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20-12-14宋立芳
宋立芳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想象、创造,帮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形成探究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探究能力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打造有效课堂、有活力的课堂、有价值的课堂、学得会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暑假期间,学校重新粉刷了操场的围墙(多媒体出示工人粉刷墙壁的画面),工人每小时可以粉
刷这面墙的,问小时后,工
人可以粉刷这面墙的( )?”从
而引出算式×,引导学生运
用分数乘法知识解决这一问题。教
师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营造出富有趣味性的课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二、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除法》时,教师首先可以创设情境:“小明、小兰、小敏、小红到小芳家玩,小芳的妈妈给了小芳20颗糖果,让小芳和朋友们分享。”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明、小兰、小敏、小红、小芳,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颗糖果?”最后,教师要肯定学生提问的行为,并让学生应用除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导致学生很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掌握的,且这样习得的知识更深刻。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有时间自主探究,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负数》时,教师可以板书“-2楼”“-2℃”,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2”代表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联想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思考“-2楼”指的是地下2层,“-2℃”指的是零下2摄氏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负数的含义。
四、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除了自主探究式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也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将他们分为多个小组,并围绕一个数学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得出讨论结果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操作,将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接成长方形,并做好记录;其次,经过小组谈论,学生发现利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接成三种长方形;再次,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在学生之间出现不同观点相互交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优化与完善解决当前问题的方式。
五、高度重视课堂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最好反馈。基于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练习,并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课堂练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如教师可以设计“勇攀高峰”等竞赛、游戏类课后练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的同时,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
总而言之,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情境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首先,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融入教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太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