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有效性探究

2020-12-07赵楠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过程同学活动

◎赵楠

一、活动开展背景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大多都是进行课本内容的传授,或者考试技巧的训练,但却在日常教学中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所以导致很多孩子虽然卷面成绩过得去,但语文能力却很差。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基本使用同一个模式: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过词句关、读读文章、理解大意、概括段意及中心、小结写作手法、学生根据教师提问回答……就这样,一节课收效甚微。面对这样的现状,很多语文老师都愿意积极地参与课堂改革,想要做出一些新的改变。而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成了尝试的重点,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改变他们对于语文学习枯燥无聊的认知,在活动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能够更好地运用电脑等平台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能力。

二、活动主要构成

课前三分钟演讲一般由学生单独上台展示、老师和同学进行评析、每天反馈小结三个部分组成。学生上台展示是活动的主体,也是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后两个部分因展示文本感悟或活动的需要而展开,有时学生展示文本较长,来不及评析与小结,上课铃声就响了,也就结束活动进入课堂授课环节。

课前三分钟活动须由老师进行明确地界定: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话题、文本,而至自主选择活动形式、活动进程。学生口头表达活动,是区别于教材学习,区别于教师课堂讲授模式的,旨在弥补单纯教材文本授课造成能力素养不足的语文学习活动。

三、活动理论支持

开展“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是具有充实的理论基础 ,即ARCS模型理论。

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绩中16 ~20%甚至30%的差异是由学习动机造成的。因此,对教学设计者来说,理解动机原理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是相当重要的。到目前为止,约翰M·凯勒的ARCS 动机模型仍是将动机原理整合到教学设计过程的最系统的学说。

ARCS 模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过程:为了激发一个人的学习或工作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一项学习或工作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再使他理解完成这项任务与他密切相关;接着要使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从而产生信心;最后让他体验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感到满意。

我们将模型和我们三分钟演讲活动进行结合:在我们的学生一旦接到活动展示的任务后,他们的神经就会活跃起来,因为任务会激发他们兴趣和动力,所以为了做好展示,他们会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思考、与同学交流探讨,甚至展示前的演练等等。努力做好展示时的每一个细节:站姿、声音、表情、书写等等。例如:近期班上刚刚有位同学向大家推荐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城南旧事》,准备充分,内容精彩,当时同学的掌声经久不息。原来这个同学性格极为内向,学习成绩在班上也属于垫底水平,但是却展示了非常精彩的三分钟。有一位和他比较要好的同学忍不住说了出来“李小东(化名)为了这课前三分钟的展示,准备了几天,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在认真思考。”他的话再次感动了我和同学们,以后,这位同学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愿意和同学们交流,热爱学习,长此以往,他的成绩自然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可见,这样的展示活动具有很大的推动力量,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

四、活动主要形式

因为学生的展示,语文不再只是那一本教科书,而是有了丰富的内容,广阔的空间、时间,于是,语文活泼了起来:

(一)诵读优秀诗文

诵读的作品优先选择自己近期阅读过好的文章或者诗歌,当然也可以是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诵读之后最好能够加入分享的环节,并进行简要的赏析,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又促进了写作。

(二)讲故事

搜集和阅读成语故事、哲理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并将它们生动地讲给大家听。培养了学生积累的好习惯,口才的练习,思想的教育。

(三)聚焦新闻

可以重点关注下校内外或国内外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聚焦热点,同时新闻材料也可以作为作文的积累素材,一举两得。

(四)名言警句赏析

名言警句一般是来源于生活,对普通人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在准备展示的过程中要求主讲人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同学们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少教益和启迪。

五、活动主要目标

(一)锻炼学生的胆量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少站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在面对全班同学时,他们会缺乏胆量,但是如果布置成每位同学必须 完成的任务,他们就会硬着头皮,必须去完成。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谨慎地完成第一次展示后,老师在第一时间给予表扬性的点评,同学们也会献上鼓励的掌声,这样会让他们自我肯定并充满信心,这样在下次展示时,他们就会更加用心准备,也会更积极地去争取展示的机会。长此以往,班上每位同学积极参加展示,整体的语文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三分钟的展示活动,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前期准备将自己需要展示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然后站到讲台上后又需要通过语言传递给台下的同学,别看只是这短短的三分钟,他们需要把一个成语、一个小故事、一首诗歌或者人物介绍精确并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是需要很强的能力,所以这个过程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想要在展示中能够有精彩的表现,就要求各位同学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够认真观察问题,搜集到对自己展示有帮助的材料,再进行分析,总结成可以展示的PPT或者文档,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他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师生心灵沟通,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当展示完成后,老师进行表扬式点评时,学生们就可以了解到老师的心态和观点看法。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了解他们学习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心态和他们当下流行感兴趣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他们的正确观点,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看法,互相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这样,师生们的心就拉近了。

语文的课前三分钟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尝试,希望每位同学在这过程中都可以建立自信,同时建立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语文学习不再是别人口中无趣枯燥的课堂,而是多姿多彩、丰富活泼、有吸引力的课堂。

猜你喜欢

过程同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