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

2020-12-07杨芳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爱心美的情感

◎杨芳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新课改告诫我们:音乐教育者们本着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信念,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一、更新音乐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艺术情感

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再成为沉重的负担,充满乐趣。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情景交融,美在其中,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

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讨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育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

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

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人在审美中,往往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赋予了审美对象。审美意义上的“爱”不同于其他的道德意义上的爱,它更丰富,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一个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丰富的人,反过来,一个审美感受越是丰富的人,他越是具有丰富的爱心;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爱心,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人。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性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爱心美的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爱心树(下)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