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干预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09陈海燕
陈海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6)
疼痛是骨折术后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具有一定伤害性,有研究表明,剧烈的疼痛不仅会引发患者出现负面心理应激反应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会影响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不利于术后康复。镇痛泵镇痛效果显著,但副作用较大,在骨折术后镇痛中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配合有效的疼痛护理对缓解术后疼痛尤为重要[1]。本研究以我院92例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诊治的骨折术后患者92例进行分析,且排除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凝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手术禁忌证、精神病史及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0~73岁,平均(45.16±3.07)岁,骨折类型: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14例,髋关节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12例。研究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1~72岁,平均(44.12±2.53)岁,骨折类型:上肢骨折13例,下肢骨折15例,髋关节骨折10例,股骨颈骨折8例。两组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的术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疼痛护理,具体为:(1)心理护理:骨折术后患者常因活动受限及疼痛而伴有焦躁、抑郁等负面心理应激反应而加重疼痛,护理时应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疼痛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反应以及负面情绪对疼痛的影响,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情绪调节,邀请家属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谈心,共同帮助其疏导负面情绪,提高疼痛阈值以缓解疼痛[2]。(2)疼痛护理:术后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指导患者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听音乐、聊天、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疼痛,对于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应用镇痛泵或给予止痛药物。帮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避免因体位不适引发疼痛。(3)换药:换药操作前先与患者进行沟通,向其讲解换药对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操作时动作轻柔,尽可能避免牵拉伤口而引发疼痛,换药后妥善安置患肢。(4)物理疗法:定期为患者翻身、变换体位,协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性锻炼,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按摩活动时不要触及到伤口,动作轻柔,避免加重疼痛。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量表评价, 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3]。并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2 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
干预前,研究组的VAS评分为(6.42±0.68)分,对照组为(6.37±0.73)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为(2.59±0.45)分,对照组为(4.46±0.43)分,干预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中,27例患者满意,16例患者基本满意,3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3.48%(43/46),对照组中,22例患者满意,14例患者基本满意,10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8.26%(36/46),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骨折患者术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传统的护理往往只关注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对疼痛的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影响康复速度。大多骨折术后患者常因对疼痛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加重疼痛。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心态与稳定的情绪对增加机体疼痛的耐受性具有积极意义[4]。疼痛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服务,以缓解疼痛为目的,充分遵循“个体化差异”原则,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镇痛手段、换药、物理疗法等措施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水平,避免换药不当引发的疼痛,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术后恢复[5]。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促进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