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一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

2020-12-0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文星小学校严晓芳

青年心理 2020年36期
关键词:荷叶竞赛课外阅读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文星小学校 严晓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段写话的目标:“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愿写话、乐写话,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人、身边事,学会联系内心想法,写真话,写真情。下面,基于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我的日常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日积月累,积攒写话能量

(一)用好教材,模仿迁移

一年级学生刚入小学,年龄小,但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喜欢和同学、老师进行交谈。仔细听孩子们的语言,我们会发现他们说的句子存在不少问题,如语句不连贯、词语搭配不准确等,有时还会夹杂着“嗯嗯”“然后”“还有”等不必要的词。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从丰富学生的词句积累着手,鼓励学生理解和感受,并尝试模仿运用。

例如:在教授统编版一年级课文《荷叶圆圆》时,我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圆圆”“绿绿”等叠词进行感受。我首先请学生读词,通过“荷叶可真圆呀!”“你仿佛让老师看到了那又绿又圆的荷叶!”这一系列评价,让学生体会这些特殊词语的魅力。紧接着,我让学生动脑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圆圆的什么,绿绿的什么?”学生想到了“圆圆的西瓜”“绿绿的草坪”等,进而进行迁移,引导学生说类似的词语。学生纷纷说出“红红的灯笼”“蓝蓝的天空”等。最后,我加大难度,让学生试着仿照文中的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说一句话。由词到短语,再到句子,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还调动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外阅读,补给养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5 万字。因此,我从孩子们一年级入学伊始就鼓励他们多阅读,从最初的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等,慢慢过渡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童话故事。我鼓励学生大声读课外书,鼓励他们将读到的好词好句及时摘抄,我也会每周在黑板角落留下精彩语句供学生积累记忆。

结合学校推出的书香校园活动,我努力将班级建设成为书香班级。在班内,我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班级设“悦读角”,定期进行好书推荐、好词佳句分享等。每天中午,我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每天晚上背诵一首古诗、熟记一个成语。同时,鼓励家长多和孩子亲子阅读,有效进行课外积累。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家长的助力下,能更大效益地从课外阅读中获取大量的语言积累的机会,给独立写话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观察生活,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生活是写话素材的重要源泉。在语文课上,我强调生活处处有语文,强调每一位同学都要学做有心人,关注身边细小的事,鼓励学生在玩中观察,玩中体会,鼓励学生及时将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例如:在教授统编版一年级课文《秋天》时,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秋天,在文字中看到了秋色。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性的作业:找秋天,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怎样了,发现了哪些色彩的变化,人们的穿着又有什么不同……几天后,我让学生分享“我眼中的秋天”,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情绪高涨。于是,我趁热打铁,鼓励他们仿照文中的句子把找到的秋天写下来。此时,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愿望,用笔写话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

这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走进生活学语文,不仅保证了语文的“原汁原味”,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乐此不疲中长知识,长能力。

二、多彩活动,永葆写话热情

(一)小小绘画师,以画促写

一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绝大多数都喜欢画画,喜欢说“画”。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我主要是把写话的教学目标融入到操作性较强的看画写“画”的练习之中,让学生在边说边画的过程中提高写话的兴趣,拓宽写话的思维,提升写话的能力。

如教授统编版一年级课文《青蛙写诗》时,作者将池塘里小蝌蚪、水泡泡、水珠分别想象成句号、逗号和省略号,富有想象,充满童趣。学生的写话,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还有哪些事物能帮助青蛙写诗。我鼓励学生先画、再说、最后写。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想象被激活了,他们迫不及待地画下各种可以被当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的事物。等他们画得差不多了,我引导学生用“( ),当个小句号;一串( ),当省略号;( )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的句式进行练写,无形中,他们的表达水平在边玩边画中得到了提高,写话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二)小小故事家,以说促写

听讲故事,是低年级语文课堂的重要部分。故事的语言简单易懂,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特别容易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故事《小蓝和小黄》时,我采取了“三步走”的方式组织教学。第一步“听”,教师先提出问题:“故事讲了小蓝和小黄发生了什么事”,接着,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第二步“说”,根据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先与同伴交流,再指名全班讲述故事,师生评价。第三步“写”,鼓励学生在本子上把故事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生动、有趣。有声的语言,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听、记、说、写故事,虽然是在重复故事本身的语言,但是这样的活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基于孩子爱看动画的特点,我还会从网上下载一些没有或很少有对话的动画片,如《小蝌蚪找妈妈》《鼹鼠的故事》等,鼓励学生根据背景音乐和画面来给动画中的人物配音。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指导他们说得有序,说得重点明确,并鼓励他们说得与众不同,说得具体生动。说后再写,或单说不写,有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写话降低了难度,呵护了学生的写话兴趣。

(三)小小竞赛者,以赛促写

一年级学生,说得好,并不代表可以写得好。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从会说到会写又是一个坎。他们识字量少,很多时候只能借助拼音来辅助写话,但写久了,会有依赖性。如何让学生说得精彩的语言,原原本本地写到本子上呢?我采用了竞赛的方式,通过男女生竞赛、小组竞赛、生生竞赛等不同的形式,鼓励学生说后写话。围绕不同的写话内容,竞赛内容也有所不同:

1.扣字填空

这类写话比较简单,对于学生来说不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以激励学生敢写乐写。如在一起欣赏完荷花的图片后,组织学生进行填空式写话竞赛,比一比谁填得好。有的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填出了一段段美妙的语段,如(清澈的)水面上飘着一片片荷叶,荷叶(大大的)、(圆圆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密密地排列在一起。(粉红色的)荷花在这些(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全开着),有的(半开着),有的(含苞欲放),一阵微风吹过,荷花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清香。

2.连词成篇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词语或短语,组织学生竞赛,让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料连词成句,继而连句成篇,比比谁连得快、连得好。坚持一段时间,发现他们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语句写得越来越生动、形象,有的学生能将平时积累到的好词佳句用上,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三、建立机制,享受写话乐趣

(一)挖掘优点,树立自信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对于刚开始学习写话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不断取得进步,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学生写话的兴趣才能被更好地激发,写话的自信心才能被更好地培养。在他们的写话中,我不断用心挖掘闪光点,关注学生细微的进步,真诚地鼓励和表扬他们,激发学生写话的动力,让全班同学在轻松、和谐、自由的气氛中享受写话的乐趣。

(二)无限星级,奖赏评价

在班里,我和学生约定建立了星级评价制度,下保底,上不封顶。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写话,内容不管好坏,均可获得“我真棒”贴纸;写得越好,得到的越多。教师也会在学生写话的后面写上简单的评语,如“你真是班里的小作家!”“你的进步可真不小!”用这些简单易懂的评语,以期给学生最直接的激励,让他们始终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永葆写话热情。

(三)提供舞台,展示交流

每次写话,我会鼓励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展说话、写话的训练。写完后,先轻声读给自己听,接着,再读给组内其他三名小朋友听,请他们提建议。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肯定,能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读和听的过程中,收获可想而知。每次写话,我还会挑选一些写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给他们提供舞台,让他们上台分享、展示交流。这样,有利于班内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更乐于写话。

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必须从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通过善于用好教材,关注课外阅读,引导观察生活等方式指导学生不断积攒写话能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画写结合、说写结合等形式鼓励学生永葆写话热情;通过挖掘闪光点,建立星级制度,提供展示机会等途径让学生享受写话乐趣……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写话中不断感受其中的欢乐,让学生在多彩的写话实践中螺旋式地提高写话能力,最终顺利登入语文写作表达的殿堂。

猜你喜欢

荷叶竞赛课外阅读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荷叶像什么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创新思维竞赛(3)
荷叶圆圆
创新思维竞赛(6)
荷叶游乐园