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德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2020-12-14刘奇荣
刘奇荣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开始意识到德育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很多教师都开始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以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具备了很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本文首先分析了德育的意义,然后提出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期望为同仁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 德育 渗透 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科学知识及技能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成长的需要。所谓人才,不仅应该具备足够的智慧,还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自我发展,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国家推行以德树人育人理念,这体现出德育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德育,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1.挖掘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为了更好地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在进行德育之前,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找出课本中一些具有德育价值的插图或数据。如在教学“维护生态平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笔者没有重点强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只是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百灵鸟吃蝗虫的数据进行运算。课本中表明,一只百灵鸟每天可以消灭4万只蝗虫,于是笔者让学生计算50只百灵鸟在一年的时间内可以消灭多少只蝗虫。之后,笔者又假定每年有50只百灵鸟被捕杀,那么就有许多蝗虫没有被消灭掉,它们会吃掉大量庄稼,从而造成生态被破坏。通过运算数据,学生会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构建德育情景渗透德育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可以采取构建德育情景的方式,通过创设特定的德育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动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认知活动,获得新的体会和感受。以研究土壤为例,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土壤被破坏的图片,再分析和生动地讲解图片,为学生创建一个德育环境,促使学生给予土地更多的关注,同时培养他们保护土地的意识,这对健全学生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3.结合科学实验活动材料渗透德育
在组织和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分配不同的实验材料,在实验结束后,实验材料会成为无用废品,这是一种浪费。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倡导勤俭节约,鼓励学生找身边的材料进行实验,并且告知学生不要使用太多或过大的实验材料,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秉持勤俭节约的品格。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实验中,面对味精和食盐这两种材料,教师可以倡导学生选择价格低廉的食用盐。通过结合科学实验活动材料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
4.巧用评价机制渗透德育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使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如在科学分组实验过程中,两位学生之间产生了矛盾。这时,教师不能采取当场批评学生的方式,这不仅不利于解决矛盾,反而容易激化矛盾,教师可以让出现矛盾的小组为其他学生做出示范,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学生会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矛盾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能得到较大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采取深挖教材内容、构建德育情景、结合科学实验活动材料及巧用评价机制的方式渗透德育,将德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王艺欢.在小学科学课堂里渗透德育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7).
[2]朱岗波.科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与开展[J].教育,2018(30).
[3]宋淑英.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8(6).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翠微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