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类专业通识技能培养路径研究
2020-12-07王建涛
◎王建涛
一、专业技能培养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政策提供有力支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山东省教育厅等11 部门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鲁教发〔2018〕1 号)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18 年5 月印发)等相关文件精神,更好地服务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建设,依托区域内航海类院校开展水上职业技能提升与素质拓展等为主要项目的通识技能培养,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助力经济社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二)海事行业发展亟需破题
在交通强国和海洋强省的大背景下,截至2020 年底,全国注册海员中,出生地为山东的海员118.02 万人,占全国总量的21.7%,“十三五”期间稳居全国第一,山东是名副其实的海员大省,有力保障了海上物流链的安全畅通。但从市场反馈看,“山东海员”的品牌主要源自责任心强和服从管理,而水上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稍有欠缺。从海员外派来看,高端劳务市场份额差强人意,做优、做强空间较大,虽然海员人数相对于需求的缺口已接近平衡,但高技能、高素质海员的市场仍然有一定空间。所以,从海员大省向海员强省的发展转变迫在眉睫。
二、改革实施路径研究
(一)优化课程体系
围绕涉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海员技能竞赛和户外技能大赛项目,开发水上技能提升与素质拓展课程群。把《值班水手》《个人求生》《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操作与管理》《精通急救》《游泳》《心理学》《队列体能》七门职业技能课程优化组合,分成七个模块进行系统教学。充分发挥航海技能竞技协会的社团作用,选拔优秀学员参加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山东省海员技能大赛和全国户外技能大赛等各级别比赛,提供优质人才储备。
(二)改革教学模式
加强实训设备和场地建设,重实操轻理论,把课堂搬到实验实训场地,做中教、做中学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贯彻始终。经过目标确立、学习体验、分享交流、提炼整合、应用跟进、目标实现的步骤完成教学过程。通过反复实操,历经入门学习和熟练掌握阶段,最终达到精通技能的水平。
(三)融合校外实训资源
拓展学习资源,充分利用潍坊市鸢都湖九龙水上俱乐部、潍坊市超级体育皮划艇俱乐部、潍坊滨海龙舟帆船基地、潍坊一中游泳池、潍坊华洋水运学校和山东海事职业学院跳水场地等校外实训资源进行水上技能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活动,为丰富学生的水上训练活动项目并提高其相关技能水平提供充足的场地设备。
(四)丰富水上素质拓展活动
依托潍坊市龙舟运动人才培养基地、潍坊市中小学生水上安全知识教育实践基地、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航海科普基地、航海技能竞技协会、海魂龙舟协会、蓝鲸船模社等平台,积极参加或举办各级别龙舟赛、皮划艇夏令营、水上救援、皮艇竞速、水上泅渡、野外求生训练、中小学生水上安全教育宣讲和船模制作等各类活动,提高学员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敢打必胜、突破极限的信念。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实施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一是招聘相关专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学科)骨干带头人、教学名师等,迅速提高教学团队实力,建议从青岛远洋海员职业学院引进相关优秀人才;二是派本校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相关经验,例如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海员技能大比武训练备赛、浙江海洋大学的海岛求生课程、聊城大学的龙舟运动等均是各个领域的翘楚,间接经验的获得有利于我们在项目建设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三、结语
通过分析海员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水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为主体,以综合素质的拓展教育为辅助,围绕涉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出水上技能提升与素质拓展课程群,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海员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其适岗能力及工作能力,推动海员教育培训工作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