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肠系膜血管炎临床特点分析
2020-12-13陈海娟
温 洁,陈海娟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新疆 昌吉 831100)
SLE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可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群体,且会引发多个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据相关文献报道[1],在SLE患者中合并有胃肠道症状,占其中50%左右,而由SLE本身病情活动导致的胃肠道症状在临床中相对少见,其中肠系膜血管炎是SLE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是主要导致SLE患者出现腹痛的原因。基于此,笔者通过研究分析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肠系膜血管炎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情况,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肠系膜血管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收治的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肠系膜血管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中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经相关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肠系膜血管炎。其中男性4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34.93±9.07)岁。
1.2 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的表格调查,查阅住院病历,分析研究本次研究中这些患者的以下临床资料 :①患者治临床表现情况;②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③进行实验室检查;④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结果。通过上述临床资料找出该病的临床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患者临床表现情况
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其次伴有呕吐、腹泻、发热、腹胀、消化道出血等。其中腹痛占比24/28(85.71%),呕吐占比为19/28(67.86%),腹泻占比为18/28(64.29%),发热占比为15/28 (53.57%),腹胀占比为11/28(39.29%),消化道出血占比为4/28(14.29%)等。
2.2 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B超检查的结果:发现存在腹水症状的患者共19例,占比为19/28(67.86%);肾盂输尿管积水症状的患者共10例,占比为10/28(35.71%)及膀胱壁毛症状的患者6例,占比为6/28(21.43%)。
平片检查的结果:发现存在腹部气液平面症状的患者共6例,占比为6/28(21.43%)。
腹部增强CT检查的结果:发现存在小肠肠壁增厚症状的患者共28例,占比为28/28(100%);“靶征”样强化症状的患者共23例,占比为23/28(82.14%);肠腔扩张症状的患者共21例,占比为21/28(75.00%)及肠系膜小血管增粗、增多症状的患者共20例,占比为20/28(71.43%)。
肠镜检查及胃镜检查的结果:发现存在肠慢性炎、黏膜慢性炎的相关症状患者共28例,占比为28/28(100%)。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
补体C 3和白细胞水平偏低的患者分别有:2 5/2 8(89.28%)、20/28(71.43%)。
2.4 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结果
通过抗ds-DNA抗体检测,其中有17例患者结果呈阳性,通过抗SSA抗体检测,其中有15例患者结果呈阳性。
2.5 治疗
在对这些患者进行胃肠减压、电解质、肠外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基于此对于缓解期的患者对其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予以适量的环磷酰胺或吗替麦考酚进行治疗;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对其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予以80~500 mg甲泼尼龙进行静脉滴注,1次/d,总疗程为5天。27例患者症状迅速好转,1例需手术治疗。
3 讨 论
在临床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中,青壮年女性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主要高发人群。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发病原因上,主要是和患者的性激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一般发病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持续性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2-3]。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中,肠系膜血管炎属于常见的并发症,一般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所导致的肠系膜血管炎是通过腹部CT检查、腹部B超检查或者胃镜等方式进行临床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肠系膜血管炎发病机制是由于肠系膜及肠壁小血管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血栓形成等,都容易导致肠系膜小动脉管壁增厚和闭塞,从而引发一系列肠道病变。其临床上基础治疗常以免疫抑制或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胃肠减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扩血管等治疗作为基础治疗。基于此上,生长抑素及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通过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一天后,其临床症状未缓解或出现肠穿孔等患者,应当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本次研究结显示,在28例患者中,腹部B超检查结果显示有19例患者呈现腹水症状,肠镜和胃镜的检查以及腹部CT检查中,存在肠慢性炎和粘膜炎、小肠肠壁增厚症状的患者达到了百分百的比例,而在患者的特异性抗体检测中,有17例患者的结果呈阳性[4-5]。综上所述,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肠系膜血管炎症状的绝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伴有持续性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补体C3和白细胞水平偏低,其中大多数患者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结果呈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