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胸膜下透亮带在CT 诊断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中的价值
2020-12-16张文斌
张文斌
(广东省惠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广东 惠州 516001)
尘肺主要是由长期吸入灰尘引起,灰尘在肺部潴留,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长期工作于粉尘较多区域的人群,患病率较高,尤其是水泥厂,若是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偏高,会加速疾病的发展[1]。疾病发生后,除常规的咳嗽、咳痰等肺病表现外,还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需尽早诊断治疗。疾病诊断多是参考影像学资料,CT 诊断为疾病诊断提供了很多帮助,但是在诊断过程中,可能发生误诊情况,由于很多肺部疾病都会出现粟粒样病变情况,无法准确判定就是尘肺[2]。近来发现胸膜下透亮带对于尘肺的鉴别,有辅助作用。本次研究即为观察胸膜下透亮带在鉴别尘肺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6 月—2019 年6 月在我院诊治的48 例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案例均确诊为尘肺,临床资料齐全,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符合研究标准。按照病变类型,分为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29 例,男18 例,女11 例,年龄在37 ~6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32±7.93)岁,其他弥漫性粟粒样病变19 例,男13 例,女6例,年龄在38~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7±7.22)岁。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均进行CT 扫描,扫描前向患者介绍检查流程,明确CT 检查的无创性,并讲解相关注意事项,获取患者的充分配合。扫描时,仪器电压设置为120kV,电流设置为100mA,螺距设置为1.5mm,检查患者情况,对无需扫描区域做好防护,随后让患者深呼吸,即可进行扫描。获取结果后,由3 名以上专业医师对其CT 资料进行分析,诊断疾病种类,分析胸膜下透亮带出现情况。
1.3 疗效标准
记录胸膜下透亮带出现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9 例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患者中,出现胸膜下透亮带的有26 例,占比为89.66%,19 例其他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患者中,出现胸膜下透亮带的有4 例,占比为21.05%,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出现胸膜下透亮带的案例较多(χ2=23.051,P=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粟粒样病变可在很多肺部疾病中出现,常见的就有肺结核、支气管炎、尘肺,一些肺癌患者也会出现粟粒样病变,因此很多人在诊断出肺部粟粒样病变后,都会觉得自己患上肺癌,针对尘肺患者,其出现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是由于粉尘进入肺泡,以至于间质发生改变,此种病灶多是呈现高密度,边缘清晰,分布不甚均匀,有持续扩大的可能,长期发展可能引起肺心病[3]。由于很多肺部疾病都有可能出现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给尘肺的准确诊断造成了一定阻碍,可能会误诊为其他疾病,若是与癌症混淆,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期,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另外,尘肺属于职业病,长期处在粉尘环境中,会降低肺功能和人体机能,可能会增加肺结核、支气管肺炎的患病率,这些疾病都会对诊断造成干扰,因此结合个人史并不能做到绝对准确的判断,必须明确尘肺CT 影像中与其他肺病存在的差异,提高诊断效率,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尘肺患者肺部CT 中呈现的胸膜下透亮带会与其他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种类有所差异。胸膜下透亮带是指在胸膜下未出现粟粒样病变情况,未病变区域与胸膜尚有一定距离,从而形成了透亮带。对于尘肺患者而言,此种透亮带是因粉尘进入肺泡,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形成了尘肺结节,在胸膜下形成了小叶中心结节,最终导致透亮带的形成[4]。该情况能为尘肺诊断提供参考是由于其他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一般不会出现胸膜下透亮带,就临床数据来看,支气管肺炎、肺结核患者的CT资料中,几乎都没有胸膜下透亮带。但是需要注意,也存在一些患者存在透亮带,却不是尘肺,临床上需要细致分析,整合较为完整的临床资料,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对于一些存在癌变风险的尘肺患者,需要做进一步评估,能够尽早控制病情,避免其持续发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研究结果表明,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患者,出现胸膜下透亮带的几率较高(P<0.05)。
综上所述,在CT 诊断尘肺时,观察胸膜下透亮带出现情况,可以对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进行初步判定,对于病变类型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