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动作相互作用 提升背越式跳高教学有效性
2020-12-14朱盛群
摘 要:背越式跳高是一项难度较高的体育项目,教师应在分开讲解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环节的注意事项时,强调各动作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连贯,以防止某个环节脱节而导致功亏一篑,进而提升背越式跳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相互作用;背越式跳高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2-0091-02
引 言
背越式跳高就是身体在特定的弧线上进行助跑,起跳后用后背对着横杆,完成过杆的一种跳高技术。背越式跳高可以分解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技术动作,它们之间相互关联。若要提高学生的跳高效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动作之间的联系,一气呵成地完成跳高动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展开训练,以提升学生动作的完整度。
一、加速助跑,做好铺垫
助跑是背越式跳高的第一步,是完成整个动作的铺垫。很多学生在练习跳高时会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起跳、过杆上,往往忽视了助跑的作用,甚至在快到横杆前时,会突然停止一下,这样就使动作缺乏连贯性,会影响最终的跳高成绩。教师应跟学生强调助跑的作用,使其掌握正确的助跑方式,从而为做好后续动作打好基础。
在指导学生加速助跑时,教师可分别给他们介绍直线式助跑和弧线式助跑这两种不同的助跑方法,并告訴他们动作的要点分别是什么。有的学生发现:“在弧线助跑时,身体要慢慢地内倾,一开始跑得慢一点,最后越来越快,要有一定的节奏感。”还有学生提出:“直线助跑时,要注意身体适当前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这两种助跑的身体动作不一样呢?为何一个是内倾、一个是前倾呢?”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跳高感受思考后回答:“我觉得身体前倾或内倾的目的是获得更大的动力,要根据跑的方向改变身体重心,所以弧线和直线的要点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自主选择适合的助跑方式。有的学生认为:“我觉得内倾的动作很难掌握,自己常常在一开始时就内倾,跑着跑着身体变成了直立,影响了跳高效果。所以我觉得还是选择直线助跑,这样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掌握。”在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分析后,学生逐步掌握了助跑的要点。学生若能注意助跑和起跳之间的衔接,就能保持动作的完整性,背越式跳高的效果也会更好。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动作要点,使其掌握好节奏,这样才能提高助跑的有效性。
二、垂直起跳,配合双臂
起跳动作在背越式跳高中起到了过渡作用,能确保助跑、起跳和过杆之间一气呵成。在起跳动作中,学生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身体垂直向上,还要配合双臂摆动,这样能让身体获得向上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起跳专项训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动作要点,进而提高弹跳力和弹跳的高度[1]。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起跳专项训练时,可将他们做出的动作拍摄下来,选择其中具有典型性的动作,用慢动作回放的方式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判断这些动作是否正确,并说一说如何才能改正问题。例如,有不少学生没有注意双臂的动作配合,教师可选择典型的片段播放给他们看,引导他们找出错误点。通过观察,学生指出:“起跳时距离横杆较远的手臂要向上摆动,这样能获得向内的动力,而较近的手臂不应该向上摆动。这位同学没有注意这一点,两只手都向上摆动了,所以破坏了向斜上方的动力,因此起跳效果不好。”此外,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关注起跳时的脚位。学生发现了问题所在后指出:“这位同学起跳时脚变成了八字脚,和示范里的不一样。”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这样做为何会影响成绩?”学生通过对比这两个动作,发现了问题的关键点:“我觉得八字脚会在起跳时提高横向的速度,身体就容易冲着横杆而导致撞到横杆。”还有学生觉得:“这个动作很不舒服,似乎会造成脚腕受伤。”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起跳时是否有类似的问题出现,并试着改正。
不少学生在起跳时没有注意动作的衔接和配合,导致身体姿势不协调,这样自然会影响跳高的成绩。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动作中的问题,确保起跳高度,进而更好地完成后续动作。
三、缩短距离,顺利过杆
过杆是背越式跳高成功的关键点,这个动作的重点在于要缩短身体重心和横杆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才能借助身体的屈伸和旋转等姿势更顺利地过杆。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有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的训练,促使他们顺利完成过杆动作。
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一些学生虽然经过反复练习,但无法顺利过杆,因此感到很困惑。此时,教师可组织两人为一组,引导学生相互观察对方的动作,用“旁观者清”的姿态进行冷静分析,互帮互助解决问题。很快就有学生发现了问题:“我发现你起跳后,在过杆的瞬间身体很紧张,背部紧绷绷的,这样身体重心和横杆之间的距离较远,过杆效果就自然不好。”学生很难注意自己过杆的瞬间,但是同伴能清楚地看到关键点。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两两一组进行互动讨论,思考如何改进问题。有学生提出建议:“我们不妨开展一些有助于提高身体柔韧性的训练。”此时,教师可给学生推荐在跳箱上做仰卧背弓训练,在反复训练后,学生的身体不再僵硬,动作更加协调。通过针对性训练后再进行背越式跳高时,他们便顺利地完成了跳高动作。此外,学生还陆续发现了过杆时身体绕纵轴转动不够等问题,并在互动讨论中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思考加强何种训练能改善这种问题。
当学生过杆失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互动帮助,让他们观察对方的动作,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这样能让学生在同伴的辅助下更好地完成过杆动作。
四、找准方向,后翻落地
落地动作是背越式跳高的最后一步,该动作的要点是要注意让双腿做出补偿性动作,促使双腿平稳地落地,同时要做一个滚翻的动作,并确保身体安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滚翻的动作进行训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然后将领悟到的方法用于实际训练中[2]。
落地的安全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引导背越式跳高时,教师要强调学生注意避免错误动作,如头颈部着垫、膝关节撞到脸部、肘部落地擦伤等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利用垫子展开落地翻滚动作的专项训练,在跳起后下颚要快速地靠近胸口,同时双腿要高高地抬起,落地时要做到收腹,尽量让身体保持伸膝的动作,用背部落地。在专项训练中,学生能更好地关注落地的瞬间,在失败后也会及时总结,思考如何才能找准身体的重心,此后再展开实战训练,效果就会好一些。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讨论,思考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应该怎么处理。“万一身体重心没有控制好,眼看头颈部就要碰到垫子,你该怎么做?”学生在脑海中展开想象,假想出现这种情况时的应对方法,有学生提出:“我这时就快速做出低头的动作,让下巴靠近胸部,或许能改变身体动作,让背的上部先着地。”还有学生提出要防患于未然,起跳时就不能仰头,要注意掌控身体的平衡。
在过杆的瞬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身体的协调性,在落地的瞬间要注意进行安全保护,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由易到难的训练,促使他们一步步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关键动作。
五、串联动作,一气呵成
背越式跳高的基本动作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环节组成。学生在日常训练时常常围绕这些关键部分开展分步训练。但是,只是单独掌握了这些技术动作是不够的,学生需要将它们串联在一起,注重动作的相互作用,找到动作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做到一气呵成,完成背越式跳高的动作。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存在动作不连贯的问题,尤其是在起跳时,常常会稍稍停顿一下。这是因为不少学生感觉心里没底,對背越式跳高存在畏惧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连贯完整、一气呵成地完成背越式跳高动作。
为了使学生注意动作的连贯性,也为了提升其训练热情,教师可组织他们在音乐节奏的辅助下开展背越式跳高训练。首先,教师选择节奏性较强的音乐,引导学生思考在几个八拍内需要做出助跑的动作,在什么时候起跳。其次,在开展训练时,学生尝试将跳高想象成是舞蹈动作,要求卡准拍子,在助跑后立即起跳。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也让不少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教师应鼓励学生展开互动讨论,说说如何能强化动作的相互作用,让背越式跳高的动作显得更连贯。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想法,有学生提出:“我在跳高时常常在心中默默地念数字,念到某个数字时就要跳起来。”还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反复练习有助于强化动作的连续性,在经过多次练习后,感觉好像形成了条件反射一般,动作一气呵成。”还有学生提出:“我觉得破除心理障碍是很重要的,如果害怕过不去,就容易造成动作的停滞。”在进行互动讨论后,学生相互启发,再开展训练,整套动作就完成得更好了。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动作的相互作用,一气呵成地完成动作,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各种错误动作。例如,助跑的节奏紊乱,向前冲力太大导致跳不起来,跳时制动太大,减弱了水平速度等问题也都有可能导致动作不连贯,致使动作间缺乏相互作用。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有条不紊地开展自主训练,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背越式跳高的水平。
结 语
背越式跳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跳高成绩,然而不少学生认为完成此动作有困难,害怕受伤,心理压力较大。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其中的关键动作,思考如何一气呵成地完成动作,注意动作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跳高水平。
[参考文献]
却龙高.提高初中生背越式跳高助跑和起跳能力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8):70+72.
曲生平,赖承均.迎难而上 突破创新:初中《背越式跳高(过杆和落垫)》一课的教学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2014(01):50.
作者简介:朱盛群(1991.9—),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