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南疆精准扶贫实践与社会变迁

2020-12-16王文斌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南疆社会转型

王文斌

(新疆师范大学 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巴纳吉的代表作《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贫困问题再次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吹响号角,到了最后决胜的时期,可以看出国家对脱贫工作的重视程度。

“十三五”时期,精准扶贫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在深度贫困地区持续大规模的投入资金、技术、人才,“精准扶贫政策可谓是消灭绝对贫困的一剂猛药”推动了部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发生变迁。这种变迁可以称之为“指导性变迁”——某一文化的某些人有计划地帮助或促使另一文化的人们发生社会或文化变迁,即干预性或被动式变迁。在不同深度贫困地区,变迁的内容、方式、程度、过程及结果等方面也各有不同,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形态。文章以南疆地区的社会变迁,来阐释以国家意志为导向的社会变迁。

1 南疆贫困现状

南疆地区作为国家层面深度贫困区“三区三州”之一,正是“坚中之坚”,“硬仗中的硬仗”,是总书记“最牵挂”的。其中喀什地区贫困县市12个,占全疆的34.29%;贫困村1540个,占全疆的41.98%;贫困户297807户,占全疆的37.55%;贫困人口1206516人,占全疆的38.52%;从全疆贫困县市脱贫年份来看,2015至2017年间,喀什地区没有贫困县市脱贫摘帽,到2018年仅有泽普县退出,剩余县市全部集中于2019年和2020年,由此可以看出喀什的贫困规模、贫困程度、脱贫任务皆是“新疆之最”。因此文章选取喀什地区为研究对象,以点带面,来反映南疆社会的变迁情况。

面对如此严峻的贫困形势,国家实施了“对口帮扶”“访汇聚”等一系针对地方实际情况的综合措施,形成了了资金、技术、人才下沉到基层的格局。通过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贫困群体家庭人均纯收入基本达到国家脱贫标准,吃穿不愁,教育、医疗、住房有保障。参与到国家市场循环体系,资源配置方式向着以资本为主导原则的市场运作方向发展。基本构建起了具有现代市场社会的雏形。

南疆社会在国家的引导下和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一样,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少数民族农村社会联系由机械联系向有机联系变革,农村社会分层状况从固化到流动的转变;少数民族文化的形貌正在经历传统与现代的整合与重构,呈现出有封闭的多样性到多样的现代性变迁”, “生存性为指向的生计多样性的持续衰减,以及种植业和获利性新兴生计的先后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村寨经济转型表现为传统经济目标、组织结构与性质特征的全方位、整体性但也有相当保留的质变。”社会形态由原先的封闭、保守、自成体系的传统绿洲社会向开放、竞争的现代市场社会变迁。因其在短期期内在国家力量的引导下发生剧烈变迁,原先的社会结构及经济基础已基本瓦解,因此将这种变迁称之为由绿洲社会向市场社会转型。这种转型最先体现在物质文化方面,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变化较为缓慢,甚至存在脱节的现象。

1.1 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整体发展仍然滞后,产业结构仍需要调整,卫星工厂、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发挥尚不充分。一产大而不强,提质增效任务重,农产品“出疆难”“出疆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吸纳就业岗位有限,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稳定性不高,务工收入偏低。卫星工厂、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已经在各乡镇(村)建立起来,建立时间尚短,已经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中起到了一定效果,通过对30余处卫星工厂、合作社的实地调查了解,运行良好的仅占约60%,有较多存在稳工率差、产品销路受限、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困境。

喀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水土资源短缺、贫困群众普遍文化层次低、劳动力素质低、人均受教育年限短、40岁以上贫困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较高,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低,自主脱贫意识不强,缺乏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扶贫扶志工作难度较大。人口增长快、超生人口多,这些多重因素严重对冲了喀什地区脱贫攻坚的成效和红利。2017年年底以来,喀什地区大扶贫格局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尚有一批贫困村未脱贫,部分村的贫困发生率依旧很高。

健康扶贫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喀什地区是自治区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地区,传染病人口基数大,村级卫生室仅仅初步解决了“有”的问题,乡村医生缺乏,地方病频发多发,医疗水平亟待提高。在居民看大病方面,因看病产生的高昂的附加差旅、陪护和生活性花费成为困扰贫困户的新因素。

部分家庭负担重,收入不稳定,仍存在致贫和返贫风险。孩子多、慢性病多、家庭负担重,是调查中发现的困扰喀什地区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仍有6.2%的边缘户人均收入在3318元~4000元之间,生产经营性收入很低,有致贫风险。此外,一些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稳定性不强,有3.5%的脱贫户收入在3318元~4000元之间,仍存在返贫风险。

1.2 对策和建议

首先,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一产提质增效”、“二产扩大规模成效”、“三产多元发展”,加大力度支持卫星工厂、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协调攻坚力量、整合各种资源,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广泛开展提质增效,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构建“产-供-销”链式体系,加大农产品基本收购价格保障力度,保障农民受益。继续加强特色农业市场开拓、品牌打造、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工作,持续围绕特色农业做好农业与工业的结合,农业与三产的融合。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适当拓展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就业持续改善当地社会和文化环境。继续推进卫星工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工作,强化制度保障和支持力度,加大培训补贴、技术、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新型经营主体能够稳步发展。

第二,坚定不移的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继续推进“十大工程”,创新性的开展政策宣传,提升扶贫扶志工作水平。把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水平、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推动贫困户能够通过教育提升就业能力,开拓眼界,逐步提升内生动力。通过继续推进“十大工程”补足短板和弱项,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继续加大健康扶贫力度,加大地方病防治力度。通过改善村民卫生习惯,加强村庄卫生环境改善,建立更为良好的村庄和居民生活卫生习惯,完善现有的传染病防治体系,直到彻底消除地方病。对存在重病的特殊家庭加大生活补贴或异地大病补贴,解决因异地看病产生的附加性负担加重问题。

第四,加强对于收入不稳定户、易致贫返贫户的动态监测力度,坚持“脱贫不脱政策”。重点对收入稳定性不强、脱贫质量不高的脱贫户加大在产业、就业、社会保障兜底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做到“扶上马,送一程”。高度关注收入较低、发展生产能力较差、转移就业困难的非建档立卡户,加大对于短板区域,尤其是普通村的非建档立卡户的动态排查力度,综合施策,提升精准扶贫水平,确保脱贫质量。

第五,加强对于现有扶贫典型经验、模式的总结与推广,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战略,杜绝一刀切。按照不同区县人口、文化、生态、自然资源环境特色总结归纳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就业等各领域侧重点,做到区域一盘棋,提升整体区域扶贫工作水平。

2 结语

在南疆乡村社会转型中,国家是脱贫攻坚的主体,是转型的主要推力,而南疆内部社会的自我发展及文化自我更新能力较弱。精准扶贫是一套包含着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等若干指标的综合体系,当前的脱贫攻坚任务在增加贫困群体收入,达到脱贫指标,大力发展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而对文化社会的引导则表现出了相对的滞后性。根据卡尔·波兰尼“经济嵌入于社会之中”的思想,推动南疆社会转型应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从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中的内外因辩证关系来说,精准扶贫作为外因,南疆乡村社会的自我发展作为内因,外因起着加速和延缓的作用,内因决定着发展的基本趋向。从长远来看,必须提高南疆乡村社会自我发展、文化自我更新能力,全面推动社会转型。

费孝通先生在其《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中认为“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南疆乡村社会缺乏自我更新能力,提高其更新能力在于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在于认识贫困文化的来历和形成原因,才能提高在反贫困中自主能力,在社会转型中获得自主地位。

在国家力量的强力作用下南疆乡村社会发生巨大改变,基层个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环境改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朝着更加开放、现代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转型也发生在我国其它深度贫困区。认识南疆乡村社会转型的动态过程,把握其规律,对于研究我国其它深度贫困区的社会转型,进而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南疆社会转型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南疆水城(外一章)
《双城记》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南疆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