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奶嘴”的断舍离
2021-01-03胡剀理
胡剀理
新小班家访时碰了一位比较“特殊”的孩子——洲洲。洲洲是个小月龄出生的男生,也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由于家里住的比较远,所以我和搭班老师决定让他们来幼儿园进行家访。还没和孩子碰上面,哭声就从很远的地方先传来了。洲洲的妈妈抱起洲洲,一直哄一直哄都没有用。直到妈妈拿出一件“神器”——奶嘴,放在了洲洲的嘴里,这才停止了哭泣!其实看到这一幕我还挺惊讶的,快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怎么还在吃奶嘴?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家访……
妈妈开玩笑地说相比父母洲洲更需要的是奶嘴。爸爸平时工作很忙要经常加班;妈妈虽然是一位全职太太,但经常会出去旅游。以至于和孩子的接触、沟通十分的少。洲洲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奶嘴,只要不让他吃就一直哭。为了尽快地戒掉奶嘴,爸爸有尝试过把奶嘴偷偷藏起来的办法,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导致继续对奶嘴产生依恋。
“我要奶嘴,我就是要奶嘴!”
新小班开学第一天,“鬼哭狼嚎”声一片。只见洲洲坐在椅子上安静地吃着奶嘴,环顾四周。一个上午都一直把奶嘴放在嘴里,就算不吃奶嘴也会把它放在口袋里,不让任何人接近他的“宝贝”。中午吃饭时,吃到一半的洲洲突然一阵的大哭,我过去一看只听见嘴里说着“奶嘴,奶嘴”。原来是他洗手的时候把奶嘴放在了洗手台上忘记拿了!我并没有马上给他,一边安抚他一边说:“你要把饭吃干净,奶嘴就会回到你的身边了哦!”这么一说洲洲更是崩溃地大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喊着:“我要奶嘴,我就是要奶嘴!”我还是没有把奶嘴直接给他,而是放在了他看得见的地方跟他说:“奶嘴也累了,让它在旁边休息会儿吧,它边休息边看着你吃饭好不好?”这才放心地一边吃饭一边还时不时地看看奶嘴在不在。虽然没吃的很快倒也吃的还算干净,吃完饭就又把心爱的奶嘴放进了嘴里。
就这样第二、第三天,一个礼拜过去了。我发现洲洲几乎每天都会换一个不一样的奶嘴,由此看来家里的奶嘴还是有很多啊!洲洲妈妈说为了奶嘴的干净卫生,每天都会给奶嘴进行消毒,而且在家用的奶嘴和在幼儿园用的奶嘴都是不一样的。
首先了解孩子长期吃奶嘴会有哪些危害:
1、影响孩子的牙齿发育
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安抚奶嘴,可能会让孩子的上排牙齿向外突出,造成牙齒的咬合不齐,甚至影响孩子的面容生长。
2、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
前面也提到了,视频中的小朋友已经感知到这样一个事实——在幼儿园中吃奶嘴,属于一种异常行为。而在幼儿园中,有“异常行为”的孩子,是很可能会被其他同学排斥的。
其次为了帮助孩子戒掉奶嘴我给出了以下建议:
1、绘本阅读法
给孩子戒奶嘴之前,可以找一些关于戒奶嘴的绘本,陪孩子多读几遍,例如《班尼和奶嘴》、《再见了,小奶嘴!》、《我不用奶嘴啦!》等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应该和奶嘴说再见了。
2、有仪式感地完成整个过程
当孩子准备好戒奶嘴时,可以提前准备一个小盒子,鼓励孩子将奶嘴放进盒子中,然后认真地和奶嘴告别。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操作,能让戒奶嘴变成孩子自发的行为——虽然孩子内心不舍,但仍然勇敢地画上了句号。有些家长会把奶嘴藏起来,不让孩子看到,实际上这样做会让孩子非常焦虑,把戒奶嘴变成一件非常被动的事情。
3、给孩子更多关注
从某种程度上说,奶嘴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因此,在孩子戒奶嘴的这段时间里,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更多关注,一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二来让孩子的“安全感池子”被父母的爱填满。这样才能让孩子平静而坚定地和安抚奶嘴说再见,勇敢地迈向新的成长阶段。
“老师,等睡午觉了再把奶嘴给我好吗?”
在幼儿园时一个上午不会让洲洲吃奶嘴,跟他说好是睡午觉的时候再给他。一开始洲洲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经常会哭的很伤心。我们就会让洲洲做老师的小助手,不一会儿就转移了他的注意力。过了两个礼拜,洲洲还是一如既往的把奶嘴带来了幼儿园,不过今天他有点不一样。一来园就主动地把奶嘴放在我手里说:“老师,等睡午觉了你再把奶嘴给我好吗?”我一听心里有点小激动,今天居然主动地说要把奶嘴交给我。
“老师,我再也不吃奶嘴啦!”
时间过得很快已经临近学期末了,一早就收到洲洲妈妈的信息:
胡老师,洲洲今天主动说他不想带奶嘴来幼儿园了。
我心想洲洲这是把奶嘴戒掉了吗?于是我就在班里静等洲洲的到来。洲洲一进班特别兴奋的冲向我说:“老师,我再也不吃奶嘴啦!”其他小朋友听到洲洲这么一说大家都围了过来,抱着洲洲说:“你长大了再也不是小弟弟了。”我就问洲洲:“为什么突然不吃奶嘴了呢?”洲洲高兴地说:“妈妈和外婆说我已经长大了,而且班级里的小朋友都没人吃只有我一个人吃,奶嘴是给更小的弟弟妹妹吃的。我阿姨刚刚出生的小妹妹她才需要吃奶嘴呢,妈妈把我的奶嘴都送给了妹妹。”听到洲洲的这一番话突然意识到洲洲是真的长大了!
终于在小班第一学期结束前,洲洲和心爱的奶嘴说再见了。
弗洛伊德认为,恋物情结源自于儿时的某些缺失。过度“恋物”的孩子,需要亲人更多的陪伴与拥抱。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情感回应,那个频繁出现的依恋物,就是得不到情感回应的替代品。因为,强制的剥离,严厉的指责并不是孩子脱离安抚物的解药,爱和陪伴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