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中的应用
2020-12-13吴锦兰
李 霞,吴锦兰,夏 立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州 广州 510317)
血液透析是肾脏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技术,而中心静脉导管则是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但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期间,极易形成血栓或纤维鞘,不仅会直接影响血液净化效果,同时还会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缩短患者存活时间[1-2]。本文探讨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50例肾病患者。纳入标准:(1)确诊为肾脏疾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2)留置中心静脉导管;(3)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要求。排除标准:(1)无生活自理能力患者;(2)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患者;(3)放弃透析治疗患者等。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治疗的25例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女性为14:11,年龄25~91岁,平均(52.13±2.89)岁;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治疗的肾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女性为12:13,年龄24~90岁,平均(53.33±2.90)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具体操作为:(1)透析前对患者置管周围皮肤及全身皮肤情况进行观察,询问有没出血史,根据患者体重及凝血情况合理制定抗凝剂种类和量。透析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查看皮肤及粘膜有无出血倾向,如有立即予对症处理;(2)葡萄糖氯己定摩擦消毒管口大于15S,抽出管腔内肝素封管液,行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结束后用2ml肝素(12500IU)+2ml盐水进行封管,注入管腔容量;(3)无菌操作下进行开管,动静脉端均有吸壁,不能在6s内抽出20ml血液,10ml盐水注入不顺畅,还有透析过程中血流欠佳,透析后采用肝素原液封管(注入肝素量为管腔容量)。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1)无菌操作下进行开管,用5ml注射器抽出管腔内封管液2ml丢弃,有血栓形成再抽出1ml丢弃,再用10ml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在6s内不能抽出20ml血液。透析后采用2ml盐水+2ml肝素+10万U尿激酶进行封管,导管动静脉端小夹子尽量靠前夹闭,预防血栓形成;(2)溶栓护理:开管时无法抽出管腔内封管液,抽吸不顺畅,即用4ml盐水+10万U尿激酶进行溶栓,注入管腔容量,停留30mim后再抽出溶液判断导管通畅性,透析后采用2ml盐水+2ml肝素+10万U尿激酶进行封管;(3)预防感染:使用葡萄糖氯已定进行导管周围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在10cm以上,由内向外顺时针逆时针交替各消毒3遍,密切观察中心静脉置管出口情况,一旦发现红肿,立即涂抹百多邦软膏,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发现体温异常应警惕导管相关性感染;(4)体位护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舒适体位护理,若患者为颈内、锁骨下静脉置管,开管时指导患者头偏向对侧,佩戴口罩,减少说话;若患者为股静脉置管,应采取仰卧位,嘱咐患者避免采取长时间站立、坐位;(5)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禁忌,饮食应以低脂、优质蛋白、低盐、少油为主,忌生冷、辛辣、牛羊狗肉、海鲜,戒烟酒,规律饮食。
1.3 评价标准
1.3.1 血液透析治疗开始前,取下中心静脉导管动静脉端肝素帽弃之,用5%葡萄糖氯己定纱块摩擦消毒大于15S,抽出保留管腔内的肝素封管液和部分残余血液,在备用清洁纱块上注射,肉眼可见有血栓,判断为导管管腔内血栓形成。每位患者每次透析动脉端或静脉端有血栓则记录发生血栓一次。
1.3.2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缺乏理想的血流,血流量在200ml/min以下,具有过大的动脉压负值,生理盐水可向导管顺利推入,但无法顺利抽出血液者,结合彩超结果中心静脉导管外壁出现不同程度毛刺状或条索状高回声覆盖物,可诊断为纤维蛋白鞘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血栓及纤维鞘一次发生率、再次发生率8%、4%均低于对照组32%、24%(P<0.05),见表1。
3 讨 论
血液透析是一种常用的肾脏替代疗法,建立稳定、长期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础,在药物、毒物中毒、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血液透析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主要采取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但随着患者透析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衰退以及机体免疫力的下降,极易出现感染等情况,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3-6]。
血栓及纤维鞘形成是影响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寿命、血液净化效果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导管功能不全、疾病、封管不当、体位不正确、血液反流等均是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影响因素[7]。以往有研究显示,根据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影响因素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不仅能够预防血栓及纤维鞘形成,还能够减少出血、皮疹、发热等并发症发生[8-11]。
本文旨在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纤维鞘、血管形成受到护理干预的影响进行探究,通过分组患者,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比较其纤维鞘、血管发生情况、再次形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中通过采取选择合理抗凝剂、封管护理、溶栓护理、预防感染、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栓及纤维鞘一次发生率、再次发生率8%、4%均低于对照组32%、24%,两组对比分析说明该护理干预方案是有效的。依据导管纤维鞘、血管形成及并发症发生的具体原因将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制定出来,然后严格执行。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能够使患者对避免纤维鞘、血栓形成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了解,促进患者自身护理意识的提升。依据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个体化疏导患者不良心理能够将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或对其进行有效缓解,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将治疗信心树立起来。应注意的是,在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对相关仪器必须进行无菌处理,预防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选择合理抗凝剂、封管护理、溶栓护理、预防感染、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血栓及纤维鞘形成,减少再次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