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局麻手术患者的舒适护理
2015-09-28郭沁
郭沁
【摘 要】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五官科局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舒适护理对五官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舒适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五官科局麻手术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五官科;局麻;手术;舒适护理
局麻是五官科手术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患者最脆弱的时刻。由于患者知识缺乏,对疾病预后、手术疼痛及整个手术过程处于清醒状态等问题,容易产生较强的焦虑反应,这些负面情绪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疾病的康复。为了减少患者的恐惧、焦虑和忧郁等不良心情,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我院护理人员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五官科局麻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9岁;功能性鼻内镜手术78例,扁桃腺切除术20例,面部肿物切除12例,耳鼓室成形术2例,慢性中耳炎乳突根治术5例。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精神疾患等患者,均采取局部麻醉。以上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进行舒适护理。两组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上差异不明显(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舒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舒适护理
术前舒适护理主要是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先向患者做自我介绍,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亲和力,愿意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必要性、过程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在轻松愉快的谈话过程中向患者讲述该病的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术中舒适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大多会产生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友善的方式将患者迎接到手术室中,并将患者平稳地转移至手术台,途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颠簸和碰撞。手术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一般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维持在50-60%,并将各种仪器设置为静音,医护人员走路、说话、操作等都要轻、准、稳,使患者感觉到环境安静舒适。为减轻患者的疼痛,整个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操作动作要轻柔,对于清醒的患者要给予关切鼓励的眼神,使患者精神放松。
1.2.3 术后舒适护理
手术结束后,用温生理盐水为患者擦去手术切口的血迹和脸部的分泌物,穿好衣物,将患者送回到病房中。保持病房内安静,温度20-25℃,湿度50%左右,将手术情况告诉患者,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疼痛患者可对其进行松弛术、音乐疗法等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将病房内的仪器设置为静音,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加强护理查房次数,以便于及时为患者擦去汗液和分泌物。另外,对患者每一次更进一步的配合都要进行称赞,鼓励其继续积极合作,改善护患关系。
1.2.4 出院指导
患者临出院时,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具体的康复措施,以使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并叮嘱其按时按量服药,注意饮食,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对于疼痛程度的评级严格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疼痛程度分级标准:其中0级表示患者安静自然,无疼痛感;1级表示患者有轻微疼痛但可忍受,2级表示患者有明显疼痛,但依然可忍受,3级则表示患者剧烈痛苦且不能忍受;满意度是根据我院护士站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Ⅰ级和Ⅱ级疼痛的患者比例明显较高,而Ⅲ级疼痛患者的比例则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性、个性化、有效性为一体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是其护理服务内涵。舒适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因身体原因和陌生环境产生的恐惧、紧张等心理,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五官科局麻手术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孟昭宏.五官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523-525.
[2]李玲波.手术室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6):128-129.
[3]胡艳霞,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
[4]蒋秋萍,张红妹.五官科局麻手术患者的舒适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3336-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