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对办好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几点思考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同质化版块新闻节目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民生新闻也叫新概念新闻。它是以百姓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百姓的平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百姓的生存状态为关注焦点,以百姓的视觉来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的。民生新闻的兴起,被专家们称为中国新闻的第三次革命,为传媒时代注入了新的活力。遍观全国各省电视频道,民生新闻节目数不胜数,如南京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陕西电视台的《都市快报》、西安电视台的《西安零距离》、成都电视台的《成都零距离》,在各大媒体节目中占有很大份额。雄踞中原的河南电视台凭着鼎盛的人口资源,在现有的八套节目中开设民生栏目尤嫌不够,干脆拿出一个频道来专门关注百姓生活。民生新闻节目在百姓生活中的确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不过,民生新闻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负面消息较多、内容碎片同质化的问题。依据笔者对民生节目的跟踪观察,对民生新闻的共性、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民生新闻节目应如何突破窘境寻求发展进行探讨。

一、民生电视新闻的现状与问题

一是选题方面,负面信息较重,新闻理性缺失。民生新闻栏目中,负面选题集中的情况几乎普遍存在。报道涉及火灾、诈骗、纠纷等负面内容较多,给百姓以生活周围事故频发之感。同时,由于过多记录百姓的情感纠葛,生活矛盾,民生新闻理性缺失的现象也日趋明显。都市类媒体在探索真正的“民生”新闻道路上,任重道远。

二是碎片化存在,新闻价值有待提高。民生新闻大多堆砌生活琐事,出现“泛平民化”趋势,新闻价值不高。同时,内容碎片化、表面化普遍存在,新闻对事件缺乏深度与纵向分析,话讲半截不彻底,结尾部分虽有引导但不深入。部分报道连事故原因、处理结果也没有给出答案。

三是同质化情况明显。不少栏目从报道选题、版块设计再到栏目风格,同质化现象明显。报道选题涉及事故、案件、政法等类别,处理方式也大致相同。另外,报道风格呈现短平快节奏;栏目包装也是大同小异,陷入同质化窠臼。

二、民生电视新闻的共性特点

一是品类丰富,收视表现抢眼。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始终贯彻立足本地、服务民生的宗旨。从品类上来看,有以主持人命名的帮忙服务类节目,如河南民生频道的《小莉帮忙》、 济南新闻综合频道的《今晚我帮你》、有强化互动类的节目,如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DV观察》等。从收视来看,它们大多位列当地电视新闻节目收视前十,市场表现抢眼。

二是定位区分,时长基本在90分钟内。各地面民生新闻频道的播出比重虽然逐年提升,但在定位与特色上各有区分,都在尽量避免同质化。如济南新闻综合频道的《今晚20分》和《今夜我帮你》,前者追求的是“第一时间绝对现场”,后者凸显的是帮助、帮忙类报道。二者的时长基本都控制在90分钟以内,在有限的时间突出重点,避免了编排紊乱的问题。

三是老少皆宜,释放受众收视热情。民生新闻因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百姓所想,俘获了一批忠实观众。除受到中老年观众青睐外,也有一定比例的年轻、高学历、高收入观众。以湖南省台两档民生栏目《都市1时间》、《经视焦点》为例,前者4-23岁阶段、大学以上学历、5000元以上收入的观众市场份额分别为12.6%、13.2%、16.4%;后者则分别为12.5%,14%,23.8 %,部分高于平均份额

三、民生电视新闻的突破与发展

一是挖掘深度,追求精品力作。目前,电视民生新闻似乎陷入“求多”的误区,不少栏目报道量数十条之多,内容不可避免地停留在事件表面。民生新闻应挖掘事件的前因后果,探寻引导,形成大版块。2015年以来,湖南都市频道《都市晚间》栏目经过多轮改版升级,报道量减少了一半以上,大版块内容增多,报道故事性、可看性增强,在长沙市场份额持续数月上涨。深度提升了,民生新闻的信息量、服务性与指导性会随之增强,而碎片化、表象化的情况也会得以改观。

二是优化编排,形成版块特色。编排结构不合理,缺乏整体科学的统一筹划,是目前民生新闻普遍存在的问题。央视索福瑞对观众收视行为的长期观察结果表明,观众人均每天收视段数为15段,每段时长15分钟。15分钟后便进入疲倦期,如果没有新的刺激,容易做出调台、弃台选择。因此,民生新闻亟待掌握节奏,优化编排,改变碎片化状态,有效将新闻服务落实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当然,优化编排,让各版块之间有机关联,需要长期摸索

三是加大创新,凸显栏目个性。民生类栏目可尝试各种突破。首先,研发不同的节目品类,或增加“调查”、“评论”的分量,或挖掘有血性有智慧的民生节目主持人,提升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其次,创新多种表现形式,尝试多种传播途径与手段,如充分运用SNG 直播车,实现直播常态化;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直播节目、充分发挥观众的参与积极性。再者,加大其它民生内容的扩展,聚焦带有公众性、普遍性的事件,赋予一定的情感、意义和判断,倡导社会理智和风尚。

四是摆脱浅表,融入宣传主流。媒体要建立“国计”与“民生”融合的思维习惯,将政府意志和百姓意愿有机统一。结合社会热点,回应百姓关切,承担媒体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从政策中选取事关民生的重要信息,以百姓视角进行解读,体现记者的业务素养与功底。

未来媒体的竞争一定是品牌的竞争,而品牌又需要内容来支撑。因此,民生新闻一定要有开阔的大视野,摆脱浅薄、挖掘深度、凝聚共识,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让人们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只有主动向主流媒体靠拢,坚持内容为王,做到有温度、有感染力,不断打造权威性和公信力,才能让民生新闻升华成具有旗帜意义的主流新闻,获得整体水平与品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同质化版块新闻节目
同质化管理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青年写作同质化现象”二人谈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新闻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研究
同质化叙述中的价值重构——从韩剧《太阳的后裔》说开去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