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航海类专业特色的高校龙舟运动探索与实践

2020-12-07李小朋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龙舟航海名师

◎李小朋

龙舟运动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诸如训练体系不够完善、人们认知不够系统、设施设备过于陈旧等诸多问题。

一、高校发展龙舟运动的优势分析

(一)灵活的办学体制机制

建立了股份制的办学体制,校企共建专业形成了开放办学格局。通过积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股份共建的办学体制,成立董事会,明确各方职责、权限和利益,建立起灵活的办学机制,示范引领了国内航海类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改革。

(二)具有完善的教学实训资源

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接国际标准,开发了基于行业特色的VR 教学与实训资源,建成了满足国际化船员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解决了特色行业设备更新快、操作不方便等问题。按照STCW78/10 国际公约标准,建成了融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实训中心,可面向社会开展三副、三管轮、电子电气员等项目的培训,示范带动区域内航海类专业发展。

(三)具有高水平的师资教学团队

通过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学名师、青年技能名师等系列工程的培育,高校中已逐步建成一支以技能大师、“教练型”名师等行业企业工匠为依托的教师队伍。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海事主管部门对教师数量及任职条件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教练型”名师、骨干教师和企业师傅三支教师队伍,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聘期考核“教练型”名师,动态调整骨干教师,按需聘任企业师傅,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职称)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灵活用人机制。

(四)具有先进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起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保障和教学管理贴近航海类专业营运船舶岗位一线的培养模式。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要求,把握质量核心,突出双元主体,结合船员任职岗位特征,深化“招生即招工、以中介为媒、企业委托、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机制,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尤其是高职院校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的专项培训具有先进的教学与管理体系。

(五)具有完备的多元合作平台

高校不仅承担了人才培养的职能,同时扮演了融合政府、行业、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的重要角色,在龙舟文化的传承中从高校入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与丹麦马士基航运有限公司、香港航运有限公司、华洋海事中心等境内外航运龙头企业合作,深入开展龙舟传承活动,切实提升校企协同育人能力。

二、高校发展龙舟运动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化的龙舟运动师资力量不足

龙舟运动作为一项竞技类的运动项目,将其打造成特色品牌项目对于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交通类的院校。但是,龙舟运动的特殊性,高校中很难引进或培育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致使在高校中开发龙舟运动很难达到普遍性与实用性的目的。

(二)龙舟运动设施设备配备不齐全

龙舟竞技中,国家对艇的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于拟开设龙舟运动的院校,基于政府采购的相对滞后性等因素很难在短时间内配齐完备的设施设备。对于已开设龙舟运动的院校,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因素也较难保证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龙舟竞技项目。

三、高校龙舟运动的特色发展路径

创新水上安全教育的实践方式,建立山东水上安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社会公益反哺。针对船员基本专项技能的通用性,面向城镇社区、中小学积极开展防火灭火、个人求生、精通急救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社会群众的水上安全意识,提高水上救生 技能,通过集成VR 技术,建立基于龙舟运动的水上安全教育和技能鉴定实践基地,围绕龙舟运动制定有效的宣传与推广方案和计划,推动航海知识走进中小学、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实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等效益,增强民众的中国梦和科技兴国意识。

四、结语

龙舟运动作为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运动项目之一,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高校理应承担起传承与发扬的使命。按照航海类专业课程与龙舟课程的相似相通性,将龙舟运动纳入航海类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大胆实践,为我国龙舟文化传承探索经验。

猜你喜欢

龙舟航海名师
初·名师 施建东
大航海——从星盘到象限仪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龙舟
《金娃——龙舟》
观云
航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