教师,更需要在一体化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基于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强化自身运动专项的学习和水平的提升,否则,就会遇到新的难题,影响体育课程一体化的顺利推行和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
3.强化教研:提高教育质量与研究能力
教研多指教育研究,也可将其理解为“教育+研究”,二者同等重要且相互促进,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强化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面临一体化体育课程改革,强化教研也显得尤为重要,就体育教师而言,教育和研究如同一个人发展进程中的两大“支柱”,教育工作做得好,研究工作也扎实,预示着教研工作做得到位,发展自然会更有高度和远度,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一方面,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永恒话题,意味着教育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实际上每次都会提升一定水平的教育质量。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同样符合这样的规律和特点,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其主要目的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育体、育心”全面育人的价值,因此,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要在教育质量如何提高上下功夫,找差距、补短板,通过努力推动质量提升。另一方面,研究能力提升不仅对体育教师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且,研究成果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一体化课程改革,一体化为体育教师的研究提供了诸多新的选题视角和依据,结合体育教育实践,只要能够在体育教育相关研究领域下功夫、提能力、上水平,必将发挥研究的作用和价值,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和研究能力提高是体育教师发展的动力,也必将促使体育教师及时跟上一体化改革步伐,适应改革需要,担当起一体化改革重任,更好地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求。
四、结束语
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体育教师是推动课程改革的主力军,面对一体化改革,广大体育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要适应一体化改革,需要在观念上、素养上、教研上等有着从量到质的转变,真正成为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推动者和中坚力量,一体化改革也同样期待体育教师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与建构[J].教育研究,2029(12):51-5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会项目(课题编号:GYI2020010)]
作者简介:于素梅,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