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020-12-14徐丹华
徐丹华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普遍实施。同时,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教育方式,用新型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核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确立“学无止境”的观念,教育学生完善学习。另外,在有效的教学观念与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 有效教学 策略
历史课程的内容是遵循人类过去的真相和祖先留下来的经历整理而成,有了祖先的事迹与故事,后代子孙的智慧就有可能获得勉力,可见历史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概念,因为概念性的灌输往往会让学生觉得历史学习就是背诵与记忆,从而失去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引入有效策略,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一、引导学生通读教材,掌握知识点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突出课本内容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教学基准。如高中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的思想潮流”这一知识点,其教学切入点是课文对百家思想的概括,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以及韩非子的法学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等,这需要教师精确概括课本知识点,然后传递给学生。学生对书中内容的背景有了总体认知,不但学习不会那么吃力,而且更容易理解。又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书画与戏曲艺术”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借助互联网查找一些关于中国书画和戏曲的资料,在课堂上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书画或戏曲,以及自己喜欢的具体原因,从而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也能够更加顺畅地开展。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读历史教材,理解历史知识模块每一处的引申含义。狄德罗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这也说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拓展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书本已不再是单一的学习来源,教师还需要拓展教学模式。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简略或补充教学内容。
如在教学新航路开辟中,教师可以采取信息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信息化教学,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信息,以PPT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在哥伦布时代诞生的影响世界格局的航路开辟。又如在帶领学生学习楚汉相争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寻一些相应的历史资料和故事,让学生选择角色,演绎《破釜沉舟》《鸿门宴》及《霸王别姬》等经典故事,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这段历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认知度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维,通过提问和反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历史问题。因为一些学生缺乏理性认知,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开导和引导他们,激发他的历史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促使学生纵向、横向对比历史内容,或者开展交流与合作等方式,主动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历史思维。以高中历史必修一为例,教师可以比较资产阶级制度和无产阶级制度,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将学生分成实力相等的不同小组,让学生体会两个制度的区别,然后每组派出代表进行表述,展示组内的讨论成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立讨论中心,如以资产阶级制度的选举方式与无产阶级的选举方式为讨论要点,让各组进行回答,并对表现较好的小组予以鼓励。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认知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教育,这也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诠释。因此,教师应确立“学无止境”的观念,发挥自身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会历史,爱上历史课。
参考文献:
[1]李红玉.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1).
[2]屈博.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浅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8(7).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