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物消风散对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证)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10李艳杨春艳柳研练娜杨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风团血虚荨麻疹

李艳,杨春艳,柳研,练娜,杨瑶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0 引言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在皮肤科临床中非常常见,是较顽固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CU 属于自限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反复发作的红斑、风团伴剧烈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病。从病程来说,大多数患者发病时间超过6 周,每周至少发作2 次[1]。CU 患病率约为1%,是一种令人痛苦的疾病,能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2-3]。现代医学对CU 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CU 发病与患者自身抗体、遗传等因素有关联性。西医治疗CU 的药物包括常规抗组胺药、传统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奥马利单抗等治疗[4]。然而,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症状控制的治疗效果也是不令人满意的,且逐级出现副作用和对长期药物的依赖。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具有更令人满意的安全性特征的替代疗法[5]。中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研究荨麻疹治疗的重点。笔者运用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证)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临床均诊断为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证)。将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脱落1 例,最终实验组入选30 例,对照组入选29 例。实验组:男性13 例,女性16 例,年龄20~65 岁,平均(31.87±6.16)岁,病程最短3 个月,最长15年,平均(3.27±0.86)年。对照组:男15例,女13 例,年龄19~63 岁,平均(29.59±5.35)岁,病程最短2 个月,最长18年,平均(4.25±0.67)年。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会制定的《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 版)》[6]①几乎每天发生的大小不等风团,伴全身瘙痒不适;②发作时间持续6 周以上;③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发作的皮疹伴瘙痒;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7](李曰庆,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①中医诊断标准:瘾疹: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风团,皮疹骤起骤退,发无定处,消退后风团不留痕迹,病程6 周以上。②中医分型标准:血虚风燥:风团反复发作,发作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同时出现烦躁易怒,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片(苏迪,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mg 一片),用法:每次10mg(一片),每天一次,连续服用4 周。实验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四物消风散。四物消风散:当归15g、生地10g、防风10g、丹皮15g、地肤子15g、蛇床子15g、山药12g、赤芍15g、川芎15g、白鲜皮15g、蝉蜕6g、薄荷6g。注:以上中药均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中药房进行熬制,每剂中药包装成3 袋 ,每袋剂量约为150mL。服用方法:一次口服一袋,一日三次,一日一剂,饭后半小时口服。治疗时间均为4 周。治疗期间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发物、避免搔抓、注意休息。

2.2 观察项目

评分指标参考卫生部《药品临床实验管理规范(试行)》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标准。按4 级评分法给予评分,0-3 分逐级评分,分别包括风团数目(无、≤10 个、11~20 个、>20个),风团最大直径(无、<1.0cm、1.0~2.5cm、>2.5cm),瘙痒程度(无;轻度,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中度,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度,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持续时间(无、<4 小时、4~12h、>12h),发作次数(无、1 次、2~3 次、>3 次)。得出这些症状评分的总和即症状总积分(TSS)。

2.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判定:治愈:皮疹消退,瘙痒消失,不再发作者,疗效指数=100%;好转:风团消退30%以上,或风团发作的间隔时间及次数延长,或瘙痒减轻者,100%>疗效指数≥40%;未愈:风团消退不足30%,瘙痒无明显改善者,疗效指数<40%。

2.4 将数据导入excel 2016,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分类资料、定量资料分别采用频数/百分比和均数±标准差(偏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比较分析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比较分析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治疗前后比较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比较分析采用符号秩检验)。

3 结果

3.1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 1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风团数目、最大直径积分差值比较

见表3。

表3 风团数目、最大直径积分差值(n,%)

4 讨论

荨麻疹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为“瘾疹”范畴,始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其根本原因在于正气不足、体虚久病导致气血不足,卫外不固,加之风邪乘虚而入;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等因素导致风邪搏结于皮肤,发生风团。总之其与“风”有着密切的关联,治疗上多以“祛风”论治。若因正气不足或与风邪合蕴于肌肤,阻滞营卫,肌肤失养,故发为瘾疹,而成血虚风燥证。因此CU 就诊患者中证属血虚风燥者居多,施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汤药,往往会收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四物消风散出自《医宗金鉴》,具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充分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念。方中生地黄、当归、赤芍具有滋阴润燥,养血止痒;川芎、鸡血藤养血活血,祛风止痒;防风祛风止痒;蝉蜕、薄荷、白鲜皮清热疏风;地肤子、蛇床子等清热利湿,通络止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8],方中生地黄、当归、赤芍等药物能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吞噬功能,促进外周淋巴细胞转化,故可杀菌,抗菌等作用;实验研究还证明:方中白鲜皮具有较好的抗过敏功能,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抑制慢性反应物等过敏介质的释放。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3);改善荨麻疹的临床症状方面:实验组在风团数目优于对照组(P=0.016),对照组在改善荨麻疹的风团最大直径方面优于实验组(P=0.724)。

综上所述,四物消风散与西药联合可提高辩证为血虚风燥证的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为慢性荨麻疹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研究。

猜你喜欢

风团血虚荨麻疹
箕的琴弦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