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貂狐畜禽业绿色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0-12-07钟万文
◎钟万文
一、背景情况
城子坦街道位于普兰店区东南部,距普兰店区中心55 公里,东以碧流河为界与花园口经济区毗邻,南濒黄海与长海县隔海相望,西靠皮口街道,北铱星台街道与墨盘街道,是辽宁省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街道区域总面积24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24 公顷,海岸线长达12.5 公里,拥有浅海滩涂3000 多公顷。街道下设5 个社区、6 个村民委员会,252 个村民小组。有居民24661 户,总人口为70440 人。城子坦是大连重要貂狐养殖大镇。全街道目前有貂狐养殖户478 户,其中规模化养殖46 户,庭院养殖户432 户,这些养殖户直接将粪便倒入河沟或堆放在河道两边,容易造成河流水体污染,夏天这些粪便臭气熏天!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二、主要做法
针对貂狐畜禽养殖粪便污染严重的情况,城子坦街道制定了《城子坦街道貂狐养殖污染综合整治规划》,为化解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街道办事处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根据街道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以推进畜禽生态养殖为抓手,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取得阶段性成就。普兰店区委、区政府对整治畜禽养殖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根据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核算,2018 年度,街道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为89.6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为83.38%;街道通过生态养殖认证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共598 家。普兰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城子坦街道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第三方服务方式给予广泛宣传肯定。2018 年,街道地表水考核断面中,都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优良率为96.2%,碧流河城子坦断面主要水质指标月月均达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改善明显。
(一)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技术创新
城子坦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难题是养殖污水。养貂狐养猪过程以冲水方式清粪、饮水器大量溢水、肉(奶)牛栏舍未彻底雨污分流等粗放方式,增加了畜禽粪污产生量,加大了资源化利用难度。
为有效地破解难题,农牧从业者从解剖总结容县奇昌公司生猪养殖“零污水”模式入手,以畜禽养殖“零污水”和粪污利用“便利化”和“全量化”等先进理念为指导,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全面研究制定貂狐、生猪、肉(奶)牛、肉(蛋)鸡、肉羊生态养殖认证标准,其中生猪生态养殖要点是“漏缝地板+自动刮粪+防溢漏饮水器+全程使用高效益生菌+畜禽粪污全量化利用”,肉(奶)牛生态养殖要点是“栏舍天面全覆盖+栏舍地面垫料化+全程使用高效益生菌+畜禽粪污全量化利用”,使畜禽养殖场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污水的产生乃至实现“零污水”,最大限度地推进畜禽粪污“便利化”和“全量化”利用。
(二)依法落实养殖业主主体责任
为加快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对碧流河流域地将所有貂狐养殖户养殖场粪污利用情况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对全街道范围点多面广的中小散户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和沼液直排污染问题,采取以“养殖户截污建池,第三方收运还田”为主的治理方式,要求所有尚未实现“粪污全量资源化、不排污”的养殖场户限期自行封堵排污口,依法配备粪浆或沼液贮存池,保证粪浆或沼液“存得住”、种植户“用得动”粪肥。
(三)扎实推进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
街道根据国家部委的具体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方式,优先选择了11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迫切的畜牧社区、村,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体推进项目。2018—2019 年,街道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支持213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体推进项目。
政府按照区域畜禽粪污利用率和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标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印发《城子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体推进项目镇级考核验收销号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四)狠抓进度跟踪和目标任务考核
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
这既是对祖国山河秀美、民族和睦、人民幸福的美好祝福,也是对我们站在新起点、创造新辉煌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按照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路径,完善扶持政策,创新技术路线,加快推进畜禽生态养殖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进程,为全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三、经验启示
(一)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近年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一批样板模式显现出来,农业发展方式更绿了。
(二)各级政府要以新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思想理论的进步,往往是引领和推动社会实践的关键。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学懂弄通这一重要思想,我们需要全面掌握蕴含其中的科学思维,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是深邃的历史思维。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习近平总书记从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对生态文明与国家兴衰的关系进行深刻论述,做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重大判断。学习领会这一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能够在历史与未来的坐标轴上,善于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着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这是严谨的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科学的思想利器。“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深入人心,辩证地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这启示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由“两难”困境向“双赢”“多赢”转变。
这是恢宏的战略思维。从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制度体系建设,再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的生态文明“五大体系”,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处处闪耀着战略思维的智慧。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观大势、谋大事,从长远看当前、从全局看局部、从整体看部分,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这是缜密的系统思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处处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一论断体现着系统思维;这次机构改革,新组建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也是系统思维在机构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要求我们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坚决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
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是全方位变革,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