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改善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12-08陈晓榆
陈晓榆
(东阳市人民医院,浙江 东阳 322100)
随着近年临床研究者对肿瘤的了解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方法得以提出,但截至目前,化疗仍然是肿瘤患者常选用的治疗手段[1]。应当注意的是,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不仅可作用于癌细胞,同样可作用于正常细胞,致使患者其他组织与器官受损,引发诸多副反应[2]。为切实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状况,本研究提出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并实际以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为例开展实验,研究报道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资料
以随机数表法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测组,其中参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1~80岁,平均(51.39±3.70)岁;观测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0~76岁,平均(52.05±3.36)岁,患者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测组施行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情志干预:中医认为人之七情与疾病关联密切,而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极易出现焦虑、恐惧、不耐烦等情绪,导致正气损耗、血气不和,从而引发胃肠功能紊乱。这提示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当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可为患者及家属介绍化疗过程、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其认知,减轻心理负担,同时根据患者喜好安排读书看报、听音乐、散步等活动,分散注意力,改善负性情绪。
(2)膳食疗法:化疗药物性质偏寒,极容易加重患者内虚,减弱胃部动力及脾脏运化能力,护理人员应当遵循“药食同源”原则,通过调节日常饮食改善患者内虚,可给予山楂肉丁、黄芪山药羹等食物,开胃健脾,缓和副反应。
(3)穴位贴敷:取3-5克生大黄,加入白醋调和,使用外用敷料固定于神阙穴,用热水袋局部热敷,每日更换.
(4)耳穴压豆:耳穴压豆的部位包括神门、皮质下、交感、胃等穴位,使用探棒寻找敏感点,将压痕视为标记,以75%乙醇棉球对耳廓进行消毒,待干后夹取王不留行籽对准标记张贴,以指腹轻微按压,以患者感到疼、软、酸、麻、胀为宜,每日按压4~6次,3~5min/次,3d后贴对侧耳穴,两耳交替进行。
(5)副反应处理:针对出现肠道副反应的患者,护理人员平日可为患者腹部进行推拿按摩,采用腹部拇指揉压法、摩脾胃法、腹部旋转法等,连续推拿50~100次。同时可选取患者足三里、神阙、内关等穴位,进行隔姜艾灸,10~15min/穴,以患者皮肤温热为宜,1次/d。
1.3 研究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是否出现胃肠道副反应,将副反应分为4个级别:①无:化疗过程未出现恶心呕吐症状;②轻度:化疗过程存在轻微恶心呕吐,食欲无碍;③中度:化疗过程每日可出现1~2次恶心呕吐症状,对食欲存在影响;④重度:化疗过程每日出现3次以上恶心呕吐症状,食欲严重减退。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轻度+中度+重度)/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计数资料(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以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 果
评价两组患者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观测组患者中40例未发生胃肠道副反应,9例发生轻度胃肠道副反应,7例发生中度胃肠道副反应,4例发生重度胃肠道副反应,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为33.33%(20/60);参照组患者中35未发生胃肠道副反应,11例发生轻度胃肠道副反应,9例发生中度胃肠道副反应,5例发生重度胃肠道副反应,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为41.66%(25/60),组间对比显示观测组患者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x2=9.930,P=0.002),数据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中医学著作中将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胃肠道副反应归类于“药邪”、“药毒”范畴,其认为在人体在“药邪”、“药毒”的影响下会出现脾气亏虚、胃气不和现象,若症状迁延日久,则还会影响水谷精微的吸收,进而导致病情加重,影响化疗效果[3]。
为解决上述问题,巩固患者化疗效果,临床研究者提出应用中医护理干预。该护理灵活运用了中医学经典理论以及方法,首先从七情六欲入手,疏解患者情绪,调和机体气血。其次遵循“药食同源”理论,指导患者正确饮食,促进损伤细胞修复。同时配合穴位贴敷、交感,皮质下,胃,神门等。耳穴埋豆刺激相应穴位,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最后利用隔姜艾灸、推拿按摩等方式,畅通气血,平缓胃气,减轻胃肠道反应的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实际探讨该护理手段的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为例开展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观测组患者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肿瘤化疗患者施行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胃肠道副反应发生,在临床诊疗上极具指导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