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小儿烧伤瘢痕的临床疗效
2020-12-03鲁乐乐高俊星毛艳婷
鲁乐乐,高俊星,毛艳婷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烧伤是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外伤之一,特别是儿童群体由于其防范意识较弱极易导致烧伤事故,在患儿被烧伤后因其皮肤比较娇嫩和皮肤腺体发育还不成熟,致使皮肤的抗感染能力及屏障功能均较弱,同时加上创面比较潮湿和患儿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极易引发细菌繁殖生长,造成伤口反复感染,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感染性症状,甚至畸形或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对患儿与其家属均造成严重打击[1]。目前,临床上多通过抗感染、抗休克、创面处理等治疗烧伤患儿,当中创面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儿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创面处理不佳将会留下难看的瘢痕,严重者还会引发瘢痕挛缩,致使关节畸形或致残,给患儿心理及生理均造成严重伤害,可见最大程度促进创面再生修复与愈合对患儿有着重要意义[2]。聚维酮碘是临床常用烧伤药物,其为广谱的强力消毒防腐剂,可有效杀灭各种病菌,但其对修复组织、防止瘢痕形成等效果较差,而可见光刚好可弥补上述弊端,其可加速组织修复,促进创面愈合[3]。为此,我院特对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小儿烧伤的临床疗效展开了研究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烧伤患儿7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其中参照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0.6至14岁,平均(3.8±4.1)岁;烧伤至就医时间:0.5至23h,平均(6.8±4.1)h;烧伤部位:四肢27例、躯干12例;烧伤程度:浅Ⅱ度20例、深Ⅱ度19例;烧伤面积:(6.5±2.9)%。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0.5至14岁,平均(3.9±4.2)岁;烧伤至就医时间:0.5至22h,平均(6.7±4.5)h;烧伤部位:四肢28例、躯干11例;烧伤程度:浅Ⅱ度19例、深Ⅱ度20例;烧伤面积:(6.7±2.8)%。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入选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烧伤“三度四分法”中的Ⅱ度烧伤诊断标准[4];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烧伤面积≤10%;烧伤后就医时间在24h内;均为四肢和躯干烧伤;就医学未做其它处理;年龄<15岁。
剔除标准:对研究药物不适者;治疗依从性不佳者;合并严重肝、肾、心、脑等其他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及全身性疾病者;合并全身性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近期未应用对脏器有损药物者。
1.2 方 法
两组患儿治疗前均应用0.9% NaCl 生理盐水进行创面清理,清除其污物及坏死组织等,随后用无菌针头将小水疱刺破,再给予上述生理盐水冲洗清创。
参照组给予患儿聚维酮碘乳膏(生产厂家:广轼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23578)治疗,即取无菌纱布一块涂抹适量聚维酮碘乳膏后贴敷于患儿瘢痕部位,随后用4至5层纱布给予妥善包扎,早期换药需保持每日2次,后续根据瘢痕恢复情况调整为每日1次或每两日1次。
研究组患儿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可见光治疗,即常规消毒后每隔5min用无菌生理盐水喷洒于瘢痕处进行保湿,随后使用红光治疗仪(生产厂家: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型号:carnation-66,波长:(640±10)nm,输出功率:50W)照射治疗,将仪器对准患儿瘢痕位置,能量密度为5J/cm2,使光源距治疗区域15cm进行15min照射,完成照射后给予聚维酮碘乳膏贴敷,操作方法、换药时间、次数均同参照组,后续换药时进行照射。两组患儿换药时均评估记录瘢痕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红斑持续时间、生活质量,以及治疗1月、3月、6月后的瘢痕评分情况、总体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通过小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进行评分,量表共计5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1至4分,得分越高说明患儿生活质量越好[5]。瘢痕评分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评估,量表分值为0至15分,评估内容包含瘢痕色泽、瘢痕厚度、瘢痕柔软性和血管分布情况四个指标,得分越低说明瘢痕情况越轻微[6]。疗效判定分为显效:烧伤区域愈合平坦,皮肤弹性恢复正常,未见色素沉着;有效:烧伤区域愈合后瘢痕表浅,可见轻微色素沉着或脱皮,皮肤弹性有所恢复;无效:烧伤区域愈合后瘢痕明显,凹凸不平,可见明显色素沉着,皮肤弹性恢复较差,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7]。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c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红斑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红斑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1 月、3 月、6 月后VSS 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儿经治疗1月、3月、6月后V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3 两组患儿总体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8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4.3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红肿和瘙痒发生率分别为0.00%、2.56%,与参照组的2.56%和5.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儿发热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8.2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得以消除,红肿瘙痒给予停药局部消毒,同时服用抗过敏药物,发热患儿给予退烧药物。
表1 两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红斑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儿治疗1 月、3 月、6 月后VS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儿总体疗效比较(例)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烧伤是比较多发的小儿意外事故,由于患儿抵抗力较差及自我保护意识不足等,极易导致烧伤部位及四周毛细血管发生病理性扩大,增加通透性,大量产生组织液,从而引发组织水肿,有效循环血量降低,脂质过氧化等相关过激反应,此时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会致使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使细菌侵袭创面组织而引发全身性感染、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8]。因此,探寻一种简单、快速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一直受到临床高度关注。
聚维酮碘是临床治疗烧伤的常用药物,属广谱的强力消毒防腐剂,对控制烧伤创面感染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避免创面败血症、脓毒症等并发症发生,但是,深度烧伤通常存在血管栓塞和组织坏死等情况,而聚维酮碘乳膏对修复组织疗效欠佳,易致色素沉着,无法减少或消除瘢痕形成,并且还有相应的刺激性[9]。可见,虽然聚维酮碘乳膏可较好的控制感染情况,但若长时间单独应用,极易引发创面出血,不利于伤口愈各,特别是对于深Ⅱ度烧伤患儿[10]。有研究指出,通过630~650nm可见光治疗烧伤,有利于減少创面分泌物,降低创缘反应,加速创面愈合,避免或改善瘢痕形成效果。可见光治疗可通过照射促进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吞噬能力,从而增强机体抵挡力,有利于炎症消除,并且可见光还能提升细胞线粒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促进创面能量代谢及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组织新生,进而加速糜烂面愈合,并且其光子效应还能缓解瘢痕充血程度,减少瘢痕所形成的厚度,尽最大程度改善瘢痕形成的状态,或避免瘢痕形成[11]。
在学者毛和水和江文政等的报道中指出,通过可见光治疗可加速小鼠创面愈合[12],但其应用于人体烧伤瘢痕治疗的报道还不常见,本文研究组通过采用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小儿烧伤瘢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研究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红斑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1月、3月、6月后V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8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4.36%;患儿发热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8.2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说明,在应用聚维酮碘乳膏的基础上联合可见光治疗可充分起到协同作用,可见光通过热能作用可降低创面张力,加速局部微循环的血流量,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和增殖,减少炎性组织渗出,并且可避免或减少粘连发生,防止创面出血,同时其热能效应还能更进一步促进聚维酮碘乳膏药物吸收,以进一步提高机体及组织的抗炎能力,从而达到快速修复组织、加速创面愈合,缩短红斑持续时间,改善或防止瘢痕形成,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13]。本研究发现,参照组患儿发热情况显著高于参照组,分析其原因主要因患儿日常活动减下,抵抗能力下降、细菌感染以及伤口组织液渗等各种因素而致,而研究组发热情况低于参照组,可能是由于可见光治疗可增强细胞内折血球的吞噬能力,从而消灭部分创面细菌,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发热机率。
综上所述,在小儿烧伤瘢痕治疗中采用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效果显著,有利于加速患儿创面愈合,缩短红斑持续时间、改善瘢痕情况,降低患儿发热机率,从而提高整体疗效及患儿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大量推广应用的高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