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证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

2020-12-10李玖蔚邢姗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肾精医家中医学

李玖蔚,邢姗姗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0 引言

高血压病是我国非常高发的一种心内科疾病,属于第一大慢性心血管疾病,目前在我国已有2 亿以上的患者[1]。在如此大量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具有体质虚损不足,气血不够充盈,阴精内耗,阳气衰微等证候的的病人必然不在少数。而当今学界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认识,往往拘泥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实火上炎等,对于虚损不足病机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统一而广泛的共识。当代中医学理论在实际治疗虚损性高血压病的理论认识中,仍处于各家学说,百家争鸣的阶段。同时,在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中,不同医家对于虚证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有共识,更有独立的见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学的这种医学模式更适合面向每一个个体进行针对性治疗,但是众多的观点也会让人感到迷惑,有待于进一步的梳理和提炼。

在中医学理论中,并没有高血压病这个概念,这种疾病的发现和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息息相关。因为较高的血压数值只有当人们具备血压测量仪器之后,才能测量得到的一个相对高值。虽然这个数值在测量仪器发明之前是不存在的,但是这个疾病却不会因为没有测量仪器而不存在。这种疾病由于具有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所以在中医学理论中,将其辨证分析分别归属于眩晕、头痛、脉胀等多个疾病的范畴中。若患者疾病控制不佳,心脑肾等器官受累,随之出现了诸多并发症状,则疾病又将归属于心悸、胸痹、中风、水肿等疾病的范畴[2]。

1 传统中医学对虚证高血压病的认识

早在商周时期,古代中医学就已经对相关的证候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周礼·天官》“春时有痟首疾”,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季节特点有关[3]。春秋战国时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肝脏在眩晕风病的发生中,有着关键的病理原因。《灵枢·口问》曰:“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阐述气机不足造成眩晕的机理。《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则从髓海肾脏的角度,分析了眩晕耳鸣的病变机理。《灵枢·卫气》曰:“上虚则眩”,认为上焦气机精髓不足,会使人眩晕。《灵枢·大惑论》曰:“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认为卫气不足,外邪侵袭在致人眩晕的病机中,占据重要位置,继而引起眩晕病。西汉时期,张仲景应用六经辨证体系,将眩晕、中风、厥证等疾病的病因病机,分门别类,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认识[4]。隋唐时期,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若腑脏虚,风邪乘虚随目系入于脑,则令脑转而目系急,则目殉而眩也”,叙述了因脏腑空虚,外邪侵脑而致眩晕。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曰:“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认为风邪裹挟其他邪气,相互感应致病,发作眩晕。同时重用防风,以祛风益气补血为主,符合内经中诸风掉眩、上气不足的理论,也在体现因虚致眩的病机。揭示了早期医家在眩晕病的认识中,虚证眩晕所占据的重要地位[5]。

到了宋金元时期,医家对于眩晕病的认识更加趋于深化,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若人气血俱虚则入于脑中,则令头晕头疼”。论述因虚致眩,气血不足以濡养脑窍而致病。王贶《全生指迷方》首次独立论述眩晕的病因病机,并以风眩、气眩、痰眩、劳眩四证分述,曰:“牢眩,若但欲上视,目暝不能开,开而眩……由肾气不足,动作劳损”[6]。强调了虚劳是造成眩晕的重要病因。刘完素认为六气化火生热,可因肝阳上亢,阳升风动而致眩晕,主要从火热立论,而壮火食气,同样消耗人体气机,从另一侧面验证了因气机不足而导致的眩晕。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但同时也认识到“肾虚致眩”,《丹溪心法》“肾家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于上,此气虚眩晕也”。这些医家的观点都表明了,中医学对虚证眩晕病的认识一步步深入完善。

明清时期的医家对于眩晕病有了更为进步的认识,虚证致眩学说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张介宾在《景岳全书·眩运》中阐述“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无虚不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而酌兼其标”,是著名的因虚致眩学说。周之干《慎斋遗书》:“头晕有肾虚而阳无所附者,有血虚火升者,有脾虚生痰者,有寒凉伤其中气,不能升发,放上焦元气虚而晕者,有肺虚肝本无制而晕者。”认为虚证眩晕病因多样,不同的病因作用于人体,均可出现眩晕的症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虞传在《医学正传》中言:“眩运有因呕血而眩冒者,胸中有死血迷闭心窍而然”,提出了瘀血致眩学说。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罗列了内伤眩晕的几种病因,“眩为肝风,然亦有因火,因痰,因虚,因暑,因湿者。”亦提到了虚损性眩晕的发生规律。程杏轩《医述·杂证汇参·眩晕》主张虚眩当补勿疑,“大抵虚晕者十之六、七,兼痰火者十之二三。且今人气察薄弱,酒色不谨,肝肾亏而内伤剧,以致眩晕大作。揭示了虚证眩晕在人群中的发病概率。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内因曰痰饮眩晕,曰气郁眩晕,曰风痰闭壅眩晕,曰虚衰眩晕,曰失血眩晕[7]。”将虚证、失血和痰饮、气郁并列,足见虚证在眩晕病的发生机理中,有着重要地位。

2 现代中医学对虚证高血压病的认识

现代中医学对于高血压病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周仲瑛教授主编的新二版《中医内科学》中,眩晕目包含五条病因,其中两条病因为年高肾亏、病后体虚,对应的辨证分型为肾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8]。杨甲三教授对虚证提出鉴别之法:“阳虚者,早起眩晕,肢冷面白。精亏者,日哺面红,眩晕耳鸣。血虚者,日哺眩晕,少卧略安。湿痰者,眩晕欲吐,头重胸痞。痰火者,头晕胀痛,心烦口苦。”对不同虚证的鉴别提出精湛论点,体现出深厚的临床经验[9]。刘祖贻教授阐明:“眩晕而健忘腰酸者,为肾精虚象;眩晕而动则加剧、神疲舌淡者,为脾气虚象;头昏而有箍紧感、失眠心悸者,为心神虚象”。认为虚证眩晕有肾精虚、脾气虚、心神虚[10]。梁剑波教授临证治疗眩晕,主张首别虚实,虚者有气虚与血虚之异。热病、大病之后,伤及肾阴,水不涵木,则水亏于下,火炎于上,阴虚阳亢,火动则生风,风火相煽,上扰清空,头窍失宁而发病。体现出对于阴虚眩晕的深刻认识[11]。陈景河教授认为虚性眩晕在老年人中较为多见,因机体老化,脏腑功能衰减,肝肾亏损,气血虚衰,以致髓海不充,元神不足,发为眩晕。也可因阳气精华衰落,运血乏力,气血流通不畅,脑失所养而发。单纯补法于理不悖,但其效每每不彰。因虚而致停癖,须在补虚法中伍以活血化癖之品,以宣畅经络,助补药恢复脏腑之功能,促进停癖化解。陈教授在治疗老年虚证眩晕的思路上,开创了不忘活血以补虚的新方向[12]。钟一棠教授认为眩晕因虚而致,临床屡见。“其虚约有三端,一曰肾精亏虚。盖肾主藏精生髓,肾精亏虚则髓海空而脑转耳鸣。二曰上气不足。多为劳倦太过,中气不足,清阳之气不能上荣于脑使然。正如《灵枢》所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三曰血虚。李东垣云“思虑劳倦则伤脾,脾为气血生化之地,今血虚不能上荣于脑,则眩晕作矣[13]。”张琪教授认为,眩晕分为风阳内动、肝血不足、肾精亏损、气血亏虚、痰浊上泛、气血癖阻六类,大体分虚实两类,如肝血不足、肾精亏损、气血亏虚统属虚类。风阳内动、痰浊上泛、气血癖阻则属实类。然亦有虚实夹杂,如肾精不足兼痰浊上扰,气血亏虚兼风阳上亢,为医者应善于辨证,正确地掌握病机,细辨轻重缓急而施治之[14]。黄美珍教授将本病分型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两虚型、肾精不足型,认为眩晕由“风、火、痰、虚”所致,在临床上以虚证或本虚标实证较为多见,须详察病情,辨证施治。急者多偏实,可选用熄风、潜阳、清火、化痰等法以治其标为主,缓者多偏虚,当用补养气血、益肾滋阴、健脾等法以治其本为主。肾精不足型在病例中占较多数,提示本病以虚者居多,治疗宜补肾滋阴固其根本。医家周子芳认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导致阳虚生寒,血液凝滞,从而引动肝风,最终致眩晕。王玲玲教授认为“阳虚生风”,肝肾阳气不足,津液运化失司,可致津液不足,经筋失于温煦及濡养,发为风动,符合《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的病理机制[15]。郑绍周教授年长脏腑机能衰退,或者素体阳虚,阳气温煦气化功能减弱,造成水湿内停而阻滞中焦,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脑失所养发为眩晕[16]。王春生教授认为先天不足,禀赋虚弱;后天又失于调摄,肾精不充;老年肾亏,精虚髓减;久病伤肾,肾精虚少;纵欲过度,真失封藏,结果导致肾精亏耗,不能生髓充脑,脑失所养则发为眩晕[17]。陈鼎祺教授认为高血压病初期多以肝肾阴虚阳亢为主,而长期服用具有平肝潜阳,清热泻火等作用的苦寒药物,容易伤及阳气,导致肾阴阳两虚,治疗上当调整阴阳,根据病情着重滋阴或者着重温阳[18]。丁书文教授对于肾阳虚型高血压的认识则侧重于命门学说,认为该病基本的发病机制为肾中阳气不足,命门火衰而失于对水液阴精的蒸腾气化,故而导致水湿停聚,酿生痰湿,最终阻滞周身气机正常运化,清轻阳气上下交通不良,导致在上发为眩晕头痛。同时,在高血压疾病的后期,存在收缩压值单纯性升高,但舒张压却过于低下。患者阳虚症状较为显著,若是在治疗中使用苦寒泻火或滋阴潜阳等方法,极容易加重患者既有的阳虚症状,加重血压值的分离,使得高压愈加增高,低压愈加降低,此时治疗应当使用温补阳气的方法[19]。陈丽英教授的观点与前文不谋而合,阳气亏虚不能运化水饮,导致周身水饮泛溢,饮邪充斥脉络血府,造成血压值不断升高。一则肾为水脏主津液,肾中阳气蒸腾气化,清升浊降运化津液,阳虚蒸腾气化功能失常则水饮内生,蒙蔽清窍而发病;二则长期劳逸失节,嗜食肥甘厚腻,损伤清阳,水不化气,酿湿成痰饮,上扰清窍而发病[20]。范平教授认为,提出阳气式微,命门火气不足以温煦气化阴精,在内无法温养神气,从而推动气化使得上下表里水液气血升降有序;在外则无以温煦肌表,日久则气病延血,阴损及阳,发展阴阳两虚,多脏器虚损的晚期高血压[21]。

3 理论整理

根据以上历代医家对于虚证高血压病的论述,可以发现不同的医家对于高血压病有着各自的观点,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同样也因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而出现各自的区别。每位医家在对于高血压病的辨证总结上均投入了大量的思维劳动,丰富了中医学理论的应用方向,但同样造成百家争鸣、群龙无首的局面,不利于在更大范围中取得共识,不利于后学者尽快掌握要点,不利于更普便的指导一线临床使用。所以,站在历史先贤的理论成果上进行进一步的概念总结,逻辑升华,寻找到繁复证型的最大共同点,是当今学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中医学辨证理论的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等角度出发,使用三级归属体系,将上文所有医家的具体观点归纳分析,可以总结为下表:

具体分析该表,可以看出复杂纷繁的三级证候代表了临床可见的多种情况,根据古今医家行医所接触人群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年代的不同等因素,会出现不同证候发病频率的不同,从而被医家记录发表出来,为我们所知。而当代后学,则需要挚简御繁,抽丝剥茧,发觉证候背后的中医学规律,追本溯源,向最根本的致病因素探寻。由于脏腑功能的差异,脏腑阴阳不足体现出来的症候也有所不同,所以二级证候使用脏腑归类法,以五藏为线索,可以串联起三级证候的共同点。而气血亦可以分阴阳,各个脏腑皆依赖于气血的供养滋润,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若气血不足就会使得各个脏腑出现功能的障碍,造成疾病。故而一级症候使用阴阳归类法,以气血为线索,串联起各脏腑的二级症候。

表1 虚损性高血压病辩证分级表

4 病机分析

从病机来讲,心阳虚证为心中阳气不足的证候,心主神明,阳气不足则气机变化无力,不能温煦兴奋,可见胸前区发凉,心跳缓慢,精神疲劳,不易恢复等症状。神明中积极兴奋的方面也会难以为继,出现心悸胆怯,惊惧不安等症状,故而包括三级证候心神不安证。脾阳虚证为脾中阳气不足,脾脏的运化水谷,输送精微,统血主水等功能会受到影响,不能运化精微物质,水液停聚于机体肌肉腠理各处,则形成痰湿为患,形成脾虚生痰证。脾气主升,气机输送血液,宗气上达头目清窍,若上升气机不足,则出现清窍失养,头晕眼花,昏重乏力等症状,为上气不足证。脾胃是后天之本,可以运化水谷,化生水谷精气,其中剽悍滑利的为卫气,若脾中阳气不足,水谷运化无力,精微化生无源,那么就会出现卫阳不足证。肾阳虚证为肾中阳气不足,不能蒸腾气化水液,不能收纳固摄气机与精微物质,且肾阳为周身元阳之本,接受后天之精的滋养,充实其余脏腑精微,化生脏腑阳气,若肾阳不足,则会出现脏腑精微物质不足,生殖功能减退,腰膝酸软,面色黧黑等症状,是为肾精亏虚证。肾气失于固摄收纳,就会出现喘息浮浅,汗出不止,二便难以自控等症状,是为肾气失纳证。若影响到肾中阳气温煦机体的功能,手脚肢节会出现畏寒喜暖,倦怠萎靡,小便清长,乃至男子遗精不育,女子宫寒痛经等,是为命门火衰证。肺气虚证为肺脏气机不足,不能主气行水,金既不足,五行反克相侮,使得肺金不能克制肝气,木火刑金,出现咳逆上气,咳血,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的肺虚肝亢证。

心血虚证为血液滋养神明功能的不足,阴液缺乏导致心阳偏胜,出现失眠心悸,心烦盗汗等症状,若长时间耗费心神过度,或者久病伤阴,心阴亏损无法发挥宁静、滋润、濡养的作用,神明焦虑急躁,难以自制,即为心神失养证。肝脏体阴而用阳,藏血而主疏泄,肝脏的所有功能都是建立在肝血对肝气的支持上,若肝血不足,则肝气亢逆,疏泄失司,上逆的肝气到达头窍,发作为眩晕耳鸣,面红目赤,甚至口舌生疮,即为血虚火升证。若肝血不足,疏泄太过,气机不能紧密依附于血脉,则容易动血生风,造成肢体抽颤不易自制,头项摇晃,兼有面色晄白等症状,即为血虚生风证。长期肝血不足或者内伤久病,就会涉及肝精亏损,肝肾同源,肝精的亏损代表了一身精髓的不足,水不涵木,是一种程度比较严重的精血亏耗,可导致气机郁滞化火,情绪急躁易怒,面部烘热或颧红,头窍干燥,五心烦热,或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等,即为肝精亏虚证。脾主统血生血,接受后天水谷化生精微供应全身,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在脾脏的作用下,进入血液,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脾脏阴血不足,运化输送水谷的能力不够,会使得血液得不到水谷精微的补充,血液化源不足,不能濡养脾脏,又会进一步降低运化功能,造成恶性循环,成为脾不生血证。至于因各种内外因素导致血液丢失,血液流出脉外无法进行正常循环,发汗泻下太过水液失去平衡,也造成机体阴血绝对不足,无法滋润供养周身。年老久病的患者,经脉阻滞不通,服用药物无法到达病所,所以在这时使用活血化瘀之法,通达癖滞,让新鲜血液发挥功能,病情也能明显得到该善,此种情况就是淤血内结证。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中,可以归纳出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肺气虚证,以上四证的共同点就是各脏腑阳气不足。同理,心血虚证,肝血虚证,脾不生血证,失血证,瘀血内结证的共同点是各脏腑阴血不足。所以阳气虚证和阴血虚证两大证候是虚证高血压病的最大病机,是各种临床症状的最大共同点。把握住阴阳两方面的不足即是把握住根本的治疗方向,再进行脏腑辨证,按图索骥,处法立方,自然可以效如桴鼓,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肾精医家中医学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中医学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中医补肾与养生延年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