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思维,助推高效课堂
2020-12-08郭凡
郭凡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创造高效课堂,激活学生思维是关键因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从课程标准出发,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现实,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学习需求,采取恰当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及参与积极性,达到助推高效课堂的作用。在众多方法中,“质疑、思辨、创境”可以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激活思维;高效课堂;质疑;思辨;创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116-2
初中阶段(12~15岁),正是学生思维飞跃发展的阶段,尤其是逻辑思维在感性认知的支撑下,逐渐占据优势。据此,笔者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形成了以“质疑、思辨、创境”为核心的学生思维激活的途径。
一、质疑设难,激发探索热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自问题开始,而问题的起点在于“疑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问,生动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引起学生主动思考。课堂提问,要注意提问的互动性,也要注意提问的延展性,既有山重水复的无奈,也有柳暗花明的惊喜。高质量的设疑能够使学生主动地产生疑问、追问答案、主动探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
例如,学习科教兴国内容时,教师是这样设疑的:出示了漫画材料《喜与忧》,同时设问“何喜?何忧?因何?何解?”学生们既对漫画感兴趣,也对教师的怪异设问感到新奇有趣,由此引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积极思考的热情。接下来的课堂推进,就会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中变得简单,无论是传统的讲授方式,还是新型的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学生都会因心中的疑问而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反复思考,主动探索,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我国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此为喜;但是在更多的领域还远远落后世界发达国家和创新型国家,还面临着许多压力,此为忧,有喜有忧,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再究其原因,观察生活,发散思考,找到多种原因,再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教育落后是根本;最后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可见,只有通过激发思维活力,调动学生参与,才能增进课堂活力,从而使合理结论的得以顺理成章地收获。
二、思辨争论,辨出思维火花
社会生活复杂多样,本就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应该允许争辩的存在。论辩的过程,是思维激烈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非常灵动,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甚至产生许多新奇想法,创新观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见解。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丰富课堂内容,更让学生在思辨中获得收益。
成长中的初中生,个性突出,独立意识强烈,同时内心又充满了矛盾、困惑。他们拒绝说教,渴望通过平等交流的方式解决内心的冲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设置思辨的焦点问题,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内心认知冲突,触动原有的认知心理结构,让学生思考、辨别、选择,在思辨中明晰,在思辨中收获。例如网络游戏、网上交友,对于初中生来说已经是再普遍不过的了,他们往往通过网络获得成就感、力量感,满足自我需要。但是在教师、家长的眼中,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犹如洪水猛兽,必须坚决制止。如何面对网络,这是学生内心的困惑。在学习网络交友时,教师通过设置网络交友(网络游戏)利与弊的辩论赛,引发了学生激烈的争论。又如诚信的话题,生活中的情境复杂多样,面对不同的情境,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么,撒谎是否就一定是不诚信呢?医生对病人某些宽慰;教师对学生的某些激励;甚至某些委婉地拒绝又该如何理解呢?在学习诚信时,这些问题一经抛出,立刻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争论。学生们绞尽脑汁,旁征博引,据理力争,努力证明自己的观点。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争论,不但有效地解决了此类困惑,还帮助学生形成了全面客观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巧设情境,引导深入思考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必要的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的外部环境。”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内心形成共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情境的创设,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
在心理常识的教育中,可以创设注重心理体验的实验情境。例如《爱的冲突》中,有一则关于小冰和爸爸对话,涉及到父子俩对于小冰晚上何时回家的矛盾冲突。谁是谁非?同学们分成两大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体验小冰和父亲的心理。学生们炸开了锅,“小冰组”努力想办法征得爸爸的同意;“爸爸组”努力想办法说服小冰早点回家。热烈的讨论后,几组同学惟妙惟肖地表演了这一事件的不同发展可能。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既体验了心理,懂得理解,懂得换位思考,又积极想办法找措施,掌握了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实效。
创设视听情境,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不但可以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新奇感,从而引起兴趣,激发想象力,调动学生思维。例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教师选择以视频的方式来呈现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在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缺水的地区大地干裂,庄稼枯萎;看到自己的同龄人用稚嫩的双肩背起沉甸甸的水桶走几公里的山路去背水;看到那一小盆水的多次利用;看到女孩轻轻地慢慢地小口地喝一碗清水,每一次,都不过是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面对这样的视频,学生一边看,一邊思考,教师的讲授已经变得不重要。就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既能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也能反思自己对资源的浪费行为,还会主动思考用什么方式来面对如今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
有的时候,巧妙地留白,创设悬念情境,反而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情境创设中适当留白,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思考的空间,启动学生思维,鼓励尝试探究。例如在学习自立知识的时候,以一段对话来创设情境。
女儿:妈妈,我洗碗!
妈妈:你不会,等我来!
女儿:妈妈,我拖地!
妈妈:你不会,等我来!
女儿:妈妈,我自己起床!
妈妈:……
教师设问引导,“接下来,妈妈会怎么回答?对女儿以后的人生会有怎样的影响?”在悬疑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调动,学生的思考会更加深入,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考虑到依赖思想,缺乏自立的危害,还会深入地反思自己的表现,发现不足,树立自立思想。这比教师告诉学生答案要有价值得多。
此外,优雅诗词、风趣比喻、哲理故事;甚至包括教师的个人魅力,表情动作语言等等,使用恰当,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更能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思维更加开阔,更加活跃。
学生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蕴藏着主动发展的可能。课堂教学中的质疑、思辨、创境,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在感悟、思辨中碰撞,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与自我发展的机会,驱使他们主动发展,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激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也应该留意以下几个重点。首先要紧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的基本要求,无论怎样的教学设计,都只能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地确定思维激活的方式。否则,活则活亦,却无法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无法达成课标的要求,也是徒劳。其次要彰显人文色彩,发挥德育功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也是一门具备综合性人文性的课程。在激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必须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构建真情课堂,同时还必须关注现实世界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需要。真善美的课堂才是真正能够让学生灵魂得以净化,道德得以升华的德育课堂。最后,要发挥学生主动性,深化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要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激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学生主体,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尽可能有更多的学生拥有真正参与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业飞.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J].小学时代(教师),2011(8):15.
[2]朱红霞.思想品德课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J].考试周刊,2008(40):128.
[3]俞金池.思想品德课学生思维激活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2014(3):26-27.
[4]韩会红.关于思想品德课课堂设问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8):231.
(作者單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广东 东莞 5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