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婴儿水合氯醛镇静后复苏的效果
2020-12-05梁祝英雷雅雯刘灵芝刘晓燕
梁祝英,雷雅雯,刘灵芝,刘晓燕
(1.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3.楚雄州妇幼保健院,云南 昆明 650000)
0 引言
小儿镇静后检查是小儿辅助检查的必然趋势,镇静药物的选择是需要疗效和安全同时考虑的,水合氯醛常为临床医生首选并广泛使用,但是结果表明水合氯醛还是存在风险的,用药的前后必须认真仔细进行评估及观察。如何规范并安全的使用和管理水合氯醛镇静,几乎很少有人关注。我院于2014年在云南省首先开展小儿镇静镇痛门诊,根据水合氯醛经消化道口服或直肠给药均能迅速吸收,15-30 min 达高峰,半衰期极短(仅数分钟)等药物动力学特点[1]首选镇静药是水合氯醛,在镇静的复苏过程中发现一些现象,住院患者的辅助检查是为了指导疾病进一步治疗而进行的,可以系统计划进行,且在中间的空档期可以回病房复苏;门诊患儿的辅助检查是为求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案的必经之路,甚至需要一项检查结果来指导下一项检查的选择性及必要性,因此患儿可能在反复等待检查而排队,为了检查反复使用镇静剂,使得患者在清醒或睡眠状态交替中反复进行各项检查而得不到相关的治疗。这种模式加大镇静医生对患儿评估和沟通的难度;患儿家长因等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时间过长而焦虑,甚至不配合医生的评估,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会出现患儿家长擅自镇静后未清醒的患儿在各种辅助检查中排队等待,医护人员得不到及时的观察和健康指导,加大镇静患儿的危险因素,为此我科室随机选择500 例使用水合氯醛镇静后的婴儿在复苏时 选择了两种方法对患儿进行复苏护理并观察效果,结果为使用水合氯醛镇静后的婴儿在用药后1小时左右(前后5 分钟内)对患儿实施适当的苏醒干预措施对患儿复苏起到了一定的关键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患儿的安全,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1 月至2016 年10 月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后辅助听力,CT,MRI 等检查的患儿500 例,年龄为1 个月至1 岁,其中男孩220 例,女孩280 例,患儿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儿镇静前禁食时间及剥夺睡眠时间无统计差异(P>0.05);使用水合氯醛镇静后均在10-20 分钟均能达到检查要求,检查时间无统计差异(P>0.05),分别分为两个组进行观察记录。
1.2 方法
(1)在以上500 例患者中,随机抽取25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例患者均在用药前禁食禁饮时间均在2 小时至4 小时间,没有静脉及其他形式的补液,在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镇静前使用奶嘴或者乳头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吸吮能力,每15 分钟监测并记录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用药后每15 分钟监测并记录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在检查过程进行持续的追踪,检查返回复苏室时立即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心电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环境温度维持在24-26℃,患者全身给予保暖,患儿清醒时及清醒后20 分钟分别使用奶嘴或者乳头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吸吮能力。并将两组患者的镇静前,时,后的观察记录做出对比。
(2)观察组于水合氯醛实施镇静后1 小时左右(前后5 分钟内),实施托下颌试验,睫毛刺激实验和斜方肌挤压试验[5]等刺激使其苏醒,每15 分钟监测并记录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在检查过程进行持续的追踪,检查返回复苏室时立即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心电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环境温度维持在24-26℃,患者全身给予保暖,患儿清醒时及清醒后20 分钟分别使用奶嘴或者乳头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吸吮能力,并与镇静前作对比。抬下颌试验法:双手中指,无名指,小指轻轻托起患儿下颌角,分别刺激下颌角处肌肉和三叉神经,拇指和食指避免压迫患儿气管,阻碍患儿呼吸,力量以患儿睁眼为度;斜方肌挤压试验法: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置于患儿双肩的前后侧,轻轻提拉患者斜方肌,力量以患儿睁眼为度;睫毛刺激实验:用手指或者棉签远端轻轻拨动患儿睫毛,以患儿睁眼为度。对照组患儿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让其自然苏醒,并每15 分钟监测并记录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患儿清醒时及清醒后20 分钟分别使用奶嘴或者乳头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吸吮能力,并与镇静前作对比.对于复苏时间比较长的患者将患者的测量结果绘制成线条,找出其中的规律,对复苏中出现特殊情况的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规避患儿在镇静中的安全因素,保证了患儿的安全。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用药后1 小时左右(前后5 分钟内)通过护理干预使其苏醒,生命体征波动与镇静前比较波动比例<10%,无实质性影响;吸吮能力与镇静前无差异;对照组有5%患儿苏醒延迟导致患儿体液不足或血糖过低导致患儿吸吮能力减弱,生命体征波动比例>10%,患儿家长焦虑情绪增加,医护人员风险控制压力增加。
3 讨论
镇痛镇静技术在儿童医院的门诊运用越来越广,用于儿童镇静的药物很多,美国儿科学会,美国麻醉协会等组织,根据患儿意识水平,通气情况,心血管系统受抑制情况,将镇静分为轻度,中毒,深度镇静及麻醉[1]。各临床医生在选择使用镇静药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疾病,镇静需要达到的效果,镇静前的要求以及镇静的可实施性等,水合氯醛是比较容易实施的镇静方式,水合氯醛尽管味苦,易引起呕吐,但常规剂量下该药安全可控性高,价格低廉[2-3]。自主呼吸足够且无须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往往维持正常;而深度镇静的定义:患者的意识状态受到抑制,处于睡眠状态且不易唤醒,但是会对疼痛刺激产生有目的性的反应。维持自主呼吸的功能可能受到损害而使通气不足,可能需要辅助维持患者呼吸道的开放,而循环系统功能得以维持 在可接受范围内[4-5]。同时也为患儿及家长赢得更多的检查和治疗时间,缩短了反复检查和明确诊断的等待时间,减少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最大程度的降低医护人员的镇静,诊断,治疗的风险,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