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局麻注射法减少眼周表皮囊肿皮下瘀血手术1例
2020-12-03李二龙滕小越
李二龙,滕小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四川 成都,610041)
表皮囊肿又名角质囊肿,是最常见皮肤囊肿之一,直径在0.5-5cm之间,好发于头皮、面部等部位的真皮及皮下组织,常单发。眼周表皮囊肿手术因传统局麻注射法常导致眼周淤血、血肿及色素沉着,影响切口愈合及美观。我科治疗1例眼周表皮囊肿的患者,术中采用精准的局部麻醉注射法,术后切口周围无血肿、淤血,切口恢复良好,达到美容目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因“发现左眉皮下包块6月”于 2020年1月20日就诊我科门诊。6月前洗脸时发现左眉部黄豆大小皮下包块,无明显自觉症状,未重视,近3个月内发现包块增长明显至约胡豆大小,偶有发红、压痛,为求诊治就诊我院皮肤科。专科查体:左眉扪及一约1.5cm×1.0cm大小的皮色类圆形包块,表面无破溃渗液,边界清楚,质稍韧,无压痛,移动度尚可(图1)。彩超提示:左眉内侧皮下查见15×10×14mm大小的无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初步诊断考虑表皮囊肿并于2020年1月14日行皮肤浅表肿物切除术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经过:患者取俯卧位、标记切口、常规消毒铺巾;采用2%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混合液进行改良局部浸润麻醉;沿标记处逐层切开皮肤至囊肿包膜,钝性分离肌肉、筋膜取除包块(图2-3);分别采用间断垂直褥式法缝合皮内及单纯间断缝合表皮、消毒、加压包扎。组织病理示:表皮囊肿破裂伴感染,异物肉芽肿形成。
2 诊 断
表皮囊肿
3 讨论
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其壁由表皮构成,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临床表现为正常皮色的圆形或隆起型结节,中央可见一开口。囊肿可发生于全身的任何部位,通常见于头皮、面部、颈部、躯干及臀部等[1]。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合并感染时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囊肿破裂后的强烈炎症反应也可出现波动感。手术切除最好在病变无发炎时进行,当处于炎症期时,通常不可能完全切除,等待炎症消除后再切除;发炎无感染的囊肿可以不经治疗而自愈,但它们往往会复发;如果出现波动感,则需要切开和引流[2]。本例病变处无炎症和感染临床表现,因考虑美观及可能出现的感染风险,患者要求进行手术切除。
由于本例为发生在眼周的表皮囊肿,在手术过程中,若仍选用传统局麻注射法即局麻药物逐层注射浸润,由于眼周皮肤薄,皮下组织分布疏松、毛细血管分布较多,局麻时针头刺破血管很容易导致眼部皮肤皮下瘀血、血肿,严重影响手术视野和伤口愈合[3]。因此,我们采用改良的局部麻醉(精准局部麻醉注射法):1.选用较小针头注射器(胰岛素针),在无明显血管处作为进针点(图4);2.缓慢刺入真皮层和脂肪层交界处(此处纤维韧带较多、韧带之间有一定间隙)(图7),可感觉到明显的落空感(图5、8);3.稍上提注射器,使真皮层和脂肪层形成一定间隙,减少注射时阻力(图9);4.回抽无血后缓慢推注麻药,可见注射部位明显肿胀(图6);5.拔出注射器后针眼处无明显渗血(图10);6.同理,围绕包块周围进行局部注射,直至形成环形皮丘(图11、12)。使用此法的优点在于:1.有效的减少局部瘀血,让手术视野更加清楚,更利于完整的切除包块;2.注射时避开皮下血管,减少术后血肿形成,更加利于伤口愈合,更容易达到美容效果;3.避免因注射位置过深(脂肪层),导致脂膜和脂膜上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的皮下瘀血,影响术后皮肤美观。术后第1天复查切口干燥清洁,对合整齐,切口周围皮肤无淤血、水肿(图13);术后第7天拆线后见红色线形切口,少量痂壳附着(图14);术后2月随访患者,切口恢复良好(图15)。此改良局麻注射法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图1 左眉扪及一大小约1.5cm*1.0cm 的皮色类圆形包块,表面无破溃渗液,边界清楚,质稍韧,无压痛,移动度尚可;图2-3:完整切除包块,彻底止血,清洗及消毒切口;图4:选择无明显血管处作为进针点图5:针头缓慢刺入真皮层和脂肪层交界处;图6:回抽无血后缓慢推注麻药,可见注射部位明显肿胀
图7:皮肤基本组织结构,图8:针头刺入真皮层和脂肪层交界处,图9:上提注射器使真皮层和脂肪层形成一定间隙;图10:注射完成后形成皮丘,针头拔出无渗血;图11-12:围绕包块周围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局麻完成后形成环形皮丘;图13:术后第1 天,切口对合整齐,周围无淤血、水肿、渗血、结痂;图14:术后第7 天,拆线后,切口对合整齐,无淤血、色素沉着;图15:术后2 个月,切口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