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功能分级与体内免疫细胞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

2020-12-10赵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

赵娟

(华润武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武汉)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占全球疾病性死亡的30%和残疾的10%[1]。因此确定心功能分期,判定心脏功能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目前,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影像(胸片)等辅助性检查结果来评价心功能,存在经济负担重、操作复杂、主观性较强的缺陷[2]。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经济简便的心脏功能评价体系,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不同心功能患者其体内免疫细胞表达存在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01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华润武钢总医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部诊断为心功能减退并符合纳入标准的576 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NYHA(美国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判定标准[3]分为心功能I 级164 例、II 例151 例、III级142 例、IV 级119 例。收集各患者病例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各心功能分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各心功能分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 ACC/AHA) 在2005年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②经心脏彩超或其他心功能检查左心肥大或功能降低;③住院或门诊病例及血常规检查资料齐全,主诉明确;④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备案。

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肿瘤或感染类疾病有可能影响免疫细胞水平者;②难以通过主诉或随访获得心功能准确分级者。

1.3 方法

收集576 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心脏彩超及血常规检查结果,首先根据主诉及心脏彩超等客观检查结果判定患者NYHA(美国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其次将患者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血红蛋白浓度筛出,比较各组以上免疫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浓度差异。

根据《诊断学》[5]标准:中性粒细胞正常取值范围为2~7.7X10X9/L、淋 巴 细 胞0.4~4.0X10X9/L、单 核 细 胞0.12~0.8X10X9/L、嗜酸性粒细胞0.05~0.5X10X9/L、嗜碱性粒细胞0.00~0.10X10X9/L 及男性血红蛋白浓度120~160g/L、女性浓度110~150g/L。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则应用方差分析分析组间差异,否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四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水平无差异。与I、II、IV 级心功能组比较,III 级心功能组患者淋巴细胞水平显著较高,P<0.01。随着心功能降低,单核细胞水平有逐渐升高趋势;与I、II 级心功能组比较, IV 级心功能组患者单核细胞水平显著较高,P<0.01;与III 级心功能组比较, IV级心功能组患者单核细胞水平较高,P<0.05。血红蛋白水平来看,各分级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1,II 级组最高、I 级组次之、III 级组和IV 级组最低。具体见表2。

表2 各组免疫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3 讨论

心功能衰退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从无症状心功能降低到心衰终末期可能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6]。根据心功能的状态采取氧疗、抗炎、溶栓等治疗措施,对于延缓病情进展、缓解临床症状至关重要。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主要以患者体力活动耐受程度和主观感觉作为评价内容,缺乏客观指标同时受患者主观影响较大[7]。除外心功能分级,需要其他客观、可量化的指标提示临床医师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心脏造影、多元CT 虽然能够达到上述要求,但是存在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的特点。

与女性相比,男性罹患心功能减退疾病的几率更高,约1.3 倍与女性,同时随着年龄和病程的增加,心功能愈差[8]。心功能降低,心脏泵血受限,患者往往表现为循环性缺氧,心功能越差、机体缺氧严重、指脉氧越低。研究发现,BMI 指数与心衰疾病的发生呈现正相关,即BMI 越高,心衰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9]。心功能降低及心衰患者往往表现为体重减少、BMI 降低。心功能降低,回心血量减少,消化系统血液聚集,肠道内出血现象较严重,影响了食物消化和吸收,使营养状态变差,导致BMI 降低[10]。这些都与我们的研究较一致(表1)。

白细胞即免疫细胞,一般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约占免疫细胞总数的60%~70%;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胞浆内含有大量既不嗜碱也不嗜酸的中性细颗粒。这些颗粒多是溶酶体,内含髓过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水解酶等丰富的酶类,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关。主要与急性炎症、组织坏死、溶血性疾病有关。虽然也有报道发现当心功能降低患者并发抑郁及胃肠道疾病时中性粒细胞浓度显著上升[11]。但是在我们的研究中并未涉及心功能患者兼病问题,可能是四分级组患者之间中性粒细胞水平并无差异的原因。

淋巴细胞是体积最小的白细胞。其由淋巴器官产生,主要存在于淋巴管中循环的淋巴液中,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是淋巴系统几乎全部免疫功能的主要执行者。淋巴细胞是一类具有免疫识别功能的细胞系,按其发生迁移、表面分子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T 淋巴细胞(又名T 细胞)、B淋巴细胞(又名B 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随着心功能的降低患者缺氧表现明显,缺氧可以通过增加低氧诱导因子水平激活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尤其是T 淋巴细胞增殖,但在缺氧严重时则导致淋巴细胞凋亡显著[12]。可能与其他白细胞相比,淋巴细胞更加不耐受缺氧有关[13]。随着心功能降低,淋巴细胞浓度逐渐升高,III 期达到顶峰,而在IV 期显著降低,可能是淋巴细胞在缺氧时增殖增加、严重缺氧时凋亡显著的结果。

单核细胞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以及组织内的巨噬细胞,主要与慢性炎症、组织坏死、肿瘤等有关。心功能降低时、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前所述随着循环功能降低,心衰患者并发胃肠道出血、坏死的几率显著增加,研究[14]发现胃肠道慢性出血在心功能降低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0.36%,在心衰患者中则迅速增加到4.4%。胃肠道内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细菌,细菌及细菌代谢产物包括乳酸、吲哚等进入血液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形成慢性炎症状态,而单核细胞作为慢性炎症的主要应答细胞其浓度与慢性炎症持续时间及炎症程度呈现正相关。嗜酸性粒细胞主要与变态反应及寄生虫类疾病有关。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较少,虽然在本研究各组中水平存在差异,但并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

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主要由骨髓及肝脏生成。本研究中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在心功能降低的初期(I级)即有血红蛋白的降低,但在II 期血红蛋白有明显升高,甚至接近正常水平,但在III、IV 级患者中则显著降低。心功能降低初期,心输出量减少、由于肾瘀血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变化导致循环血量相对增加,抑制骨髓造血,导致血红蛋白浓度降低[15]。Tsui AK 等[16]认为当机体出现缺氧状态(心功能II 级患者)时,低氧诱导因子、一氧化氮等物质浓度增加反馈性促进骨髓、肝脏生成血红蛋白,而在缺氧严重时则会抑制血红蛋白生成。以上原因可能解释了本研究中四组患者之间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因素。

综上所述,心功能分级与体内免疫细胞表达水平存在相关,随着心功能的降低,患者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水平存在增高趋势。而血红蛋白则在缺氧初期诱发浓度增加后随着分级增加有显著降低的变化。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中性粒细胞在稳态和病理状态下的免疫调节作用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