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发公共事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2020-12-14任培华葛桂芹郑明伟
任培华 葛桂芹 郑明伟
摘 要:持续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对00后为主体的高职生的三观、生命健康教育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有针对性地把思政教育融入事件处置全过程,提升高职院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以高职思政课程为主线,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研究分析典型突发公共事件中思政教育的经验模式,构建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应对机制,提出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有效策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强化价值引领,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思政教育作为一种“软武器”,发挥其维稳、协调、价值导向等功能,能有效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危害。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公共事件,高职院校必须提高认识,统筹多方力量认真开展相关工作研究,破解难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思政教育,主动发声,正面引导,保障师生思想状况稳定,校园安全有序。
一、突发公共事件简述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必须要统筹谋划,采取强力措施来加以应对。根据公共事件发生地原因、过程、危害地结果,主要分为灾祸类、疾病卫生类、社会安全类三大类:
灾祸类事件:自然灾害。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南方19省雨雪冰冻灾害等。事故灾难包括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例如天津港“8.12”特大危化品爆炸事故、2020年6月浙江温岭油罐车爆炸20多人死亡事故。疾病卫生类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例如2003年“非典”、2014年“H7N9”禽流感等突发事件。社会安全类事件:主要是影响社会安全并带来危害甚至引起社会动荡的重大事件,包括治安安全类、心理安全类、政治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类、人际交往安全类、考试安全类。如2004年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死舍友案件,2013年复旦大学饮水机投毒案等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如考试集体作弊事件、利用网络散布反动言论不健康言论事件、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事件(如陈春秀、苟晶案),利用社会关系冒充应届生事件(如仝卓案),论文剽窃学术不端事件等。
二、高职院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驻潍几所职业院校师生进行调研,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安全知识教育、应对机制成效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学生层面。事前预防教育不够,事中被动应对,事后自我调节不到位。高职学生对时事感知比较敏锐,但仅限于关注事件及对当事人产生的危害和影响,当自己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陷于被动,缺乏理性思考而盲目应对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事后心理方面的调节也有很多问题,抵御消极因素的免疫力不够,出现众多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自残、自虐、自杀等现象。
(二)学校层面。主要问题是制度体系不完备,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未形成长效机制。有些高职院校工作机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只重视事发时的应对措施,而忽视事前的预防和事后的完善补救工作。另外,普遍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关注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却忽略了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人文素养、思想品德、文化艺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三) 社会层面。没有形成有效的思政教育协同机制。社会有关部门更加关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与舆情控制,对于事前预警和事后总结反思等相关工作做得比较少,缺乏底线意识、风险忧患意识。尤其是宣传教育不够,组织体系、工作措施贯彻落实不到位,被动应付突发公共事件现象时有发生。
三、基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政教育实施策略
(一)构建“五位一体”突发公共事件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深化思政教育”三教改革”,构建以政治引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疏导五大模块为主干的基于突发公共事件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为提高育人成效提供有力支撑。
政治引领教育。一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通过教育让学生把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奋发学习。二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维护政治安全,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蚀。三是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聚魂,要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比重,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强化责任担當。
加强道德教育。完善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课程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
强化法制教育。要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主渠道作用,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拓展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法律知识模块,编写校本教材、法律知识手册,组织开展普法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引导他们学法知法守法。
重视安全教育。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教育青年学生自觉在思想上筑牢抵御外来反动、邪恶势力侵蚀的“防火墙”,做好政治安全教育。重视用电、交通、饮食、防疫等各方面的生活安全教育,强化公共卫生事件教育。要运用新媒体手段搭建网络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平台,多措并举促进网络安全教育和校园文化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因网络带来的突发公共事件。
心理疏导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心环节。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思政教师、心理教师、辅导员、家长多方联动,协同配合,抓出成效。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体系
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学校、家庭、社会三主体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家庭教育、家风熏陶、社会培训、社会影响等灵活教育手段,加强对相关课程、资源的有机融合,构建大思政格局,提升基于突发公共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突出学校育人主体地位,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改革。一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思政教师队伍,涵盖思政课教师、心理学教师、辅导员、后勤管理人员、德育管理干部、优秀毕业生、劳模标兵等教育主体,共同研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政教育新模式。二是拓展第二课堂,指导组建学生社团,开展道德讲堂、红色故事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交通安全手抄报绘制、校外研学等活动,拓展和延伸第一课堂。三建设思政教育团队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经常性开展学习研讨活动,正确把握学情,有针对性建设教学资源库。
家校共育,筑牢思政教育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家长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做好表率,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等,与学校、思政教师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从而把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多元主体作用。当地党委政府及卫健、疾控、教育等职能部门要总结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出台保障措施,建立高效机制,协调调度相关部门、医院、高职院校等强化联防联控,特别是要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多元主体各有分工、各有特色、互为补充、共同发力,共同编织思政教育网络,同向同行,形成合力。
(三)建立“三维叠加”的基于突发公共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机制
以思政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围绕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建立事前思政教育预警机制、事中灵活反应机制、事后反馈提升机制,三个维度相互作用、有机结合。
強化组织保障,构建完善的信息报送网络体系,建立事前思想教育预警机制。一是建立组织有力、运转高效的预警教育组织机构,各负其责,层层落实,及时排查矛盾,发现隐患,及时化解危机。二是运用智慧课堂、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技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安全信息收集报送制度,信息报送畅通无阻。三是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仿真演练。要经常邀请司法、安全、卫健、疾控等部门通过线下线上举办专题讲座、咨询指导、现场培训等活动。学校要制定印发师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知识与操作手册,师生培训实现全方位、全覆盖,达到应知应会,保障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政教育预警机制常态化,科学化。
建立健全事中思政教育灵活反应机制。科学制定突发公共事件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工作预案,明确指导思想、组织架构、职责分工、重点任务、主要措施、考核评价等等。组建工作专班,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等特征,分类实施,精准指导,及时围绕高职学生开展释疑答惑、传授应对方法和技能技巧,并进行心理干预、线上授课等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三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占领主流意识形态宣传阵地。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解读相关国家方针政策,提前做好预案,加强舆论风险的研判,与学生及家长开展互动交流、释疑答惑。
建立事后反馈提升机制,发挥思政教育修复功能。思政教学机构要分析思政工作者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举一反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可以召开专题研讨会、“危机总结会”等,开设“校园心理调适热线”,进一步优化完善教育预案,调整充实教学模块,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应对机制。要丰富教学资源库建设,搜集整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的感人的故事、英雄人物、典型案例,也要梳理反面典型案例,给学生直观印象,正反面教育,触发灵性思考,汲取失误教训,推广有效模式与经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R].2016.
[2] 曾令华.高职院校社团思政建设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性分析[J].智库时代,2018(45):205-206.
[3] 汤月.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
[4] 马春月.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5] 基于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基金项目:2020年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基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