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急诊绿色通道路径应用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中对急救效率的影响
2020-12-13俞敏婕
俞敏婕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属于冠心病中病情较为严重的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蚀或破裂并导致血栓形成是ACS发生的主要病理原因。临床中ACS具有极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突发性强以及病情发展迅猛的特点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这同样也对临床的治疗护理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1]。提高ACS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抢救,获救的时间越短,患者的存活率越高[2]。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急诊绿色通道路径应用于老年ACS患者急救中对急救效率的影响,详情如下。
1 临床患者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患者资料
选取了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64例老年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均接受急诊常规护理,共32例,路径护理组患者均接受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护理,共32例。常规护理组男女比例为21/11;年龄62~85岁,平均(73.58±3.21)岁。路径护理组男女比例为20/12;年龄63~86岁,平均(73.69±3.46)岁。路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标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诊断患者病情均符合ACS的相关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患者。
1.3 方法
常规护理组以急诊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内容包括病情监护、知识宣教等基础护理措施。
路径护理组以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内容:1)路径护理小组成立,小组成员均由心血管科室的医疗人员承担,在ACS的治疗护理方面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后,针对性查阅ACS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护理相关的可靠文献资料,再结合实际临床工作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人化的ACS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护理方案,为接下来的护理工作开展打下基础;2)术前准备,护理人员需要随同救护车一起前往患者病发地点,通过车载设备对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借助心电图对患者情况进行检查,护理人员需与院内医师实时沟通,根据医师指示对患者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在转运过程中需事先与院内进行协商,开放生命绿色通道,以保证患者能够在入院第一时间接受治疗;3)术中护理,于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临床抢救,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吸氧状况,加强监测患者心电图、血压情况,同时注意患者疼痛状况,酌情给予患者哌替啶、吗啡等药物进行镇痛处理,在临床医师未得出诊断结果前,护理人员需依照患者病情状况将导丝、球囊等手术必要用具提前准备好,在得出诊断结果后,护理人员需根据医师医嘱于术中对患者持续给药,于给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4)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的24小时内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力度,并给予患者持续吸氧治疗,保证患者处于卧床休息状态,在手术结束的1至3天内,护理人员需查看患者手术创口情况,并通过健康手册的形式对患者普及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帮助患者培养自我防护意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则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活动,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1.4 观察指标
对路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急救效率以及住院时长进行统计记录,急救效率具体是指患者入院后到正式接受急救治疗所耗费的时间。对路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记录,生存质量指标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分值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高[4]。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软件对路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急救效率以及住院时长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路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急救效率以及住院时长
路径护理组的急救效率为(81.24±11.75)min,住院时长为(4.98±1.57)d,均短于常规护理组急救效率(97.53±12.69)min,住院时长(7.75±1.31)d,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路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生存质量评分
路径护理组生理功能评分为(90.72±1.53)分,情感功能评分为(9 2.6 9±1.2 8)分,心理功能评分为(93.54±1.1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91.36±1.49)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生理功能评分(88.21±1.47)分,情感功能评分(8 9.8 2±2.1 6)分,心理功能评分(90.31±1.48)分,社会功能评分(87.59±2.67)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护理方案从路径护理小组成立、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四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
路径护理小组主要由心血管科室的医疗人员组成,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查阅ACS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护理相关的可靠文献资料,通过将自身临床工作经验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制定个人化的护理方案,方便后续护理工作开展,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争取急救时间;术前准备主要由护理人员负责对还未入院治疗的患者实施初步抢救措施,护理人员负责与院内小组成员沟通,将患者情况告知组内成员,并依照组内医师指导对患者进行初步抢救,同时负责在转运期内与院内进行协商将绿色通道开放,提前做好救治准备,以保证患者能够在入院的第一时间接受抢救治疗;术中护理主要加强了对患者生命体征等多方面的监测力度,患者的吸氧处理以及疼痛处理均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同时护理人员在诊断结束前做好完善的手术用具准备工作,以保证可以在诊断结束的第一时间开展急救治疗;术后护理中护理人员需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并持续对患者吸氧情况及生命体征状况进行监测,待病情稍有好转则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掌握相关预防措施,待病情稳定下来,则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以促进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在本次研究中 路径护理组急救效率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常规护理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护理可以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急救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护理在老年ACS患者的急救护理中表现良好,值得在临床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