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体会略谈
2020-12-07黄卫红
黄卫红
摘要:笔者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谈论心得体会。文章指出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于小学教师在系统学习中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思政课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师坚定科学信仰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师信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题目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该讲话要点收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学习贯彻《习近平淡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学校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把这一重要著作作为床头书、案头卷,深学细悟、融会贯通、笃信笃行。
要切实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要坚持“严”字当头,以从严治党引领从严治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校要求,要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际成效带动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以生为本、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教师队伍。
要强化敬业精神,全体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坚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要开展学习讨论,结合各自工作和实际谈体会说工作,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在系统学习中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全面发展。
二、上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上好思政课的重要性,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个要求鲜明有力、内涵丰富,讲清楚了教师上好思政课的特殊重要性。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表明了“立德树人”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特殊重要性。我们的学校是公办全日制小学,教书育人是我们的中心工作。“立德树人”是一个综合育人目标,是“立德”与“树人”的叠加与融合:一方面突出立德的优先性,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使他们学会做人;另一方面又重视树人的全面性,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树人”包含“立德”,“树人”首在“立德”,“立德”助力“树人”。学校所有课程都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但思政课由于在“立德”上直接发力,并以此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因而在立德树人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要上好思政课,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小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最重要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对此,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广大教师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责任重大。
三、上好思政课,传递社會主义信仰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科学结晶。传播知识、创新知识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学校的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正能量,思政课也是如此。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特别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或信仰。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是相同性质的文化现象,都是人内心世界的意识倾向和精神力量,对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起着支撑和引导作用。相比而言,价值观念比较宽泛,而理想信念更为聚焦。因而,人们往往用理想信念来指称最核心,特别是最高层的价值观念。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或信仰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加需要青年人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并结合青年群体进行了理论阐述。他指出:“理想指引入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
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正是小学教师上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神圣职责。广大教师要从“铸魂育人”的高度去理解、把握和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更加突出政治意识,更加强调理想信念。如果说“立德”的内容十分广泛,体现了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全面要求,“铸魂”则更加聚焦于人的正确理想信念的确立。因此,我们要上好课,传授知识,更要上好思政课,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信仰观,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四、为人师者,要有坚定的信仰
信仰不是一种关于外部客体的纯粹认识现象,而是内在地包含主体的人格成分。教师是讲信仰的人,只有自己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使信仰人格化,从抽象道理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化存在,使信仰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就是这个意思。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并强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更加说明了教师自身信仰在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如果说“师”是人格魅力,“道”是真理魅力,那么真理魅力需要人格魅力来衬托和支撑。如果教师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他就不能讲好思政课,也就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教师只有自身信仰坚定、旗帜鲜明,在讲信仰时才真正能做到理直气壮、真气充盈,体现出信仰的感染力。信仰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和深层情感的真理。信仰的传递不仅需要从理智上讲道理,同时也需要相应的热情感染,最好是理智与热情有机结合。那么,热情来自哪里呢?当然是来自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来自基于信仰的真情。而真情的自然流露是最能感染人的。感情不能假装,假装的热情总是苍白无力的,瞒不住任何人。数百万年的社会交往,已经使人进化形成了敏锐的情感感知能力。面对真实的感情,人们总是受到触动,而对于假装的感动则不会有真正的共鸣。只有内心有真实的信仰,才能把信仰课程讲得声情并茂、合情合理、入耳人心。否则,不论知识如何渊博、辩才怎样无碍,都不能真正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
事实上,广大教师是热爱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们正是通过听教师的授课,以及与教师更多的接触来不断接受教师影响的。从近年来各种观察和调查情况看,大多数教师的人格影响和教学效果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特别是涌现出一批批名校长、名教师,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念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当然,也有个别人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国家也缺乏深厚感情,不能理直气壮地上思政课,甚至提到党和国家时语带嘲讽,对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起着一种消解作用。这种没有信仰的人,绝不是合格的人民教师。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一旦形成信仰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有一个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自觉维护和不断加强自身信仰的修养过程。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社会现象的冲击和影响。因此,作为有信仰的人,教师要细心呵护和滋养自己的信仰,磨砺自己的信仰。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强化和深化自己的信仰,使自己在信仰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